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一向低调的昆仑芯,估值正被重新讨论。
中银国际在最新研报中提出,寒武纪(688256.SH)A 股市值达 800 亿美元,其他部分国内 GPU 公司在港股上市预期估值 300 亿 -1000 亿港元,昆仑芯估值应该处于这个区间的头部。
这家前身为百度(09888.HK;BIDU.NASDAQ)芯片及架构部的芯片公司,正迎来出圈机会。近日,在中国移动 2025 年至 2026 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中,基于昆仑芯的 AI 服务器产品,在标包 1、标包 2、标包 3 中分别拿下 70%、70%、100% 的份额,三个标包均排名第一,中标订单规模达十亿级。
这场总金额超过 50 亿元的集采,是下半年最受关注的算力采购项目之一。六个标包被分为两类:前四个为类 CUDA 生态设备,总含税价超 17 亿元,由中兴通讯、新华三、浪潮等三家传统服务器厂商中标;后两个为 CANN 生态设备,总含税价约 34 亿元,由河南昆仑、华鲲振宇、长江计算、宝德计算机、软通计算机、华启智慧等多家昇腾算力厂商中标。
集采背后,行业看到的并非只是份额之争。长期以来,昆仑芯主要只给百度使用,而受限于百度大模型的能力,外界对它的感知不太高。中银国际研报认为:" 基于市场调研的反馈,昆仑芯在诸多方面已达到甚至超越行业不少头部企业,尤其是在 CUDA 兼容方面。"
此次拿下运营商大单,显示昆仑芯在商业化路径上取得进展。市场也将其置于 " 国产 AI 芯片第一梯队 " 的讨论。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身处竞争激烈的 AI 芯片赛道,昆仑芯在生态建设和市场扩张方面仍面临挑战。
生态建设仍显不足
与多数创业公司不同,昆仑芯的起点是大公司孵化。其前身是百度智能芯片与架构部,2018 年,百度在 AI 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公开 " 昆仑芯 "。该芯片基于百度公司此前八年的 CPU、GPU 和 FPGA 的 AI 加速器的研发。
三年后,百度将该业务独立出来,成立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构师欧阳剑出任 CEO,首轮融资由 CPE 源峰领投,IDG、君联资本、元禾璞华等跟投,公司估值约 130 亿元人民币。
独立之后,昆仑芯经历了多轮融资。目前,百度仍然为昆仑芯第一大股东,持股 59.45%,北京昆仑传奇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天津九章昆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股约 4.61% 和 3.57%。
在技术路径上,昆仑芯自研 XPU 架构,并经过多代迭代。
半导体资深专家、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昆仑芯 2 代采用 7nm 制程,搭载新一代 XPU-R 架构,整数精度(INT8)算力达到 256 TeraOPS,半精度(FP16)为 128 TeraFLOPS,最大功耗仅为 120W,其可编程性国内领先,支持 C 和 C++ 编程,高度集成了 ARM CPU 算力,并支持硬件虚拟化、芯片间互联、视频编解码等功能。
目前,昆仑芯已迭代三代。蓉和半导体咨询 CEO 吴梓豪向时代周报记者称,其与昇腾、寒武纪等可并列中国 AI 芯片的第一梯队。
IDC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GPU 市场数据,英伟达以 70%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华为昇腾以 23% 的销量份额位居第二,而在具体出货量方面,英伟达出货 190 万片,华为昇腾 64 万片,昆仑芯 6.9 万片,天数智芯 3.8 万片,寒武纪 2.6 万片,沐曦 2.4 万片,燧原 1.3 万片。
在业内看来,昆仑芯与百度飞桨深度绑定,在百度搜索、小度等业务中被大规模部署,稳定性和应用优化经验得以验证积累。今年 2 月,百度智能云宣布 " 点亮 " 昆仑芯三代万卡集群,并计划扩展至 3 万卡。该集群采用昆仑芯 P800 芯片,据介绍,其显存规格比同类主流 GPU 高出 20% — 50%,在 MoE 架构的支持上更为友好。
不过,生态建设仍是昆仑芯面临的考题。张国斌指出,昆仑芯正在积极拓展与其他 AI 框架和平台的兼容性,如与 DeepSeek 等大模型的适配工作也在推进中。但在更广泛的 AI 框架和平台兼容性方面,相较于昇腾等厂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在一些新兴的 AI 应用场景和小众框架的支持上,可能不如昇腾等厂商全面。
" 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吸引众多开发者逐步加入,从而为新进入者制造准入门槛。目前,昇腾(CANN)生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一定优势。" 吴梓豪表示。
目前,昇腾 AI 芯片连同昇腾服务器、应用软件、生态运营等合作伙伴,已形成较完整的昇腾计算产业生态体系。山西证券研报指出,2024 年以来昇腾 AI 芯片放量带动昇腾系服务器厂商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运营商及智算中心采购项目持续验证。三大运营商作为国内智算中心最大的建设主体之一,在 2023-2024 年发标多个大型 AI 服务器采购项目,其中昇腾系厂商占据运营商 AI 服务器采购主要份额。
市场扩张存不确定性
对国产 AI 芯片厂商来说,英伟达是个无法绕过去的竞争因素。而华为昇腾、海光信息(688041.SH)、寒武纪、昆仑芯等玩家也正试图追赶。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华为昇腾 910B 已经基本可对标 A100,华为昇腾 910C 预计性能可对标 H100,同时寒武纪、海光信息、昆仑芯新一代主力产品思元 590 芯片、深算三号、昆仑芯 3 代未来有望对英伟达 H20 形成替代。
