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派财经原创(ID:paicj314)
文:林岚
引言
华为 2025 年上半年的财报,从表面看似乎略显平淡:营业收入 4270.3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95%。净利润为 371.95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32.2%。
但往深处看却会发现累累硕果:被黄仁勋认为性能超越英伟达的 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全栈自研且终端已破千万的鸿蒙操作系统、重回国内第一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似乎淡化了它曾经经历的战况是如此惨烈,而对战的双方又是如此悬殊——
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和一个超级大国。
战火初燃
2017 年,这家最初注册资本 2.1 万人民币、员工 14 人的中国公司,取得了通信设备市场份额世界第一,国际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手机销量世界第三等一系列成绩。
此外,由它自研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个人设备等多个场景的芯片,也开始崭露头角,且表现不俗。
这很快触到了某些敏感且不怀好意的神经。
2018 年年初,美国最大电话公司 AT&T 和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 Best Buy,先后取消了在美销售其手机的计划。
当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这只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序幕。
很快,更大的重锤落下。
2018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2019 财年国防授权法》第 889 条,禁止联邦政府机构及承包商采购和获取华为等中国企业的通信设备和服务。
这还不算完。
法案还禁止上述机构与使用华为等企业设备及服务的实体签订或延长合同。
美国的一众小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也趁火打劫,共同拒绝华为的 5G 技术和服务入境。
大概是发觉仅 " 对事 " 下手无法令华为屈服,美国又 " 对人 " 动起了念头。
2018 年 12 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大女儿、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且美国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要求。
最终在被无理拘押 1028 天之后,在华为和中国政府的努力抗争下,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于 2021 年 9 月回到祖国。在深圳宝安机场着陆时,她身着一袭红裙,深情表示:"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这一刻,让人不禁想起法国阿尔斯通前高管皮耶鲁齐的感慨:
" 在我看来,这标志着中国的一个巨大胜利,因为这确实是第一次以一个国家的意志,成功回击了美国的这种长臂管辖……我没有孟女士那么幸运,我的公司并没有向我提供那么强大的支持,我的祖国也没有给我提供强大的支持。"
他的经历,几乎就是孟晚舟事件的 " 前传 ",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2013 年 4 月,时任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的他,在去美国出差时于机场被捕,并被指控涉嫌商业贿赂。直到 2018 年 9 月,阿尔斯通同意被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其电力业务,并被罚 7.72 亿美元后,皮耶鲁齐才被释放。
但这些,却未能从根本上撼动华为。
美国国会通过《2019 财年国防授权法》第 889 条第二个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 7nm 手机芯片麒麟 980。
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的当月,华为首次发布两款采用自研达芬奇架构的人工智能芯片——昇腾 910 和昇腾 310,。
而 2018 年当年,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达 31%,连续六年位居第一。
2019 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 4013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3.2%,净利润率 8.7%。具体来看,智能手机(含荣耀)发货量 1.18 亿台,同比增长 24%,平板产品销量增长 10%,PC 产品增长 3 倍,可穿戴设备增长 2 倍。
至暗时刻
眼看需求端的限制已无法阻拦华为前进的步伐,反而让它又一再引领业界,美国决定在供给端祭出杀招。
2019 年 5 月,美国商务部以 " 国家安全 " 为由将华为及其 68 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要求美国企业向其提供美国技术、产品和软件需申请许可。很快,多家重要合作伙伴终止了与华为的多项业务。
这意味着华为无法获取当时仍对其影响重大的美国技术和产品,比如高通和英特尔的芯片、设计高端芯片的软件、安卓系统的更新访问权以及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等。
而华为的通信设备、智能手机、自研芯片等各方面业务,乃至企业内部管理,一夜之间都面临着釜底抽薪,无米之炊的巨大挑战。
" 被突如其来的制裁干扰后,华为手机一年出货量也就是之前一个月出货量,不可谓不惨……换任何公司,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在 2025 年央视访谈节目中回忆道。
