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 月 8 日讯,9 月 8 日,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协电机)正式在北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 8.83 元 / 股。截至上市首日收盘,三协电机股价单日上涨 785.62%,股价报收 78.2 元 / 股,总市值突破 55.6 亿元。
在这份 " 风光 " 背后,三协电机上市进程经历了多次审核波折,同时又展现出了显著的发展韧性。2023 年底,公司首次冲刺上市,获北交所受理后,公司先后因 " 证券服务机构被暂停业务 " 和 " 财务资料过期 " 两度中止审核。期间,公司还遭遇了围绕关联交易、突击分红等问题的多轮监管问询。闯过多轮难关后,三协电机于今年 6 月过会,9 月正式挂牌上市。
此次上市标志着三协电机从行业内的 " 隐形冠军 " 转变为公众企业,同时反映出常州资本市场生态的活跃度及产业升级的推进态势。
创业 23 年,三协电机上市开启新篇
1993 年 8 月,20 岁的盛祎进入常州宝马集团公司担任普通职员。十年间,盛祎从普通装配工做到车间技术骨干,其工作内容也从基础的电机装配逐步扩展至电机研发与生产环节。这一经历使其对电机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形成认知。
2002 年,盛祎毅然辞职,创立三协电机,踏上创业征程。创业初期,公司面临资金紧张、市场开拓难度大、人才短缺等问题。盛祎迎难而上,持续对接客户、寻求银行资金支持,三协电机业务逐步拓展。
与此同时,盛祎还推动电机精度与结构的优化升级,陆续在常州、上海等地成立多家技术研发公司,成功申请多项专利技术。同时,积极利用公司与客户协作机会,与塞雷智能联合研发了多项专利。随着技术完善、客户扩展,三协电机还将销售版图拓展到香港等地,并在当地设立子公司。
身为妻子的朱绶青本职为中学教师,在盛祎创业中后期一度进入三协电机公司挂职。2018-2023 年,她担任三协电机董事,但截至目前其主业仍然是中学教师。尽管作为重要实控人朱绶青不参与公司管理,但公司的家族管理氛围依旧浓重。盛祎的姐姐盛月瑶自 2011 年起出任公司人力资源、董事等职位,在公司内部有较大影响力。
经营数据显示,2022-2024 年,三协电机营收从 2.87 亿元增长至 4.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1.6%;毛利率从 22.31% 提升至 28%。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2.56 亿元,同比增长 21.23%;净利润 3152.82 万元,同比增长 12.25%,业绩表现稳步增长。
相较于创始人,资本市场对三协电机的热情很大程度来自其 " 明星 " 客户阵容。在安防与智能物流应用领域,三协电机产品客户涵盖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雷赛智能;在工业自动化与纺织领域,其客户则包括大豪科技、睿能科技、日发纺机、慈星股份等;而在新能源、机器人产业,中信博、浙江可胜、威孚高科、法奥机器人都是其重要客户。
在下游旺盛需求带动下,三协电机在本次上市过程中共收获 16 家战略投资者参与认购,包括中信建投基金、东北证券、恒德时代私募基金等。在 Pre-IPO 阶段,其核心客户雷赛智能旗下的稳正景明、稳正长泽两只基金也参与投资,三协电机提供技术协同与市场资源支持。
常州资本市场蓬勃发展
三协电机的发展,既是公司团队在细分领域深耕的成果,也是其 " 发家地 "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环境的成功。
截至目前,常州共有上市公司 105 家,80 家为境内上市,25 家为境外上市。其中,与三协电机一样作为产业链关键供应商而上市新三板的中小公司达 99 家,构成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强大的产业韧性与创新定力。
常州上市公司呈现头部集中特征。恒立液压市值为 1211 亿元,作为国内液压件龙头,公司产品交付随着挖机行业增长而回暖。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71 亿元,同比增长 7%;归母净利润 14.29 亿元,同比增长 10.97%。其中,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中创新航作为常州在港股的龙头企业,最新市值超 500 亿港元,2025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2025 上半年,中创新航营收 164 亿元、净利 7.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7% 与 80.4%。公司动力电池装机 21.8 GWh 稳居全球第四,储能收入翻倍至 57.6 亿元,并挺进印度、土耳其等海外市场取得大项目订单。
而迪生力、合力科技、亚邦股份等市值较低、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常州上市企业,则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推进技术升级工作,同时布局海外业务,紧跟时代转型发展潮流。正是这些中小盘板块,构成了地区根基的重要支撑。
