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个槽点,写都写不完
众所周知,在各类视频平台里,历来有着 " 锻刀大赛 "" 修马掌 "" 奥德彪拉香蕉 " 等,能够引得大家停下自己不断翻飞的拇指,从开头一直看到结尾的 " 减速带 " 视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逐渐发现,一些融入了剪辑技术和导演思维的 " 技术流减速带 ",也开始加入到了原有的 " 减速带 " 视频中。
放在以前," 锻刀大赛 " 绝对是我最喜欢的 " 减速带 " 视频。但现在,大量从《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选择片段、精剪而成的 " 人物传记 " 型 " 减速带 " 视频,已经取代了 " 锻刀大赛 ",成了我心中的 " 减速带 " 视频排行榜里,无可争议的 " 夯 " 级。
俗话说 " 少不读《西厢》,老不读《三国》",在这些 " 三国减速带 " 视频里,无论是关二爷 "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 的悲壮、诸葛丞相 "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 的苍凉,还是曹老板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的慷慨……无一不戳中了我这个年龄段男性的精神高潮点,令人欲罢不能。
然而,这类短视频看得多了后,神奇的大数据似乎盯上了我,开始为我推送起了更多的 " 三国 " 主题视频,不光有短的,还有长的。
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可对于这些新推到首页的 " 三国 " 视频,我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毕竟,我熟悉的那个 94 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俗称 " 老三国 "),虽然被称赞为 " 摄像师扛着机器穿越回东汉末年拍的 ",但画质这一块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差了一些。而这些 " 三国 " 视频,不仅画质变高清了,里面的面孔我也大多不认识——原来,这些视频的素材,都是来自于十五年前的高希希导演版《三国》电视剧(俗称 " 新三国 ")。
平常,我经常会在主编银河老师开会安排工作的时候,跟他反复说一句话:" 我是零零后,不是傻逼 "。而这波我没认出 " 新三国 " 电视剧的片段,也不是我装傻逼,或者为了在文章段落里搞什么节目效果,实在是因为 " 新三国 " 播出的那会,我要么和小学同学在外面玩,要么就是调台看《果宝特攻》《超兽武装》,对 " 新三国 " 真不熟。
在长大开了灵智后,我又直接在 B 站看了脍炙人口,被普遍认为是 " 艺术成分很高 " 的 " 老三国 ",所以对当年家家户户电视上都在播的 " 新三国 ",我始终处于一种比较陌生的状态中。
因此,在刷到了大量的 " 新三国 " 视频后,我本来想着通过这些视频来对比一下,看看这部差点成为我童年回忆的 " 新三国 ",和 " 老三国 " 之间各自有哪些优劣之处。可一看才知道,原来用 " 各有优劣 " 来形容 " 新三国 " 和 " 老三国 ",都算是对 " 新三国 " 的抬举了——这部相比之下更加高清的现代 " 三国 " 题材电视剧,不仅有着大量槽点,甚至吐槽 " 新三国 " 的视频,都已经被 B 站的一群 UP 主做成了 " 产业链 "。
而且,这些吐槽视频的内容,还不是 " 曹操盖饭 "" 接着奏乐接着舞 " 之类无伤大雅的原创剧情内容,而是 " 新三国 " 里实打实的各种硬伤——这么说吧,在 " 新三国 " 吐槽视频的评论区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 " 五分钟定律 ",即随便从 " 新三国 " 任何一集的内容中选出任意一个时间点,你都能在这个时间点的前后五分钟之内,找到一处值得吐槽的大问题。由于 " 新三国 " 本身有 95 集之多,这些丰富的 " 矿产资源 ",也就养活了大批的 B 站 " 新三国区 "UP 主,且至今还在源源不断地 " 开采 " 中。
而 " 新三国 "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个 " 五分钟定律 ",其实还是因为 " 新三国 " 在创作阶段的一个重要理念——过去这些年,很多观众都觉得 " 老三国 " 从原著里取的台词过于晦涩了,为了让 " 新三国 " 成为一部老少咸宜的亲民电视剧,台词一定要变得简单易懂。
按理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但 " 新三国 " 的问题在于,它太注意实现台词的简单易懂了。而这也使得," 新三国 " 的台词在很多时候不仅失去了那份古风意蕴,还会因为过于符合现代人的用语习惯,而显得剧里的角色都成了来自未来的 " 穿越者 ",或干脆就像是两个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在对话而已。
比如,在 " 三顾茅庐 " 情节里,张飞对刘备玩的一个谐音梗—— " 腐儒(腐乳)是什么呀?那就是腐烂的臭豆腐,大哥!"