在生态上,国产 AI 芯片厂商自研及兼容策略,加快突破英伟达 CUDA 的生态壁垒。由于目前英伟达在国内 AI 芯片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化替代存在巨大空间。
" 预计 2025 年国产 AI 芯片会加速扩张,主力包括大型互联网企业自研 ASIC 以及本土 AI 芯片供应商。"TrendForce 集邦咨询分析师龚明德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预期在 AI 国产化政策的鼓励下,国产 AI 芯片采用比例将大于 6 成,这一趋势将同时体现在 AI 训练和 AI 推理应用上。"
对于昆仑芯而言,此时拿下中国移动的集采份额,实现在运营商领域的一次突破,或也为商业化路径找到新可能。
张国斌认为,昆仑芯早期主要依托百度内部的业务需求进行技术验证和产品迭代,如在百度搜索引擎、小度等业务中部署数万片。此后逐步扩展到互联网、金融、工业制造、智慧交通等行业。如今,通过中标运营商项目,昆仑芯正在进一步扩大通信行业的市场份额,并借此在更广泛的客户群体中建立品牌影响力。
这次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项目,将为昆仑芯带来直接的营收增长。张国斌根据项目规模和中标份额估算,预计该项目将为昆仑芯带来数亿元甚至更高的收入。
此外,随着昆仑芯在其他行业的持续拓展和产品落地,其营收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例如,昆仑芯的 P800 加速卡等产品在多个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其与中电港等核心分销商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营收规模。
不过,国产 AI 芯片产业的扩张并非没有前提条件。龚明德提醒,未来 3-5 年 AI 芯片市场有望实现翻倍增长,但仍需持续观察整体 AI 供应链上下游(如上游投片、CoWOS 封装、HBM 等)自主化的准备速度而定。
GKURC 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指出,(昆仑芯)未来可持续性取决于两点:一是能否持续获得互联网企业及行业客户订单,二是能否确保供应链与成本控制能力。
英伟达方面,黄仁勋则在此前的第二财季业绩会上透露,除 H20 芯片外,未来将 Blackwell 架构芯片引入中国也具备 " 现实可能性 "。
此前有消息称,英伟达正在为中国市场开发基于 Blackwell 架构的定制版 AI 芯片 B30,性能将达到原版的 80%。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伯恩斯坦预测,B30 的出货量将在 2025 年达到 400K ‑ 600K。
是否撕掉百度标签?
关于昆仑芯的未来走向,中银国际认为,单独分拆是必然事件,最简单做法是百度直接分红昆仑芯股份。一方面,百度为规避制裁风险,需要将芯片业务独立出去;另一方面,独立分拆有助于昆仑芯被其他互联网公司采用;也有助于其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合理的估值,吸引更多资本注入,加速自身发展。
但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方法论来看,百度只是投资人,(昆仑芯)就是独立企业,不存在 " 分拆 " 步骤。
时代周报记者就昆仑芯独立运营以及与百度的绑定问题致函昆仑芯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得对方回复。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单独分拆或是指 " 分拆上市 "。在研发高投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难以盈利,分拆上市可以引入外部资本,从而减少自身过多投入资金,上市后还可以减持收回部分投资。
从行业对比来看,国产 AI 芯片企业正迎来 " 上市潮 "。
目前,国产 AI 芯片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华为海思、百度昆仑芯、寒武纪、海光信息、壁仞、沐曦、燧原股份、天数智芯、摩尔线程、阿里巴巴平头哥等厂商。其中,寒武纪、海光信息已率先上市,壁仞、沐曦、燧原股份、摩尔线程已启动 IPO 辅导。百度昆仑芯若选择上市,也将顺应这一趋势。
" 如果昆仑芯完成独立分拆,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采购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张国斌指出,昆仑芯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 CUDA 兼容方面,这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山西证券研报显示,头部互联网厂商正逐步推进国产芯片的规模化采购,百度、阿里、腾讯、字节等厂商正不断增加国产 AI 芯片的采购。
张国斌认为,昆仑芯可以根据不同互联网公司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和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丁少将分析称,百度分拆昆仑芯的概率较高,独立实体可更灵活应对国际供应链波动,可以消除其他互联网企业合作顾虑,加速生态共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