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2025 年汽车界有什么技术赛道最受瞩目,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无疑占据 C 位。近段时间以来,相关动态频出、节奏明显加快,种种迹象表明,EMB 技术正逐步逼近量产应用的临界点。
然而,在行业一片火热之时,京西智行制动业务副总裁薛春宇却提出了一个极为冷静的视角:" 制动系统是一个关键的安全件,它没有那么简单。" 在包括京西智行在内的众多供应商宣布即将量产 EMB 的背景下,他直言起步规模不应太大,EMB 真正走向市场仍面临诸多关键挑战。
"EMB 的大规模量产,预计还需 5~7 年 "
2026 年一直被业内广泛看作是 EMB 技术的 " 量产元年 "。
这一判断有其依据。欧盟 ECE R13 技术规范修订版预计在 2025 年下半年发布,将首次明确 EMB 系统的技术要求;与此同时,中国 GB 21670 标准中涉及线控制动的部分也已审批完毕,计划于 2025 年中发布、2026 年正式实施。全球两大汽车市场在政策层面的协同推进,无疑为 EMB 的产业化注入了强心剂。
从供应链的进展来看,包括炯熠科技、谋行科技、辰致科技、坐标系、华申瑞利、利氪科技等一批本土企业已完成两轮冬季测试,并将量产时间窗口锁定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凭借本土化研发体系,这些企业在成本控制、开发周期、服务响应,乃至芯片国产化和系统集成度等方面,逐渐构建起差异化优势。
京西智行同样走在量产准备的前列。薛春宇表示:" 按计划,我们将于明年初启动 EMB 产线建设与供应链协同,年底实现在国内的首批量产。" 但他同时对 " 量产 " 二字提出了更深层的发问——究竟多大的规模才算真正意义上的 " 量产 "?
" 明年的所谓量产,大部分仍属于小批量阶段,几百台算不算量产?" 在他看来,EMB 的商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围绕成熟度、成本与市场接受度的复杂博弈。在当前阶段,企业尤其需要保持理性、稳扎稳打。
具体来看,安全冗余是 EMB 上车的 " 第一道门槛 "。
EMB 最大的变革,在于取消传统液压管路,实现全电路控制动。这不仅带来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更使其能够深度融入整车控制系统,成为高阶自动驾驶(L3 及以上)的关键执行单元。
这种高度集成于轮端的机电系统,对电子电气架构的抗干扰能力、热管理散热效率以及永磁体材料的抗衰退性能,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此外,我国现行标准 GB 21670-2008 对制动系统双回路冗余的强制性规定,也进一步推高了系统复杂性与成本压力。
耐久性则是另一大考验。行业对制动系统的最低耐久标准为 220 万次,但 EMB 由于直接安装于轮毂,工作环境更加恶劣。"One-Box 位于机舱内,工况相对平顺,而 EMB 则需应对振动、高温等高负载场景 ",薛春宇指出。目前,各类技术方案在高强度工况下的耐久性仍有待充分验证。
" 我们预估在 5~7 年之内,EMB 的卡钳以外的电机、驱动机构、生产制造成本,费用应该能降 40% ~ 50%。卡钳的成本不变。" 综合这些因素,薛春宇预测:" 我们认为 EMB 技术仍需 5~7 年时间逐步成熟,在此之前,它将会与液压系统长期共存。"
技术演进不能太慢,但也不应盲目求快
5-7 年是否太过保守?尤其在获悉采埃孚已拿下近 500 万台 EMB 订单、部分企业已公布系统售价,以及国内车企普遍将研发周期压缩至 12-18 个月的行业背景下,这一时间表似乎显得并不 " 激进 "。
但薛春宇和京西智行仍选择保持自己的节奏。他们正通过三大策略稳步推进 EMB 商业化进程:技术路线创新、供应链双轨并行,以及向软件驱动型公司的战略转型。
在技术方面,京西智行依托与蒂森克虏伯的合作,选择了 " 球盘式 " 方案。与主流滚珠丝杠结构相比,该方案在功率密度、体积紧凑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表现更优,同时结构更简单、加工成本更低,具备天然的性价比优势。
京西智行独家球盘式 EMB 第三代单电机方案样件
目前,京西智行采用两套供应链方案并行策略:一套是全球供应商体系,另一套是全国产化方案。" 如果国产的方案能够达到要求的话,我们肯定还是首选国产 ",薛春宇表示,包括电机和驱动机构都在推进国产化进程。
如今,京西智行与蒂森克虏伯的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现在的自主研发主导,京西智行已经完成了技术消化和创新的过程。" 第三阶段开始产业化全部是京西智行完成,而且全部转到国内,国内更快 ",薛春宇介绍道。
一旦 EMB 在中国市场实现量产,京西智行与蒂森克虏伯的合作转向市场合作,携手开拓全球 EMB 市场。作为国内少数在 One-Box 和 ESC 领域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京西已积累了成熟的国际合作经验。" 我们坚信,京西智行将会成为第一家真正走出国门的 EMB 企业 ",薛春宇表示。
京西智行现有制动产品矩阵
更长远地看,EMB 不仅是一项制动技术革新,更意味着汽车底盘正式迈入 " 软件定义 " 时代。面对这一变革,京西智行正在重新定位自身—— " 我们要成为一家软件驱动的底盘公司。"
薛春宇判断,EMB 时代将呈现 " 软硬分离 " 的产业格局:整车厂或科技公司主导集成控制算法(VMC),执行器企业则专注成为 "smart creator"。为此,京西智行正在构建真正软硬解耦的软件架构,明确哪些算法应下沉至轮端,哪些应以服务形式向上层开放。" 我们将路面估计、加减速控制、温度及滑移率判断等核心算法,封装为基于 SOA 架构的基础服务,包括 ABS 控制也以标准化接口提供。"
为强化软件能力,京西智行已将软件中心迁至上海闵行,依托当地人才与区位优势,构建全球级的软件开发实力,覆盖从 ABS、路面识别、整车动力学,到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大模型等核心算法领域。
对于 "5-7 年 " 的过渡期,京西智行也已做好布局:坚持渐进式发展路径,先深耕 EHB 技术,再逐步推动客户从 EHB 平稳过渡至 EMB。正如薛春宇所说:" 京西是一家商业公司,动作太慢会被淘汰,但一味求快也不是好事。我们必须走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