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公社 09-07
内娱综艺群像天花板,在今夏诞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综 N 代如何 " 历久弥香 "?

文|爱捞

编|陈梅希

《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最后一期播出当天,沈月在微博上发了一段九分钟的告别 vlog,并写道:" 对于群像而言,OE 就是 HE 啊。"

这也是节目忠实观众,对这季内容最集中的评价。从全员外出打工赚经费、从 0 到 1 经营餐厅、集体婚礼呈现小美好,再到林大厨与丁禹兮之间的 " 师徒传承 ",以及《中餐厅》与当地中餐厅之间的 " 接力传承 ",没有人想到,这档行至第九年的 IP,在非洲这个经营挑战加剧的地域里,依然交出了一份如此饱满的答卷。

在互联网平台,网友们纷纷写下对这季的戒断感受:" 新鲜血液很有化学反应。""《中餐厅》结束了,我的 2025 非洲夏天又结束了一遍。"" 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做事的状态,群像就是如此。"

这样的口碑也体现在节目数据方面,截止 9 月 6 日 16:00,《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全网热搜 2251+,微博文娱、热搜双榜 332 个,万赞视频 404 个,CVB 中国视听大数据、CSM 全国网收视等多个榜单第一,斩获猫眼电视综艺播放量冠军。

从观众的角度看,《中餐厅》的美食总是充满诱惑力,每年看节目已然成为大家的下饭标配;但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一档综 N 代节目依然能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让活人感、群像感、治愈感充斥在细节中,让 " 中国美食 " 成为一道典型的文化符号,一定不只做对了一件事。

九年的时间,《中餐厅》已经成为大家心中的 " 综艺白月光 ",也在一年又一年的接力中有了显而易见的 " 生命厚度 "。

上点难度,多点故事

在综 N 代的制作过程中,求新是一道无法避免的命题。如果没有新意,不仅会使得节目可看性降低,甚至根本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阈值,最终的结果也往往走向口碑的滑落。

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 " 创新 " 又是悬在内容从业者头上的一把利刃。创新的方向不对,就是 " 为了新而新 " 的无效创新,但什么是精准的创新,很少有方法论可言。在这一方面,芒果确实有自己的秘诀,总能用一个灵感撬动一档节目的新鲜势能,比如《歌手》的直播策划,再比如《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中的 " 创业 " 概念。

和往年开餐厅直接营业的模式不同,今年的《中餐厅》只用一个 " 创业 " 的概念,就将节目难度提到了 " 史上最难 ",餐厅里所需要的一切,都需要成员们亲自打工,赚取经费来购买。也就是说,《中餐厅》要想营业,就需要从锅碗瓢盆开始买起,店长黄晓明直呼不可能,林大厨听了唉声叹气,合伙人的脸上更是闪过一丝绝望。

但 " 笑意 " 却浮现在观众的脸上——艺人们终于也可以吃吃我们普通人打工的苦了。在刺猬公社看来,这也是《中餐厅》创新的高明之处,所有的新意都建立在对观众需求的洞察之上,在此基础上设计策划,一定也会引发观众的共鸣。

都说综艺应该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 创业季 " 的概念一出,满屏都是打工人共情的弹幕,加剧的经营难度不仅能让观众获得一定程度的爽感,与此同时,在一个更加 " 严苛 " 的经营环境中,观众也可以迅速地看到合伙人们最真实的一面,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为了拿到创业资金,丁禹兮穿着异域服装站在大街上揽客,半天过去,走入店内的人少之又少,他只能一个人站在街边,眼神里是满满的无助,辛苦劳作之后,和林大厨各自获得一个碗的奖励而收场,更是让人心酸又好笑。

打工牛马在《中餐厅》看牛马打工人,这不就是演我的日常?屏幕的第四堵墙无形之中被打破。

在 " 创业 " 概念的加成下,每个人都比以往更紧张,节目也变得 " 一波三折 " 起来。你可以看到,拿到节目经费时,全员松口气的场景;也可以看到吃饭时,想点又不敢点菜的局促;就连全员逛超市,都有一种互相 " 算计 " 的真实感……

《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的开局更像是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序章,一开始,成员们就陷入困境,于是,如何解决困境成为一个巨大的钩子,勾着观众 " 揭晓下文 "。

事实上,从 0 到 1 开始经营餐厅,让嘉宾从锅碗瓢盆开始做起,既是节目的向前一步,某种程度也体现了《中餐厅》这档节目的野心。

节目组并不甘于做一档用美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节目,而是希望在所到之处,真正为当地的中餐厅留下可贵的经营经验,成为一个可供借鉴的经典案例,做美食上的 " 外交使者 ",也做实操版的 " 生意经 "。

从 " 创业 " 的角度切入,《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上了难度,当语言交流、文化障碍、美食经营的不易全都拉满时,节目也蜕变为一档 " 新综艺 "。

真人秀学,群像至上

说完 " 创新 ",再说 " 保留 "。

综 N 代并非变化越大越好看,一档好看的综艺,既要做到有效创新,也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那个吸引观众的 " 内核 "。行至第九年的《中餐厅》之所以在观众换代的时候,依然成为黄金档的王牌节目,就是因为保留了节目的核心特质。

如果说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是 " 选人 ",那么《中餐厅》就是综艺节目选人的 " 范本 ",从第一季到第九季,每一季都有自己的 " 人情世故学 ",变化的是 " 人 ",不变的是能带来美好和治愈的 " 群像感 "。

