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09-08
同仁堂:业绩稳健,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8 月 29 日盘后,同仁堂 ( 600085.SH ) 发布 2025 年半年报,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7.69 亿元,同比增长 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9.45 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毛利率 44.09%,比上年增加 0.43 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 19.53 亿,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公司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在中药 OTC 行业整体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同仁堂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渠道优势,竞争优势明显,业绩维持稳健。

(一)守正出奇:中成药零售终端整体承压下,同仁堂保持稳健,品牌、品种、产业优势明显

国投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5Q1 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同比承压。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 2017 年的 1439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68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23%,整体规模保持平稳;2025Q1 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为 412 亿元,同比下降 7.67%。国投证券推测主要系受政策监管、消费降级等因素影响,零售药店自身经营压力较大,同时部分品类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致。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波动,同仁堂有效采取提质增效措施,公司经营基本面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经营业务保持稳健发展。这背后,是跨越三个半世纪的老字号在品牌、品种、产业和管理方面的优势的显现。

同仁堂的品牌优势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无可复制的文化资产上。同仁堂品牌创始于 1669 年 ( 清康熙八年 ) ,至今已跨越三百五十余载春秋。作为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历经时代变迁与市场洗礼,同仁堂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品质传承,构筑起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较于其他中药品牌,同仁堂拥有卓越的品牌力为其主要护城河。同仁堂品牌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代表,秉承 "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 的古训,坚守以诚信精神为基础的质量观,保证了 " 疗效显著 ",实现了 " 济世养生 " 的理想,在中医药行业和消费者心中收获了极高的社会认同度。得天独厚的品牌实力与广受称赞的美誉度,助力公司充分释放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 400 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这些经典名方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疗效获得广泛认可。尤为重要的是,同仁堂在原材料把控和生产工艺上形成了极高的技术壁垒。

报告期内,同仁堂锚定目标突破,加强其品种和原材料的竞争壁垒。一是围绕 " 提质增效年 " 主线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密切关注原料成本波动,制定积极合理的采购方案,拓展采购渠道,有效控制成本,保障原料按需供应生产。科学统筹生产调度,细化生产安排,结合销售需求精准制定生产计划,高效有序生产保供,提升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聚焦大品种战略与核心单品,深挖品种潜力、细化市场培育策略,发挥品种群优势,稳步开展医疗端业务,赋能经营规模稳中提质。

二是构建中成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进医药工业升级。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严把药材质量关。充分发挥供应链运营平台效能,推进生产相关业务数据标准化建设。推进智能制造,大兴分厂搭建物联网数字化生产车间,为智慧工厂建设奠定基础。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推进大兴分厂、亦庄分厂光伏项目实施。

三是持续推进 " 三大管控中心 " 精细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飞行检查;推进中药材数字化鉴别、制剂过程在线检测技术;加强中药材前端质量把控,提升中药材检验效率,优化检测流程。深化 " 生产统令 " 管理,加强采购、生产管控垂直管理力度,有效制定包材辅料采购计划,完善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流程,细化实施颗粒度,赋能降本增效。强化 " 数据同源 " 管理,加快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升财务处理效率;严格预算管理,强化费用控制,提升成本管控能力。

同仁堂凭借其长期建立的供应链体系和质量控制能力,能够确保产品的正宗性与稳定性。这种 " 真材实料 " 的产品力,使得同仁堂的核心品种在同类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压舱石。

以安宫牛黄丸为例,目前市场规模在 50 亿左右,是院外心脑血管中成药第一大品类,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连续多年市场份额保持前列,深受消费者信赖。

产业优势方面,同仁堂近年来着力固链强链,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上游的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不仅保证了原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更从源头控制了成本;中游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一致性;下游的零售终端则不断向 " 产品 + 服务 " 模式转型,增强客户粘性。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在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受压的情况下,通过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维持了可观的盈利水平。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在公司持续提质增效的情况下,我们预计 2025 年医药工业营收有望实现较好的双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 19.53 亿,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上年度末为 14.75 亿,主要由于公司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二)毛利率有望稳步提升,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2024 年公司营业成本 104.21 亿元,同比增长 10.70%。原材料成本波动等压力下,中成药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受前所未有的挤压。不过,2025 上半年,同仁堂销售毛利率为 44.29%,比上年同期增加 0.39 个百分点。随着药材涨价缓和、进口牛黄等加持下公司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

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底天然牛黄市场价格为 170 万元 / 公斤 ( 安国药市,下同 ) ,相比 2023 年 1 月的 57 万元 / 公斤提升了 198.25%。

2019-2024 上半年是历史上中药材涨价最迅猛的一个周期。尤其是牛黄、麝香等,牛黄从 60 万每公斤涨到 160 万每公斤,有数据推算,如果价格回落到 100 万每公斤,那么安宫牛黄丸的毛利率可以提升 15% 左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 4 月,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扩大了牛黄获取途径,一定程度上推动解决了药品生产企业原料紧缺的问题,对缓解天然牛黄药材市场供需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随着海外相对低价牛黄的进入,公司成本压力有望逐步缓解。

