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研究报告 09-08
国人玩家“万物皆可竞速”的执念,体现在这款游戏的备战直播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中国玩家对竞速这事到底有多执着?

一个温知识:中国玩家已经在竞速方面征服了扫雷。

别看它是办公室摸鱼神器,实际上扫雷速通榜单已经常年被中国玩家霸榜,扫雷竞速这回事,都被中国人玩出了专业化。

再说一个冷知识:几年前曾经大火的《人类一败涂地》。

这款游戏,原本主打 " 物理整活 ",其实也被国人玩家玩成了 " 人类不败之地 ",速通榜上常年飘着国人玩家的身影。

随着各类游戏不断被刷新纪录,在竞速榜上,中国玩家已经开始成了 " 常驻角色 "。

但他们最特殊的地方,其实不是成绩,而是对竞速的执念——

主张的是一个 " 万物皆可竞 "。

以 " 折磨人 " 为特色的那款 " 掘地求升 ",现在仍有国人玩家执着于创造纪录;甚至连益智类游戏华容道,一种常人认为 " 消遣时间 " 的小玩意,也能被中国玩家玩成竞技场。

这种执念,离谱到你甚至能看到有人搞各类 App 的登陆登出速通。

而这样 " 万物皆可竞速 " 的精神,最近竟然也延伸到了《流放之路 2》身上。

是的,正是那款令马斯克都着迷到,要在飞机上连上星链玩的硬核 ARPG 游戏。

也正是那款一度因为研究技能树的难度堪比考研,而被称为《考研之路》的游戏。

传统印象里,它一直以硬核、高难度和庞大的养成体系见长,一般玩家更倾向于单人沉浸式体验、慢慢打磨自己的 Build,来实现爽刷。

但在中国玩家的手里,它也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竞起来了。

之所以说神奇,是因为这款游戏的玩家们本来只是想凑在一起,给国服新版本开测热热身。

按例来说,大家各自为战就够了,开荒刷图、顺便练练手,各玩各的也挺好。

可偏偏,中国玩家对竞速的执念上来了: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必须较点劲。

于是,他们把一款 " 刷子 " 游戏玩出了一场团体竞速赛。

这场奇妙的团竞,诞生于《流放之路 2》这款游戏的国服新赛季预热期间。

或许喜欢这一类型的玩家,对这款游戏都不陌生。它在去年刚上线 Steam 时,就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连续数周占据畅销榜首位,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达到 57 万。

之所以能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在玩法上兼顾了两端:既有硬核战斗带来的即时爽感,也有经济系统和长线 Build 所提供的策略深度。

而近期新赛季的上线,也再度让《流放之路 2》回到舞台中央:Steam 全球畅销榜一度回升至第二位。

高峰期,甚至还一度超越《PUBG》,跻身 Steam 最高在线玩家数榜单前三。

光在外网,开服 12 小时就有超过 1100 位网红狂发内容,带动了新赛季的强力自来水效应。

而国内的 " 水 " 也同样沸腾。以至于还没等国服正式更新,就自发组织起水友赛来 " 练兵 "。

由于游戏本身随机性和复杂度拉满,所以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按常理推想,这类赛事大概率会沦为一场 " 拼命肝、慢慢磨 " 的刷子苦工活。

但《流放之路 2》的玩家们还是有了很独特的想法:

团队积分赛。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玩家凑在一起,看谁在限定时间内打 boss 更快。每天只玩 3 小时,还要抽卡决定特殊规则,中途还能开 " 集市 " 做买卖,最后按打掉 Boss 的多少来算积分。

相当于把一款原本只管自己刷的游戏,改造成了一场有规则有比分,也有观众的团队比赛。

但由于游戏本身的特点,竞速很快变成了名场面现场。

首先是 " 竞速 " 的与众不同。

毕竟是 " 考研之路 ",《流放之路 2》的流派之多堪称浩如烟海,且不单是 " 法术 "" 近战 " 之分,每条路线都各有一套成长逻辑,每一条路线都牵扯着数百个天赋点的选择。

所以在竞速场景下,经常能看到一种独特的画风:明明是争分夺秒的比赛,玩家却不得不停下脚步,随时随地掏出一张堪比地铁线路图的天赋树,仔细推演下一步。

这种场面在其他 " 竞速 " 里恐怕很难见到。

其次是进度上的天差地别。

虽说是 " 竞速 ",但这场活动里不会出现大家你前我后,紧赶慢赶的场面:同样是从零开荒,有的队伍两小时就能把 Boss 干碎,有的队伍却被同一个 Boss 反复教育。比如在第一章主线 Boss 狼王,就直接上演了一出 " 两极分化 " 的画面。

