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8 月末,短剧顶流柯淳作为主演出现在长剧《炽夏》的官宣演员表上,一时引起热议,有人叫好,也有人唱衰,有人恭喜,也有人担忧。
(图片来源:微博账号「炽夏官微」)
一直以来,短剧演员走向长剧都被称为「向上突围」,而长剧演员拍短剧则是「向下兼容」。一上一下,地位不等,身份悬殊。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恭喜,有人叫好的原因所在——柯淳拍长剧,意味着「正统」影视市场对柯淳的认可,意味着柯淳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提升身份地位、获得更多资源、优化收入结构等等。
然而,最大既得利益者其实另有其人,毕竟作为「短剧顶流」,柯淳目前的粉丝量是不容小觑的。将这些流量导入长剧,叫好的声音更集中在哪里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人人都知道考清北好,但人人都能考上清北吗?短剧演员走向长剧,有人能披荆斩棘,也有人会水土不服。
柯淳这次,到底是「上桌」,还是「上当」?
(图片来源:红果短剧)
「上桌」还是「上当」?
从短剧走向长剧,柯淳不是第一个。只要有流量,都会成为长剧资本的「猎物」。而不同前辈的经历,也勾勒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比较典型,也比较「成功」的是丞磊。2022 年 9 月,由丞磊担任男主的横屏短剧《虚颜》上线即爆——开播后 5 天破亿,在猫眼专业版中荣获「猫眼短剧热度月榜冠军」、「猫眼短剧热度周榜冠军」、「猫眼短剧热度日榜冠军(31 次)」。因长相出众,且更适合古代装扮,丞磊跨入长剧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以男配的身份出演了古偶长剧《云之羽》《颜心记》《大梦归离》《锦月如歌》和《与晋长安》。曝光自然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云之羽》中,他饰演的宫尚角与上官浅组成的「夜色尚浅 CP」,热度一度超过男女主。尽管目前他参演长剧的豆瓣评分,尚未超越 3 年前的《虚颜》,但不可否认,长剧市场让他拓展了受众圈层与职业边界。
(图片来源:豆瓣)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锦超?2022 年锦超凭借爆款短剧《长公主在上》一时在圈内名声大噪,紧接着短剧《东栏雪》在 2023 年播出,上线两集便迅速破亿。2023 年 4 月,作为男配,锦超出现在长剧《长月烬明》中,虽然是男 N 号,但最起码也是迈入长剧的大门了。一时众人眼看锦超起了高楼,谁知在参加《无限超越班》之后,锦超便销声匿迹了——那个适配古装俊男形象的演员,并未能在长剧市场站稳脚跟。
还有业内认证的短剧唯一「S+」女演员李沐宸。两部横屏短剧,把她送上巅峰—— 2023 年《招惹》分账超 2000 万,2024 年《执笔》分账高达 2700 万。此前她在长剧中扮演配角,成为「短剧女王」后再回到长剧,却仍是配角。很多短剧演员都是这样,饰演《招惹》杜寻羽的赵奕钦、饰演《授她以炳》宇文渊的李菲、饰演《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司念的藤泽文——明明都是短剧世界的钻石,到了长剧市场,他们却变成了一颗溅不起水花的小石子。
前辈们的来时路,也成为了柯淳此刻脚下正在走的路。2025 年春节档,《好一个乖乖女》一上线就成为头部爆款,在今年上半年长期霸榜第一,累计播放量突破 30 亿。饰演男主段休冥的柯淳,一举成为「短剧一哥」,他的各种霸总动作行云流水,引得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模仿。随后,他开始像前辈们一样,上综艺,接长剧。看似眼前的路繁花似锦,但最终到底是「上桌」,还是「上当」,还需要时间验证。
(图片来源:红果短剧)
长剧「米」贵,居大不易
不必再一天连续拍摄 16 至 18 个小时,不必再游走在鄙视链的底端,终于,演上长剧了,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人生之路就此打开,势必要闯出一番新的事业——有点像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准备在一线城市大展拳脚。以为是挣脱了学校和家长的束缚,从此经济独立,天地任我行。然而,事实却是北上广「米」贵,能居住下来不是一件易事。
短剧演员走向长剧,亦是如此——长剧市场的「米」,很贵的。
首先是长短剧剧情节奏、表演模式不同。短剧强调剧情要快速翻转,表演就要跟着迅速反应,所以在《无限超越班》里,短剧演员们总被导师吐槽「演技太夸张」,不夸张不行,因为节奏太快了。
(图片来源:优酷)
而在长剧的叙事逻辑里,故事需要慢慢讲,情绪也要慢慢积累。人物的情感变化往往需要经历几集甚至十几集的时间线,而且前后情绪要能形成连贯的逻辑闭环。此外,长剧的表演还更注重「留白」,一次欲语还休的停顿、一滴悄悄滑落的眼泪、一个受尽委屈的眼神……无须多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慢下来」的表演,是长剧的核心,也是短剧演员在过往的演戏生涯中未培养过的能力。
因为长短剧有着这样的区别,所以注定了两者的受众不同。喜欢看长剧的,认为短剧过于无厘头,演员演技夸张;而喜欢看短剧的,则认为长剧叙事太慢。所以当短剧演员带着短剧的演法走进长剧,热爱长剧的观众会认为短剧演员演技不行(实际上是不同,而不是不行),短剧演员以前所积累的粉丝面对节奏慢、叙事长的长剧,也会失去耐心。粉丝 / 观众真正热爱的只是剧里虚构的一个人物,当这个人物不再符合他们的想象,会不会留下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次是内娱对演员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道德审判更重。处于「鄙视链下端」对于短剧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这意味着观众对短剧和短剧演员们的要求更低。一方面是故事逻辑。「大脑一扔」就是看,是短剧受众自有的修养,同样的霸总情节放在长剧里得到的只有辱骂。
另一方面是短剧演员自身的私生活。很明显的一点是,短剧演员不仅可以谈恋爱,还可以公费谈恋爱,观众也很买单——比如曾辉和韩宇彤,「落日雨辉」CP 现在基本是演一部爆一部的节奏了。但是对于大部分深耕偶像剧赛道的长剧男演员来说,谈了恋爱基本就是到了故事的结尾了。除了谈恋爱,长剧演员不能有任何瑕疵和污点。而短剧演员往往并非科班出身,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往往有更丰富多彩的过去,「塌房」盛行的年代,这些过去能否顶得住人们的挖掘?
