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09-08
“国际医疗+三甲保证” 天津南站及周边片区“15分钟医疗圈”惠民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呼啸的高铁,载来如潮的人流,也带来一道道民生考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天津南站周边的新建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紧邻天津南站的西青区张家窝镇,常住人口已突破 15 万人,其中近七成为外来人口。

新城崛起,催生出百姓从 " 有医看 " 到 " 看好医 " 的迫切需求。慢病患者能在家门口管好健康吗?异地就医报销能顺畅吗?下班或周末看病方便吗?随着南站片区 "15 分钟医疗圈 " 逐步完善,这些民生关切正一一得到回应。

15 分钟 健康生活 " 触手可及 "

晚上 7 点半,张家窝镇家贤里卫生服务站的 " 慢病管理 " 微信群里依旧热闹。健康管理师王丹丹刚在群里发完 " 控糖小贴士 ",李大爷的消息就弹了出来:" 小王,我最近血糖有点高,明天想找大夫看看。"" 没问题,李叔,帮您约好了,明天一早过来吧!"

这样的互动,在王丹丹手机中的 5 个 " 慢病管理 " 群里每天都在发生。每个群 200 多名居民,从用药指导到体检提醒,从健康科普到疑问解答,她的手机成了 " 移动健康站 "。

" 以前,一个月要跑三趟市区的大医院换药、开药,现在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什么都能办。" 第二天,李大爷在卫生服务站调整了降糖药,拿着新处方满意地说。

家贤里卫生服务站的变化,是西青区基层医疗服务升级的缩影。自 2018 年起,西青区启动卫生服务站(室)标准化改造,全区共改造 111 家,其中张家窝镇涉及 18 家。5000 多平方米的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全科诊室、记忆与睡眠障碍门诊等科室井然有序,下辖的 8 个卫生服务站、10 个村卫生室织成一张 " 健康网 ",服务人口从不足 10 万人增至近 16 万人,年诊疗量突破 22 万人次。

" 步行 15 分钟,准能找到就医点。" 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胜林指着墙上的地图说,红色圆点标注的卫生服务站均匀分布在居民区中。针对上班族 " 看病难 ",中心开通了午诊、夜诊、无假日门诊,今年上半年延时门诊就接诊 21614 人次;针对用药难题," 云药房 " 把药品种类从 400 多种扩到 2000 多种," 社区开方、直邮到家 " 的方式获得居民点赞。

在《西青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指引下,基层医疗不仅在 " 量 " 上扩容,更在 " 质 " 上提升。村卫生室里,既有熟悉乡音的老乡医,也有通过 " 三支一扶 " 招来的年轻医生;卫生服务站里," 筛查—干预—随访 " 的慢病管理机制让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管理好。

" 国际 + 三甲 " 并行 资源无缝衔接

" 本以为国际医院收费高,没想到可以走医保。关键是在家门口看病真方便!" 在天津鹏瑞利康复医院做完膝关节术后康复,张女士拿到结算单时惊喜地说。

今年,天津鹏瑞利医院及天津壹博鹏瑞利脑科医院、天津鹏瑞利康复医院、天津鹏瑞利颐康护理院全部开通医保,让南站片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国际化的医疗服务。

引入鹏瑞利等国际医疗机构,是西青区填补 " 高端医疗 " 短板的关键一步。为了让国际资源与公立体系紧密衔接,西青区卫生健康委牵头 9 个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出台《西青区外商独资医院综合监管方案(试行)》,从价格监管到转诊通道,形成全链条协同机制。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在南站片区医疗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西院区与片区内的医疗机构深度联动,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和专家下沉机制,让周边居民快速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天津鹏瑞利医院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签订绿色转诊协议,让急重症患者实现精准转诊救治。

如今,南站片区已构建起 " 基层强基础、高端补短板 " 的医疗格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焦常见病、慢性病管理;鹏瑞利等机构主打高端专科和个性化服务,三甲医院资源下沉则架起了 " 中间桥梁 "。" 既要让高端服务有保障,更要让群众看得放心。" 西青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郭金花说。

资源融合让数据指标持续优化,西青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已达 7.9 张、执业(助理)医师达 4.0 人、注册护士达 4.6 人,均超额完成 2025 年规划目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在提质扩面,通过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让签约居民享受到更精准的健康管理。

协同 " 破界 " 打造京津冀医疗枢纽

在北京工作,在天津看病,医保直接结算,和在北京报销一样方便。不久前,68 岁的赵大爷用异地医保凭证,在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看了病。今年,南站片区所有医疗机构均开通京津冀异地医保结算,"15 分钟医保服务圈 " 让跨省就医像本地就诊一样方便。

在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保机器前,工作人员正帮安徽患者李阿姨办理异地备案。" 闺女在南站工作安家,我过来帮忙看外孙。把老家的处方拿过来,办了备案就可以在这儿拿药了,一次能开两个多月的药量。" 李阿姨说。针对异地患者多的特点,中心不仅提供现场备案服务,还优化用药周期,减少来回奔波。

来自河北沧州的王先生更是感受到检验结果互认的便利:" 以前来天津得重做检查,现在拿着当地化验单直接就诊,省了不少事。" 目前,西青医院和 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进入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名单,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申请加入下一批名单。

作为京津冀交通枢纽,南站片区正加速打造跨省医疗协同平台。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对接,计划共建 " 跨省医联体 "。

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贴心服务,到国际医院的高端诊疗,再到京津冀的无缝协同,南站片区用实实在在的医疗升级,让 " 家门口的好医疗 " 从愿景变为现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睡眠障碍 体检 医疗 天津 三支一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