以速度而论,常州从 1994 年第一家企业上市,到 2017 年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 50 家,用时 23 年;而从 50 家增长到 100 家仅用了 7 年,足见其资本市场发展增速之快。以规模而论,常州 105 家上市公司总计募资近 2000 亿元,创造市值突破 5000 亿元,反映出当地资本市场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
行业分布上,新能源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在常州占比 40%,共 40 家,包括天合光能、中创新航、格力博,覆盖 " 发储送用网 " 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恒立液压、星宇股份在液压系统、精密制造领域有一定市场影响力。新材料与生物医药领域,中简科技、创健医疗等则是地区代表性企业。
上市企业 " 常州板块 " 所展示出的 " 龙头引领、多元协同、创新驱动 " 发展态势,使常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资本市场高地。
国资赋能产业升级
不论是单一上市公司,还是产业链上市公司集群,其背后都有着常州投资集团的支持。作为市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常州投资集团以 " 金融控股 + 产业投资 " 为核心,构建 "1+3+X" 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持续为区域产业升级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龙城科创发展基金总规模超 500 亿元,覆盖天使投资、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阶段,并下设多个产业子基金。近期规划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规模 50 亿元,拟投向光伏、储能、氢能领域;2024 年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规模 20 亿元,聚焦生物基材料、医疗健康赛道,进一步划分多个地区级子基金协同运作,已投资多个常州潜在独角兽企业。
整体而言,当前常州国资投资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产业链补链强链领域,围绕新能源等优势产业 " 查漏补缺 ";未来产业领域,为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合成等企业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创新生态领域,60 亿元规模的天使母基金重点支持 " 投早、投小 ",培育瞪羚、独角兽梯队企业,引导 " 科技 - 产业 - 金融 " 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市场化资本,常州逐渐构建出多层次的投资网络。省级基金层面,参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设立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30 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5 亿元),布局半导体、低空经济领域;市场化子基金方面,引入武岳峰科创、IDG 资本等机构,设立总规模超 360 亿元的行业子基金,带动超 300 亿元社会资本投向新能源、合成生物产业。
即便是已上市企业后的并购重组,也在政府基金的引导与密切关注之中。中创新航曾陷入发展困境,经金坛区招商引进并注入 " 耐心资本 " 后实现 " 重生 "。
近期,常州深入实施企业股改上市 " 龙腾行动 ",通过开展上市梯队扩容、规范股改强基、企业培育提优、上市后备协作、高层次人才引培等工作,促进金融、科技、人才、企业、产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目前,常州已形成 7 家申报在审、35 家辅导备案、249 家完成股改、706 家入库培育的上市后备梯队,为资本市场持续输送新生力量。
综合上述投资布局不难看出,常州正在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凭借 " 耐心资本 " 为企业发展铺设跑道。截至今年 6 月底,常州政府已通过 69 支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 616 个,投资总额 160.17 亿元;上市及被上市公司并购 33 个,完成再融资项目 285 个。
三协电机的上市生动展现了常州资本市场 " 产业 - 科技 - 资本 " 的紧密联动关系。从企业创始人的行业经历、国资基金的布局方向,到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研发进展,常州正以资本市场为纽带,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随着 "2026 年聚集 3000 亿元资本规模 " 的龙城金谷 2.0 新发展目标的提出,常州正将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与上市公司集群深度结合,进一步撬动资本力量,借助其良好的上市公司基础与创业环境优势,加速新能源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