此外,短剧演员走进长剧,问题还有很多:曾经只看数据的他们,能否适应得了长剧市场的评价体系?凭长相出众的他们,到了帅哥美女如云的长剧市场还能靠外表变现吗?「符号化」表演的他们,能否驾驭长剧角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如果长剧这条路没走通,他们是否还愿意回到短剧,届时他们还依然会是「短剧顶流」吗?
未来属于谁?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长剧和短剧到底谁在上升期?未来到底属于长剧还是短剧?以柯淳为代表的一众短剧演员此时走向长剧,到底是跃升还是错失自身赛道的红利?从当前行业动态来看,短剧的发展优势持续凸显,而长剧的「短剧化」变革,又为短剧演员开辟了独特的跨界空间,两者并非对立,反而形成了演员可借力的双向机遇。
先看短剧的发展潜力,其「向上生长」的态势已十分明确。今年暑期档,长剧市场虽题材丰富(古偶、男频、悬疑、年代等),且汇聚了杨紫、杨洋、迪丽热巴等流量演员,但相比 2018 年《延禧攻略》、2019 年《陈情令》、2020 年《隐秘的角落》、2022 年《苍兰诀》等现象级作品,整体热度明显降温,仅暑期尾声的《生万物》表现尚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剧市场的「百花齐放」—— 仅红果短剧平台,就有多部作品突破高播放量:《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第二部》播放超 30 亿,《夫人她专治不服》破 20 亿,男频短剧《一品布衣》、古装女频短剧《朱门假千金,寒门真凤凰》、萌娃短剧《爹爹不哭,我在生死簿给全家续命》等播放均破 10 亿,「落日雨辉 CP」的 N 搭作品更是凭借高默契度持续收割流量。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红果短剧官方账号」)
短剧的优势,本质上是对当下观众需求的精准适配:快节奏剧情契合碎片化娱乐场景、题材选择紧贴当下情绪。更重要的是,政策层面的支持为短剧注入了强心剂—— 2025 年 8 月 18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明确提出「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这一政策不仅打破了短剧「小圈子文化」的标签,更意味着短剧有望正式登上主流传播平台,职业认可度与发展空间将大幅提升,未来潜力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网站)
而长剧市场并未停滞不前,反而在积极求变。其中最显著的趋势便是「短剧化」—— 这里的「短剧化」并非指时长缩短,而是摒弃了以往「多集铺垫、支线冗长」的模式,转向「开篇抓冲突、高频设反转、精简冗余情节」的快节奏叙事。这种变革,恰好与短剧演员的核心优势高度契合,成为短剧演员跨界长剧的「突破口」。
短剧演员长期在快节奏叙事环境中打磨,早已练就了一套适配「高效表达」的能力:他们熟悉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如何快速传递情绪,如何通过密集情节推动剧情。这些能力放在「短剧化」的长剧中,反而成为了独特优——相比习惯了慢节奏铺垫的长剧演员,短剧演员能更快适应长剧的新叙事逻辑,更贴合当下观众对「不拖沓」的审美需求。甚至,短剧演员的经验还能为长剧团队提供「节奏优化」的参考,带动长剧演员调整表演节奏。
如此来看,柯淳的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下确实难说。究竟是抓住长剧变革的新机,还是错失短剧崛起的红利?柯淳的每一步尝试,既是个人职业的选择,也是短剧演员群体在行业转型中的缩影。而答案,或许要等观众的投票,更要等时间给出最终评判。
1 号结语
其实不管是短剧还是长剧,观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演员来自哪个圈子,而是能不能演好角色、能不能带来好看的故事。
如果短剧演员们能沉下心,把短剧的优势打磨得更亮,说不定短剧本身就能成为更主流的存在,到时候也就不用纠结「上桌」还是「上当」了。
毕竟,能让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那些能打动人的作品,而不是演员到底跨了哪个圈子。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