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日深夜,暴雨如注。蓟州区下营镇黄崖关村对面的泃河水位迅猛上涨,涛声如雷。
作为泃河入津 " 第一关 ",黄崖关村正面临 70 年来最大洪水的考验。
根据往年防汛经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贺东敏锐地察觉到这次汛情非同寻常。这一夜,他成为全村的 " 守门人 ",在堤岸上用坚守丈量责任与担当。虽然雨水打得眼睛都睁不开,但他手中的手电筒始终稳稳指向不断逼近河岸的洪流。
" 水位涨得太快了,眼看就要漫过堤岸,大家必须马上转移!" 虽然已是深夜,但史贺东挨家挨户地敲门,一遍遍地呼喊叫醒村民。焦急中,他好几次不慎摔倒,但直到所有村民都顺利抵达安全地带,他才稍稍松了口气。
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在这场抗洪救灾的硬仗中,史贺东的双眼布满血丝,声音因长时间呼喊变得沙哑,但望向村庄的眼神却始终透着不容动摇的坚定。
" 那天后半夜,史书记开车过来,一会儿敲门,一会儿按喇叭。" 村民胡玉合回忆说," 他把我们喊醒,刚撤走,水就淹进了一楼。"
村民崔朝华言语间满是对史贺东的信任:" 史书记一直在一线指挥,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这种信任,源于史贺东连续 40 小时不眠不休的坚守。转移完成后,他片刻未停,又组织巡逻队,严防村民返回危险区域。深夜的村路上,他那嘶哑的呼喊声和手电筒的光亮,成为村民们最安心的依靠。
第二天洪峰稍退,史贺东立即投入灾后重建,带领村民清淤排涝,协调救灾物资,统计受灾情况。由于连续喊话,他的嗓子已经完全沙哑,就用手机打字沟通,每天都要处理数百条信息,从抢修冲毁道路到准备物资,事事谋划在前。" 现在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虽然声音嘶哑,但他的语气无比坚定。
在史贺东的带领下,村民们团结一心重建美好家园,村里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洪流滚滚,党旗高扬。史贺东以铁肩担使命、用真心护民生,在泃河岸畔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 " 红色堤坝 ",成为村民们最大的依靠。(记者 徐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