首日两小时过狼王 vs 其他队第二日卡狼王

来自官方的神秘力量

这种差异其实也源自于《流放之路 2》的独特之处:角色养成高度自由,装备靠随机掉落,怪物机制又毫不留情,说是刷子,但难度并非 " 割草 ",导致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决定 " 节奏 "。

以及,运气的干预。

因为你确实很难想象,有什么游戏能撑起五天的竞速活动,却在第三天就被几乎 " 内定 " 出冠军——

一支队伍在第三天的比赛中,就随手打小怪爆出了神装,直接让角色强度像坐了火箭,效率甩开对手一大截,以至于让不少观众认为基本判定了胜利。

甚至满 roll

对观众来说,这很荒诞,但对于《流放之路 2》的高随机掉宝机制而言,却再正常不过。

当然,更特别的是观感。

这场竞速赛,你要说它是正经比速度,又不太准确。

因为新版本剧情比较丰富和厚重,大家时常一边竞速,一边忍不住停下来欣赏演出,观众也乐在其中。于是比赛节奏里,夹杂着一种 " 看剧情看得上头 " 的奇特氛围。

可你要说它是纯悠闲的观赏,也不太对。因为期间依然充斥着速度与激情——各队不断推进,表面上有章可循,却总能跑出不可预测的反转,常常让弹幕里 "???" 齐飞,仿佛在追一部连续剧。

比如,当 " 第三天就爆神装 " 事件出现后,局势虽被提前倾斜,但其实大部分观众依旧看得起劲,没有因此丧失期待,主播们也依旧打得火热。

一是因为,高随机掉宝机制,其实仍有可能会制造出戏剧性的反转;二是因为,抛开 " 天选之子 " 之外,大多数队伍依旧打得十分胶着与精彩。

毕竟真正支撑悬念的,其实是团队对流派的选择、Boss 机制的应对和战术执行力,而不是单一的运气。

这也是《流放之路 2》不同于传统 " 刷子 " 游戏的地方:爽刷不是一键即得的必然,而是长期策略养成和战术博弈的结果。

再加上它在动作性上的不同:战斗过程更讲究走位与操作。所以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胜负的重要环节。

于是,这场团竞看上去既是 " 比速度 ",又保留了一个正统 ARPG 该有的厚度。

如果要问为什么中国玩家执迷于竞速,其实单从这场民间比赛就能看出来:

哪怕是最 " 刷 " 的玩法,也能被改造成一场有比分、有故事的竞速赛;哪怕是最偶然的掉落,也能演绎成一幕观众津津乐道的 " 连续剧 "。

这就是玩家们的答案:在他们手里,游戏从不是预设好的程序,而是一种可以被不断改写的可能。

所以,万物皆可竞,也万物皆可玩。

当然,没有足够大的舞台,就不会有这样的戏剧感。《流放之路 2》之所以能被玩出花样,靠的正是它那近乎无边的自由度和丰富性。

这点也可以从近期玩家社区的特色里看出来——

而自从国服备战开始之后,各路玩家们都在积极参与 " 备战 ",重点是精彩程度并不亚于这场水友赛。

比如有人整理了攻略,但近乎数万字,内容同样堪比考研。

比如相关的新手教程视频,几乎没有那种 " 一个视频看懂 " 系列的,反而是分门别类,各自专攻,从 " 基础入坑 " 到 " 如何搬砖 ",长度动辄二十几分钟。

又比如光在各类备战直播间里,都很难看见一个重样的流派。

一个单独的流派,都会有大佬整出专门的文档教程;长达八小时的部分剧情流程录像,都能吸引上万观众点击来一睹为快。

在备战期间,这些现象叠加在一起,甚至给人一种大家是在 " 研究一门学问 " 的观感,乃至真有 " 流学 " 这个说法出现——毕竟 " 论文 " 这么多,直播 " 公开课 " 也不少,学子们一个个也都在忙着修学分。

这背后真正折射出的,是《流放之路 2》那种近乎 " 恐怖 " 的内容厚度——足够复杂,也足够深邃,才能让玩家把备战当成学问去研究,也才能创造出 " 团队竞速 " 的神奇玩法。

从攻略到视频,从水友赛到直播间,国服还没开测," 生态 " 显然已经先行启动。

当《流放之路:降临》在 9 月 11 日正式开测时,这个多样化的生态,就将真正迎来它的起点。

而这场备战与竞速,或许就是它未来的缩影:

复杂,但充满可能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竞速 steam 考研 技能 物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