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释放积极信号,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前景,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持续加仓 A 股。高盛在最新报告中维持对中国股票 " 增持 " 立场,预计未来 12 个月 MSCI 中国指数上涨空间在 10% 左右,沪深 300 指数潜在涨幅约 12%。同时,该行还上调中国 2025 年 GDP 增长预期,从此前的 4% 提高至 4.6%,并认为人民币升值趋势将进一步放大中国股票的回报效应。据其测算,人民币每升值 1%,中国股票市场大约可以获得 3% 的额外涨幅。这一系列调整不仅反映出高盛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乐观预期,也彰显出外资对 A 股市场的长期信任。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高盛特别强调了 " 突出十强 " 中国企业的潜力,其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和美团等核心公司。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加快国际化扩展,这些公司有望成为 " 中国版七巨头 ",未来两年年均盈利增速或达到 13%。在市场普遍关注中美关系、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之际,这一判断显示出国际投行对中国优质企业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渣打银行在《2025 年下半年全球市场展望》中同样维持对中国股票的 " 超配 " 评级。该行认为,中国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驱动力。尤其是生育补贴、消费支持以及产业升级等政策措施,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逐步释放效果。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渣打的观点与高盛的预期相呼应,显示出跨国金融机构在对华投资态度上的一致性。这种共识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推动外资资金加快流入。
除了投行的研判,对冲基金的资金流向更直观地印证了外资的行动选择。数据显示,8 月份对冲基金以过去七周以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使得中国成为当月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摩根士丹利指出,A 股在 8 月迎来了自 2 月以来最强劲的对冲基金资金净流入,消费与工业板块最受青睐,而部分香港互联网公司则遭遇资金流出或做空压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趋势表明,资金正在从港股互联网板块向 A 股传统产业和新兴领域转移,投资逻辑更趋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近期表现出色,沪深 300 指数年内涨幅达到 14.3%,显著领先于美股、欧股和日股等主要市场。这一表现得益于国内流动性宽松、汇率政策灵活以及政策性资金支持。融资融券规模在过去两个月大幅增长 19%,达到 2015 年以来的新高,显示出市场资金活跃度显著提高。和众汇富认为,这种趋势不仅反映出政策托底的成效,也说明国内投资者参与度的增加正在与外资的流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走强。
从宏观背景来看,中国经济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后正在显现韧性。高盛与渣打均认为,中国市场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而企业盈利能力正逐步改善,人民币升值预期更是为外资带来额外吸引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种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共振效应,使得中国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国际资金的积极流入不仅能提升 A 股流动性,也将在情绪层面带动更多本地投资者入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市场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压力、房地产风险尚未完全化解,以及外部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都是潜在风险因素。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因素可能对市场走势带来扰动,但总体来看,政策托底、流动性改善与企业盈利提升的组合效应,仍然能够支撑市场保持相对稳健的运行态势。
在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正不断凸显。外资的选择不仅仅是基于短期行情判断,更反映出其对中国长期发展逻辑的认可。随着国内外资金形成合力,A 股市场有望在未来数月继续保持相对活跃的格局,投资信心的累积也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竞争中展现更大潜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