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押注 AI、争夺下一代技术制高点时,一家深耕数字创意软件领域的上市公司,正凭借清晰的 AI 商业化路径走入聚光灯下。
近期,AIGC 软件 A 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 ( 300624.SZ ) 发布 2025 年中期财报,上半年实现总营收 7.6 亿元,同比增长 7.77%。
其中,移动端收入同比增 100%;AI 原生应用实现收入超 6000 万元,付费用户数和收入同比增速均达两倍,占公司软件业务总体收入超过 8%,初具规模且增长迅猛。
随着 AI 大模型技术逐步成熟,AI 正在从技术概念加速走向产业落地。从自研音视频大模型的迭代、全球多模型能力的整合,到 AIGC 视频创作平台与 AI Agent 产品的推出,万兴科技正在系统性地构建 AI 时代的技术-产品-商业化闭环,而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之下,其全球化布局和产品矩阵正迎来新的爆发周期。
双模驱动产品创新,构筑增长 " 护城河 "
2025 年上半年,全球 AI 产业迎来关键拐点。CB Insights《2025 年 Q2 全球人工智能报告》指出,AI 已经从 " 狂飙 " 进入 " 深耕 " 阶段,标志着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链价值分布的重构,价值中心正快速从底层(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到提供通用技术能力的中层(平台型 AI 企业),最后向上层(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服务商)迁移。
长期来看,能够将 AI 技术与行业 Know-How 深度结合的厂商,将释放 AI 商业化的最大潜力。Gartner《2025 中国 AI 趋势》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 AI 基础设施建设上普遍采用 " 自建策略 ",目的是为了在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占据战略主动地位。数据显示,截至 7 月底,中国已发布的大模型数据达 1509 个,在全球已发布的 3755 个大模型中数量居首位。
万兴科技积极顺应趋势,采取了" 内部自主研发 + 外部博采众长 "的 " 双模驱动 " 策略,走出了一条务实且高效的 AI 能力建设路径。
今年上半年,万兴科技推出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 2.0,基于华为云盘古多模态大模型进行迭代优化。依托百亿级数据沉淀,垂类原子能力得到全面跃升,相比 1.0 版本性能平均提升约 90%,在多层次立体音效生成、首尾帧智能补齐过渡等方面业界领先。
据了解,万兴天幕 2.0 基模 Pangu-T2V 在 SuperCLUE7 月榜单中居国内 Top4,综合评分超越 OpenAI 的 Sora。
此外,万兴科技还完成了 OpenAI、谷歌、Deepseek 等一批外部厂商优质大模型最新能力的接入。
" 双模驱动 " 策略的成果,直接体现在万兴科技快速迭代和创新的产品矩阵中。
基于万兴天幕 2.0,万兴科技持续推出 AIGC 新品扩充产品矩阵。近期,万兴科技开放 AIGC 视频创作平台万兴天幕创作广场,以及移动端 AIGC 视频创作工具万兴天幕 AI App,面向创作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创作者可实现视频生成(文生视频 / 图生视频 / 视频续写等)、图片生成(文生图 / 局部重绘 / 参考图生图等)、音频生成(文生音乐 / 文生音效 / 文生语音 / 视频配乐等)等多样化的创作需求。
此外,万兴科技近期还发布了旗下首款 AI Agent 产品万兴超媒 Agent,进一步扩充 AI 原生应用,强化 AI 音视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能力。
不难发现,万兴科技在 AI 商业化路径中逐渐形成了一项关键差异化优势——围绕音视频创意生产流程构建一站式服务能力,并成为响应用户复杂需求、提升产品粘性的重要支撑。
" 双模驱动 " 背后,万兴科技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 上半年,其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11.66%,达到 2.33 亿元,在 AI 技术快速迭代、行业格局未定的背景下,这种 " 以投入换时间、以技术换空间 " 的策略,反映出万兴科技的 " 长期主义 " 发展策略,以换取更坚实的技术底座与中长期商业化优势的决心。
从长远视角看,AI 绝不是某一领域的爆发,而是在多个场景释放想象空间,万兴科技所推进的矩阵式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深化,有助于其在音视频这一垂直领域,构建多点触达与生态联动能力。
全产品 "AI 化 ",万兴科技跑步进入 AI 增长周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万兴科技加速推进产品全线 "AI 化 " 与用户真正链接,形成新的增长空间。业绩表现层面,其多线产品的 AI 赋能正在加速形成收入贡献,并展现出清晰的增长轨迹。