再比如,曹操行刺董卓之前跟司徒王允密会,看门的仆人起初瞧不起他,称他为 " 曹阿瞒 ",后来发现曹操是主人的贵客,又改口称之为 " 曹将军 "。而面对仆人这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曹操便引用了今天江浙沪一带流传的民间歇后语—— " 眼皮一眨,老母鸡变鸭。"
其实,上面这些例子甚至还只是小打小闹、抖小机灵而已。更加影响观感的,还得是严肃桥段中,角色嘴里蹦出来的那些 " 超时空金句 "。比如,刘备在加入十八路诸侯会盟时说的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 顾炎武),以及公孙瓒迎接刘备时说的 " 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
而这里面最为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袁绍在官渡之战开战前说的 " 此战决定着未来五百年的历史 ",一下子把人从东汉末年带到了今天的 " 百家讲坛 " 节目。
从这些案例里也不难看出," 新三国 " 虽然的确做到了 " 台词简单易懂 ",但在很多情况下,因为 " 用力过猛 ",反而造成了极差的观感。如果让 " 新三国 " 想要服务的 " 大多数观众 ",在它的大白话台词和 " 老三国 " 的半文半白台词中选一个,恐怕依然有很多人会选择后者。
而且," 新三国 " 的 " 大众化 " 路线影响的,还不仅是台词这一个方面。在剧情安排上,为了让《三国演义》里涉及权谋的部分也能够实现简单易懂," 新三国 " 还把原著中部分需要思索推敲的情节,掰开揉碎放到了观众面前。而这些画蛇添足一般的举动,也让 " 新三国 " 在前面说的 " 时空穿越 " 外,贡献了更多具有槽点的 " 名场面 "。
比如,在 " 新三国 " 里,为了着重刻画董卓的暴戾和粗野,编剧给他安排了一个朝堂上说出 " 他们说人肉是酸的,但咱家不怕酸 " 的桥段,直接让董卓化身为地狱厨房主厨。
而为了体现曹操冷静到有些残忍的性格,则让他在老父被杀之后先是痛哭流涕,后来又因为谋士劝谏可以 " 借此机会攻打徐州 " 而一瞬变脸,表示自己听了这句话之后感觉 " 如饮美酒 ",成了比 " 分一杯羹 " 的刘邦还要 " 孝 " 的 " 大孝子 "。
这里面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当属十八路诸侯攻入洛阳,孙坚从皇宫深井打捞出传国玉玺的情节——意外收获传国玉玺,让孙坚产生了更大的野心,这的确是《三国演义》里原本的意思。可 " 新三国 " 为了表现这一点,愣是让孙坚拿着传国玉玺喜不自胜地反复端详了好几个镜头,仿佛他手里拿的不是传国玉玺,而是《指环王》里的至尊魔戒一样。
不仅如此,传国玉玺作为国宝,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有着 " 夺取天下,登基称帝 " 的暗示——不过,《三国演义》原著里并没有明示这一点,而是利用这个物品的意象,故意为孙坚的野心蒙上了暧昧的滤镜。
但在 " 新三国 " 里,或许是为了让有可能不知道 " 传国玉玺 " 意象的观众也能明白这个情节的内涵,导演和编剧不仅给孙坚安排了被 " 至尊魔戒 " 扰乱心智的镜头,还借孙策之口说了一句:" 恭喜爹可以称帝了 "。
要知道,当时东汉朝廷虽然衰微,但依然是个需要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的版本,各路诸侯互相争战,打的也都是 " 我是忠臣,为了匡扶汉室 " 的旗号。" 新三国 " 给孙策安排的这一句原创台词,不仅不符合时代背景,也直接毁掉了孙氏父子在《三国演义》剧情里隐忍图存的人设。