华为手机的销量因此剧烈下滑,从全球份额第一跌落至五名开外的 "others" 中。其他方面业务也备受打击。
但这还远不到结尾。
一年后的 2020 年 5 月,美国商务部颁布直接产品规则(FDPR)特别修正,指出:凡使用美国软件或设备设计、生产的外国芯片,向华为出口时需申请许可。
该规则封锁了华为通过非美国企业绕过美国技术的可能,迫使台积电等企业在 9 月 15 日起停止为华为代工高端芯片,导致华为麒麟系列芯片后续无法继续生产。
这意味着即便华为自己设计出高级芯片,也无法完成生产。
8 月,美国又将 38 家华为海外子公司进入实体清单,进一步限制华为通过第三方取得任何现成芯片。12 月,美国再将中芯国际等中国半导体企业也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生产 10nm 及以下先进芯片,以防华为与其合作以制造高端芯片。
以上行动全面阻断了华为获取高端芯片的全球通道。后续虽然部分美国厂商获许可向华为供应 4G 芯片等非敏感技术,但华为仍然留在实体清单中。
这些综合下来,几乎是将华为向前的道路都彻底封死,但华为却更加不言败,不认输。
10 月,华为顶着各方压力发布了 Mate40 系列手机,推出全球首款 5nm 的 5G 系统芯片麒麟 9000,其在多项参数上超越骁龙 865、苹果 A14 等竞争对手。
然而,这个充满荣耀的时刻却同时也充斥着悲凉。因为,麒麟 9000由台积电 9 月 15之前为其代工,而 9 月 15之后,台积电将无法再为其生产了。
人们因此普遍认为,这或许是华为最后一代自研旗舰芯片,而麒麟高端芯片也将成为绝版。
这次的打击是真正伤到元气了,华为的营收、盈利均显著下降,各方业务大伤元气。
2020 年 11 月,华为剥离了旗下的荣耀品牌,创造了 574.31 亿元现金流,以缓解制裁导致的资金压力。
绝地反击
不知美国的政治高层是否知道,中国有个古老的成语——未雨绸缪。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正是这个成语的坚定践行者。用他的话说,叫 " 惶者生存 "。在他的引导下,华为多年前就对这场战争进行了预判和准备。
" 哪怕(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我们公司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摇。""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2012 年,任正非在公司内部讲话中如是说。
"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2019 年 5 月,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在致员工的内部信里如是说。
于是, 90 年代起开始自研的芯片,2012 年起开始规划的操作系统,这些在当年看来 " 不可理喻 " 的决策,在面对美国的枪林弹雨时构筑了华为的安全网,且铺垫了它的前程,彰显了背后的远见卓识。
而能抵挡风雨的,远不止是决策。
有研发侧的厚积薄发。
2025 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 970 亿元,占营收比重达22.7%,而 2025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的研发占营收平均比例为2.77% 。十年来,华为研发累计投入 12490 亿元,且自 2019 年起每年研发金额均超营收的 10%。
还有一代代华为人的不懈努力。
在被美国断供安卓系统后,华为集结了超过 3000 名人才,在东莞松山湖研发基地进行高强度的操作系统技术攻关,号称" 松湖会战 "。在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后,华为发布了第一代鸿蒙系统,并率先部署在智慧屏上。这才有了如今敢与安卓/iOS/windows 等叫板、全栈自研全程可控、终端过千万的HarmonyOS。
面对高端芯片被阻断的困境,海思团队经历了无数次迭代优化,最终采用堆叠技术,解决了散热、供电等工程难题,最终在 14nm 工艺上实现接近 7nm 的能效比,缓解了芯片的燃眉之急。被逼上梁山,却也逼出了让业界拍案叫绝的独创方案。
面对单个芯片在算力上的落后,实现 " 用非摩尔定律的方法解决摩尔定律的问题 "" 的创新构想,上万位华为人参与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研发的"算力会战"。他们来自华为云、计算产品线、海思、2012实验室、数通产品线等多个团队,在项目中深度协同、共闯难关。早期的光模块几乎不可用,为了定位问题,团队用了最土的办法,每一个光模块的端面全部拍照,再逐个分析,才最终实现了较好的稳定性。正是这点滴努力的汇聚,最终让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在技术参数上超越了英伟达NVL72。
以及同行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在打造鸿蒙开源操作系统生态的进程中,腾讯、阿里、字节、美团、快手、小红书等多个互联网大厂均有参与。仅腾讯系就已上架五十多款鸿蒙版 APP,且鸿蒙版微信已迭代超过百版。正是在中国科技企业 " 朋友圈 " 的共同托举下,鸿蒙应用和元服务开发 / 更新数量已超过 3 万个,且 Top 5000 的应用可覆盖用户超过 99.9% 的使用时长,生态初成。
近年中国实行了多项政策、规划和投资,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例如,2020 年,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相关企业提供了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又如,目前已成立的三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芯片、光刻机、HBM 存储等领域进行了大手笔投资,对华为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助力。
结尾
回看 2025 年上半年那份 " 平淡 " 的财报,表面静水,暗藏深流——华为已突破束茧,将可成蝶。
当技术的火种在极限压力下未被掐灭,反而燃成燎原之势,它已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生存样本,更是全球的自主创新灯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