从存量产品来看,视频创意板块表现尤为亮眼。万兴喵影 /Wondershare Filmora 上线 AI 灵感成片等 20 多项创新功能,产品内 AI 积分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其桌面端 AI 功能渗透率超过 40%;移动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 100%,占比超过 20%。万兴优转 /Wondershare UniConverter 产品内 AI 积分收入环比持续增长,同样贡献了约 6% 的产品收入。
在绘图创意领域,万兴图示 /Wondershare EdrawMax 通过 AI 生成 PPT、AI 图示底座能力等功能升级,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整体 AI 功能次日留存率提升 6 个百分点。
文档创意方面,万兴 PDF/Wondershare PDFelement 产品内 AI 收入同比超过翻倍增长。
创新产品同样展现出强劲势头。AI 人像图像产品 Wondershare SelfyzAI 单月付费用户率创新高,收入环比高速增长,AI 商业化价值潜力持续释放。
可以看到,AI 赋能公司各产品条线进一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并且 AI 也渗透到移动端产品。这种全面 AI 化的产品矩阵,有效降低了企业与个人用户的使用门槛,提升了创作效率,在扩大用户基础的同时,也进一步推高了用户粘性与付费意愿,形成 " 产品体验优化—用户活跃与留存提升—收入持续增长 " 的正向循环。
强有力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上半年,万兴科技 AI 服务器累计调用量已超过 5 亿次,同比增幅逾 200%,反映出用户对 AI 功能的接受度和使用频次正在迅猛提升。高频次的调用不仅意味着产品 AI 化策略取得实际成效,也为后续模型效果优化、功能场景拓展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总体上来看,收入结构中 AI 贡献占比的提升、用户相关数据的大幅增长,均表明其 AI 转型已逐渐探索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其长期价值值得重估。
政策市场双重利好,商业价值释放前景可观
从政策来看,近期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等明确表示,到 2027 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70%。十年后,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 AI 产业铺设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也为像万兴科技这样专注应用落地的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从市场需求看,当前,数字创意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AI 应用正迎来爆发期。据 Bloomberg 数据,2032 年生成式 AI 市场规模有望达 1.8 万亿美元以上,全球 AI Agent 市场规模 2033 年有望突破 1391 亿美元。
全球 AI 领域龙头的发展态势或可提供参考。比如 OpenAI 将陆续发布新的 Agent 产品,提供不同价格的会员服务,面向 " 高收入知识工作者 " 的价格为每月 2000 美元,面向博士级研究的价格为每月 20000 美元。OpenAI 预计,到 2029 年,Agent 收入将达 290 亿美元,占收入比例近 25%。
此外,UI 设计龙头 Figma,也通过 AI 驱动公司收入、用户数的提升。2023 年,Figma 各季度收入环比均在 10% 附近,在 2024 年 6 月首次发布 AI 功能后,得益于付费用户驱动,24 年二季度、三季度提升至 13% 和 12%,24 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 48%。25 年 Figma 小幅上调旗舰会员价格,收入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对比这些全球标杆,万兴科技已经展现出类似的增长特质:AI 原生应用收入同比增长超 2 倍,移动端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可以预见其后续 AI 商业化进度有望 " 小步快跑 "。
总的来说,AI 商业化将属于那些能够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回报的企业。万兴科技以 AI 驱动产品创新,并积极推动 AI 商业化,在 AI 赛道中形成优势卡位,有望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
长远来看,AI 技术的发展仍处于高速上升期,远未触及极限,AI 赛道蕴含的数万亿商业价值也仅仅处于早期释放阶段。对于在 AI 赛道中逐步找准自身定位、渐入佳境的万兴科技而言,其价值重估之路才刚刚拉开帷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