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 人民的汽车 " 正在被重新定义,这一次的主角,是宝骏和华为。
9 月 6 日,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宣布全面升级战略合作,双方共研的技术成果将率先应用于宝骏汽车全新旗舰 SUV ——宝骏华境 S。作为合作成果的首个载体,这款新车将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握手,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作为中国首个产销突破 3000 万辆的民族品牌车企,上汽通用五菱正试图通过宝骏这个先锋,为智能化时代的 " 人民汽车 " 注入全新的价值内涵,完成一次关键的品牌向上突围。
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曾是中国汽车市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它对成本的极致控制和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洞察,无人能及。然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经历深刻变革的今天——用户需求升级、生态版图重构,产业内核已全面重塑——这种建立在极致性价比和庞大规模上的成功,正迅速变成一个 " 镀金的笼子 "。
销量数字的庞大,与品牌价值的羸弱,形成了鲜明反差。当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进入残酷的淘汰赛,价格战与技术战交织,单纯的性价比优势难以为继。长期以来的低价标签,也严重束缚了品牌的向上之路,使其难以分享消费升级带来的高价值市场红利。
如何将这 3000 万用户积累的巨大 " 流量 " 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 " 价值 ",是摆在上汽通用五菱面前最严峻的课题。
" 品牌向上 "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突围。宝骏品牌,正是被委以重任的破局者和主阵地。
要打破僵局,宝骏选择的不是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与华为进行一场覆盖 " 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 " 的深度价值共创。其核心,是要彻底重塑产品的核心体验。
过去,一辆车好不好开,看的是底盘和发动机。今天,宝骏华境 S 试图证明,决定体验上限的,是智能算法与底层硬件的协同能力。
它将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这套顶尖的 " 大脑 ",与上汽通用五菱自研的,体积缩小 25%、功率提升 20% 的 " 灵犀动力 4.0" 电驱系统这个强健 " 身躯 " 深度融合。这种融合超越了功能的简单叠加,旨在通过优化 AI 能量管理,让车辆在实现精准的城区领航与自动泊车时,更懂得中国复杂的路况,也更懂得如何高效地使用每一度电。
座舱内的体验革命同样深刻。宝骏没有全盘照搬鸿蒙座舱,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巧的融合。它保留了鸿蒙流畅的生态与交互逻辑,同时,基于自身 3000 万用户的行为数据,与华为协同优化了近百个交互细节,并沿用了广受好评的 " 灵语座舱 " 情景模式设计。这番操作的背后,是对当前智能座舱 " 功能过剩但体验不佳 " 痛点的精准洞察,力求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的直觉和习惯。
更重要的是,这种深度的技术合作正在重新定义安全。
宝骏构建的 " 五维安全守护体系 " 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一套从预知到防护再到售后的完整闭环。它始于融合了华为能力的智能主动安全系统,能像哨兵一样提前预警并主动避险;依赖于以超 C-NCAP 五星标准设计的坚固车身和以 " 零自燃 " 为目标的 " 神炼电池 " 作为物理防线的核心;并最终延伸至全国 2800 家门店提供的全时守护网络,确保万一发生危险也能得到及时响应。这是一个从软件到硬件,再到服务的立体安全观。
然而,将如此高规格的技术与安全配置 " 全系标配 " 在一款主流价位的 SUV 上,如何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答案将车间生产体系重构。
上汽通用五菱的 " 智能岛制造体系(I ² MS)" 是这场变革的基石。这套已获得 102 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体系,通过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 30%、物流效率提升 80% 的跨越,并能做到生产数据 100% 可溯源。
这并非孤军奋战。华为的角色,是为这套先进的制造体系装上 " 神经网络 " 和 " 智慧大脑 "。通过华为的高可靠生产网络、AI 与大数据技术,工厂实现了动态感知、辅助决策和智能预警。
这意味着,生产线不再是固定的指令执行者,而是一个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供应链变化而实时优化的鲜活有机体。正是这种极致的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为宝骏实现 " 科技平权 " 提供了最硬核的底气——即以更合理的成本,制造出更高品质的智能汽车。
回顾双方长达数年的合作历程,从 2019 年全球首款搭载 HUAWEI HiCar 的量产车新宝骏 RC-6 问世,到共建 5G 智能网联示范区和大数据中心,今天的深度绑定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升级。
这次,上汽通用五菱赌上的,是以宝骏为先锋的品牌跃迁之路。它试图证明,未来的 " 人民的汽车 ",其核心价值不再仅仅是 " 买得起 ",更是让最广大的用户 " 用得好、用得爽 " 的智能化体验。
商业世界没有童话,技术的赋能最终要接受市场最无情的审判。宝骏与华为的联姻能否成功,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艘巨轮已经调转船头,驶向了一片充满希望但也风高浪急的全新海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