事实上,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多措并举,积极通过深化采购改革,建立健全集中采购运行规范和流程,合理控制采购成本;坚持种采联动,对自建的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建立药材标准、质量管控体系和招投标制度,确保药材质量可控、来源可追溯;与大型种植基地合作,有效扩大采购规模,实现道地药材产地直采;通过合理调配库存管理,保持安全库存,保障储备库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持续关注传统炮制技艺的传承发展,加强药材鉴别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确保原材料采购到药品生产各环节管控到位;加强供应商监控和审计,以保证供应质量;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助推行业规范化发展。

在生产环节,同仁堂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系统。虽然自动化设备需要前期投入,但长期来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减少了人工成本波动对生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核心品种如安宫牛黄丸的生产,通过机械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在保持药效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了单位成本。

有业内人士指出,成本控制叠加这两年消费复苏疲软,公司经历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终端需求低迷的双重打击,使得公司的业绩大概率在 2025 年会是一个低点,未来则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的美好时刻。

其实,同仁堂毛利率提升的核心动力首先来自于其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今年,同仁堂发布《2025 年度 " 提质增效重回报 " 行动方案》,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主业提质、创新驱动、治理优化等举措,推动质量、效益与规模协同提升,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行动方案》中指出,聚焦主业全链条协同优化。深化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协同,强化医药主业竞争力;优化供应链韧性,科学排产对接市场需求,并严守原料管理、生产把控及产品溯源全流程质量管控,筑牢 " 金字招牌 " 根基。同时,推行 " 一品一策 " 营销策略,拓展空白市场,深化业财数据融合提升运营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该方案凸显同仁堂在行业变局中主动求新,通过主业提质与创新转型巩固竞争优势,稳定股东回报承诺将为市场注入信心。同仁堂以丰富的产品资源形成对品牌发展和稳健经营的有力支撑,以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的现代化变革,积极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应用,精准发力营销改革,稳中求进促提质增效,未来业绩值得期待。

(三)渠道优势明显,注重弘扬中医文化

除了品牌、品种、供应链优势明显,同仁堂自有渠道方面优势同样突出。公司产品约 90% 通过院外零售渠道销售,剩下的则为院内销售和线上销售。根据 2025 年半年报,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 1281 家,其中新增 30 家,上述门店中有 756 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有 926 家取得 " 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 " 资格。这些门店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集诊疗服务、健康咨询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平台,公司这部分的渠道优势,在未来销售潜力的释放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线下渠道的精耕细作是同仁堂的核心优势。与普通药店不同,同仁堂门店往往采用 " 前店后厂 " 模式,消费者可直接观看药材炮制过程,增强了透明度和信任感。更独具特色的是,多数门店设有坐堂医诊所,聘请知名中医师提供诊疗服务。这种 " 医 + 药 " 模式创造了独特的用户体验——患者不仅购买产品,更获得专业中医服务,从单纯的交易场所升级为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平台。

报告期内,同仁堂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强化核心大品种全链条协同和市场主导地位,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发挥 " 线上 + 线下 + 全域 " 立体化创新营销优势。医药商业板块以提升零售药店经营质量为核心,聚焦主题店型、多元业态,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强化终端布局;依托特色产业园区、文旅景点、政务服务中心等空间资源,布局同仁堂产品及服务;持续开展门店 + 诊所 " 焕彩行动 ",推动重点门店升级,培育打造文化体验、医药品鉴为主导的体验式、场景化中医药消费场景和新中式养生新地标。

优化渠道布局方面。公司采取多元化策略,全面优化电商渠道,积极拓展医疗领域。持续加强线上产品推广力度,管控产品价格,避免低价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确保线上线下形成良性互动,将线上渠道作为便利购药的重要途径,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加大医疗领域拓展力度,全面梳理医疗品规,打造培育医疗特色产品管线,开展学术推广特色市场活动:推进 " 西学中 " 项目建设;加大上市品种临床研究;加强学术共识研讨,稳步推进医疗市场经营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同仁堂持续加大公司产品在境外的注册推进力度。公司同仁堂制药厂苏合香丸取得加拿大卫生部颁发的《产品许可证(三类)》;同仁堂国药研发的金钗石斛散获得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成药注册证书,持续拓展并丰富产品矩阵,筑牢国际化战略稳健发展坚实根基。

同仁堂的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销售产品,更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哲学。作为百年老品牌,同仁堂不仅注重自身发展,还在还引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中医药的基础上探索新产品的研发和科研创新。

主要包括核心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医疗品种科研,以及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配合临床循证医学验证等举措,加强临床实验和适应症的学术推广;加快推进创新药、经典名方开发和中医药特色研究,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应用等。

同仁堂对自身品牌、品种、原材料的严格把控和其在渠道与文化方面的深耕,共同构筑了这家百年老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今天,唯有将商业渠道与文化价值完美结合,才能让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真正实现 "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 的可持续发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同仁堂 中成药 中医药 安宫牛黄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