这也给了观众一定的安全感,看《中餐厅》能看到不一样的信息增量,但想看的内容一定还在,有意料之外,也有期待之中。

比如做美食仍然是主线,每位合伙人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菜,菜谱具体可操作,节目的最后,林大厨送给限定副主厨丁禹兮一本食谱,他也在直播中分享给了网友,红烧鱼香茄子、小炒黄牛内等都有可能会变成观众家中的一道 " 家常菜 ",美食节目正在让美食落进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依然为真人秀节目贡献了诸多名场面,让观众 " 学无止境 ",最终汇成闪耀的群像。

图源尹浩宇微博

追节目的观众都知道,在《中餐厅》,店长黄晓明有自己的 " 黄学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紧张经营的模式下,每位嘉宾都会卸下自己的包袱,呈现最真实的一面,而人与人关系的碰撞,也极考验情商,细枝末节的反应都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解读对象,曾经的王俊凯、赵丽颖、蔡国庆等嘉宾,都在这里解开了自己 "B 面 ",让真人秀为自己再上一分。

这一季的新合伙人也不例外。" 黄学 " 之外," 丁学小课堂 " 正在互联网流行,情绪高度稳定的丁禹兮,就像是一个行走的高情商指南。沈月初次担任财务有些紧张,丁禹兮细心察觉,提醒她做记录;面对从头开始的经营模式,林大厨前所未有地头大,但丁禹兮劳作一天,却始终站在林大厨的角度想问题,细腻程度超过打工人的认知。

在大众印象中,沈月始终是那个会表达的人,但在《中餐厅》中,她也难免有局促的一面,总是躲在三楼默默做事,在最后一期的分享中,她坦诚一开始无法融入节目,因为有开心果翟潇闻的存在,才打开了自己。

姜妍喂尹浩宇吃菠萝,就像对待小弟弟一样,用手背帮他擦嘴;翟潇闻、丁禹兮醋精上身,纷纷进入 " 争宠 " 佳境,让姜妍四周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正是这些互相帮助、理解、融洽的细节,构成了《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令人极度舒适的全部,使得沈月与翟潇闻抬桌子都能抬出一个 " 小品 " 的名场面,也使得最后的谈心环节,所有人都 " 泪流满面 "。

每位嘉宾都给出别出一格的真人秀画面,在这里,不同性格的碰撞是看点,但绝对不是吵点,大家都将最大的善意给予彼此,因此让观众收获到一份 " 群像 " 的礼物,也让一档美食节目彻底坐稳 " 真诚交际 "" 文化交流 " 两把交椅。

在《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美食与群像都热烈。

中外交流,从 " 小家 " 到 " 大家 "

作为省级卫视的黄金档综艺,《中餐厅》有自己的 " 使命 " 和 " 格局 "。除了要成为一档好看的节目,《中餐厅》也承担着用 " 美食 "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担。

成员方面,值得一提的还有尹浩宇。作为德泰混血、《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唯一外国人,他不仅承担着语言交流的重要功能,制作出令人叫绝的海鲜炒面,也像一位中国人一样,毫无痕迹地融入到中餐厅的小家庭。

至此,节目成员开始国际化,菜品不断融合化。

从第一季到第九季,《中餐厅》不知不觉间,已经将这种使命融入到了节目的每个细枝末节。再去考究节目中的美食,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融合菜被主厨们发明出来,五香芝士牛肉派和塔吉锅卤牛排,融合了本地特色和中国菜的精髓,让本地人和中国人一样,吃了都忍不住跳动味蕾。

从 " 人 " 到 " 菜 ",从中式美食的传播,到中外美食的交融,《中餐厅》传播中式美食文化的同时,更是将中外文化交流具象化,它不再是一种喊口号的行为,而是由内到外都透露着一种国际化的气质。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非洲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一开局,就有喜爱中文的摩洛哥人迪娜主持 " 开业大酬宾 ";最后一期的集体婚礼,更是将中外文化做到极致融合,新人穿着本地服饰,合伙人们穿着西装舞龙,以美食为桥梁,《中餐厅 · 非洲创业季》在绘制自己的美食地图时,中国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外国友人。

节目最后一期,《中餐厅》集结当地中餐厅老板,做了一桌 " 答谢宴 " 给大家。林大厨说,《中餐厅》越来越像是一个团队,如今这个团队的概念正在从《中餐厅》的小家,扩大到在全世界各地经营的中餐厅从业者,以及喜爱中国美食的 " 大家 "。

节目结束后,沈月在拍 vlog 时提到自己还有 " 中餐厅后遗症 ",丁禹兮在直播中表达对食谱的珍惜以及对节目的怀念,尹浩宇晒出了自己全部的照片细节。从第一季到第九季,中餐厅合伙人们走过的地方,也不断成为华人的 " 热门旅游打卡地 "。

《中餐厅》重塑合伙人日常习惯的同时,也在世界各地留下深刻的脚印,节目对 " 人 " 的影响,已经从节目中延展到节目外的每一个 " 我 "。

再也没有一档美食节目可以像《中餐厅》一样,前所未有地用美食绘制出广袤的 " 世界地图 ",节目从亚洲走出,一路从欧洲来到非洲,用美食的视角打开观众看世界的方式,一次次抵达更远的目的地。在这幅地图里,中国美食与异域美食的融合、不同面孔的碰撞、不同语言说出的每一句 " 好吃 ",都在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

时间拉长到第九年,《中餐厅》已不是一档普通的综艺节目。它在带着中餐文化,带着每一季的合伙人,也带着屏幕前的我们,走到更广袤的世界。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yunlugong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 " 进群 " 加社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餐厅 非洲 歌手 一年又一年 404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