文 / 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 zhijuzk)
▼
这些年来,体制内越来越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体制内到底在忙什么,还是要争一争的。
相当一部分忙碌,是真的在应急、在服务人民群众。对于这些工作,哪怕苦点、累点,绝大多数体制内的同志,因为还怀有理想和抱负,并不会过多抱怨。
真正让大家觉得很苦、很累的,是那种毫无价值感、获得感、成就感的忙碌。
比如,单位要开会,领导要讲话,这个起草讲话的任务,就会被安排给中层,中层再 " 转包 " 给具体干活的工作人员。
这种讲话,给工作人员留出的起草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两天,本来就很可能需要加班,但真正的噩梦并不在起草阶段,而在随后的 " 打磨 " 阶段。
也就是,领导拿到讲话稿后,会受到某种启发,然后要求在讲话中加入某些部分,这些部分可能起草者也不熟悉,需要再找相关人员调度情况、搜集数据。
等这些内容,再次交到领导手里,领导可能会再次产生新的想法,然后又要把上面的过程再重复一遍。
这种过程很可能一直重复到会议召开的当天早上(如果会议是下午召开,那就重复到当天中午)。于是,基层负责干活的工作人员就会发现,哪怕再宽裕的时间、再轻松的任务,也没法避免着急忙慌的状态。
不止写讲话是这样,如果单位领导要向上汇报,或者要对某一群体授课,那么他的 PPT 也会经历无数次的 " 打磨 "。
这种 " 精益求精 " 可能是文字上的修改,也可能是版式的调整,甚至可能是某张图片需要更换,某个图形的颜色需要调整。
反正只要把 PPT 交给中层,中层再交给工作人员,接下来的状态就是,中层随时随地想起一点什么,然后不分时间地点地找到工作人员,让他修改。
等中层终于修改完了,交给领导,领导还会再把这个过程重复若干遍。
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在制作 PPT 时,由于担心中层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已经在脑海中预想了各种要求,然后做了 " 万全的准备 ";然而,无论他们想得多么 " 万全 ",也还是不够 " 万全 ",中层还是会担心领导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还是会在脑海中预想各种要求,然后也做了 " 完全的准备 "。
可是,中层再怎么 " 万全 ",终究不如领导 " 万全 "。于是,工作人员提心吊胆地改几遍,中层再提心吊胆地改几遍,到了领导那里,还得再改上好几遍。
这还只是一个 PPT 的工作量,如果是办展会布展呢?如果是制作宣传视频呢?如果是举办发布会呢?那就更酸爽了。
而且领导有时还不太理解:这个视频,我不就想再加两句话吗?这个展位,我不就想把两个图片位置调一下吗?这个发布会,我不就想把流程再优化一下吗?这有什么难的?
是的,在很多时候,领导是真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他们离开基层岗位太久了(有些人甚至从没在那种岗位上待过),以至于根本不知道 " 困难 " 在哪里。
于是,体制内的某些工作就成了这样:领导负责提想法,想起什么就提什么,反正他的一切想法,下面的人都必须落实。
而且他可以随意地改变想法。反正,只要工作的范围局限在单位内部,想法怎么变都无所谓,什么时候变更无所谓。
可想而知,单位内部层级越多,提想法的人就越多,工作人员需要反复 " 打磨 " 的次数也就越多。至于打磨来打磨去,最后再打磨回最初的样子,自然也是家常便饭。
可是这种苦却几乎无处可诉,毕竟造成这些苦难根源的人,并不会认为这是苦难。
一方面,他们在单位有人伺候,又不用操心那些琐碎的具体事务,情绪不好了还可以找下属宣泄,所以他们哪怕 7 × 24 小时泡在单位里,也不会觉得很累。
另一方面,他们一旦做出了成绩,那就真是给自己添彩了,所以他们天然地更倾向于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还有什么苦的呢?一切的变来变去、来回折腾,都不过是 " 反复锤炼 "、" 精益求精 ",而已。
当然,做领导也并不容易,毕竟工作一旦出了问题,他们要担责任。可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同样不容易,因为他们不光要担责任,还要担担子。
何况,领导要担责任,会导致一部分领导日常处于紧绷状态,整个人非常焦虑。这种焦虑通过层级制度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又被层级制度不断放大,只会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的焦虑翻倍。
那么,站在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这有什么解决办法吗?其实没有。
对那些想得开的人来说,这不需要解决办法。对那些想不开的人来说,这没有解决办法。
" 忙 " 的唯一真正解药是 " 不忙 "。其他的任何方法,都抵不过领导的想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