顺带一提," 新三国 " 里的孙策是著名喜剧演员沙溢演的,这就让这个桥段又多了一些搞笑的成分——当然,这肯定不是 " 新三国 " 剧组的本意。
除了 " 通俗易懂 " 所引发的剧情问题外," 新三国 " 还号称自己在创作时改变了《三国演义》原著里,过于明显的 " 尊刘贬曹,以蜀汉为尊 " 倾向——和 " 通俗易懂 " 一样,从字面上来看,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变化。毕竟,《三国演义》本身就不是历史,后世进行改编也不需要完全照本宣科。
但从前面暴露出来的台词问题中,你应该也可以看出:其实 " 新三国 " 剧组并没有这个能力,去令这部剧成为 " 通俗易懂 "" 立意新颖 " 等自己构想中的样子。而在 " 能力不足 " 的前提下," 新三国 " 放着《三国演义》原本比较自洽的人物形象不用,转而进行原创,就很难诞生出超越甚至赶上原作水准的人物塑造了。甚至于,在 " 人设变化 " 和 " 剧情大纲没变 " 的矛盾下,不少角色的形象还因为这些原创内容,而遭遇了人设崩塌。
具体来说,在 " 新三国 " 决定不 " 尊刘 " 后,蜀汉势力里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失去了其即使是中立视角也应该具有的闪光点。原著里最看重 " 仁德 " 的刘备,成了会命令手下军队 " 打不过就自刎归天 " 的 " 刘狈 "
这个雌雄双股剑的拿法也是非常抽象
忠义无双的武圣关羽,成了只会装 B,还经常装 B 失败的 B 王。
粗中有细的张飞,仿佛是从隔壁恶搞之家来客串的,成了遇事只会靠大喊大叫和 " 戳他一万个透明窟窿 " 来解决的纯莽夫,还连带着范疆张达成了纯英雄。
而被张飞掀翻帅案,被关羽怀疑 " 卧龙这个称号有帝王之征 " 的诸葛亮,则因为频频被三兄弟排挤针对,成了受气的小媳妇,最后说出了 " 好火啊,比夷陵之火还要好 " 的逆天台词。
要哭哭惹
并且,虽然 " 新三国 " 号称不再 " 尊刘贬曹 ",采用多元叙事,但其他势力在剧里的表现,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就像前面说的," 新三国 " 想创新人物形象,却又不能让这个创新影响到《三国演义》整体的任务大纲,这就使得很多创新后的剧情会在 " 世界意志 " 的影响下,强行被扭回到原有的发展脉络之中,实现 " 世界线收束 "。
原本靠着天时地利人和,在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曹操,成了看过剧本知道怎么浪都能赢的样子;出场就一脸奸相的司马懿,也在 " 世界意志 " 的干预下,愣是多少年过去都没被生性多疑的曹操猜忌。
唯一幸免于难的,大概就是号称要 " 增加戏份 " 但实际依然 " 路边一条 " 的东吴势力了,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讲到这里,你估计也能明白,为什么吐槽 " 新三国 " 在 B 站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在槽点有质也有量的情况下," 新三国 " 的确很难不成为影视博主的铁饭碗。
再加上,在 B 站现在的推送算法等因素的影响下," 新三国 " 主题视频的影响力,也在滚雪球一般地越扩越大。除了最早纯粹聚焦于剧情不合理之处的分析吐槽类视频,还扩展出了 " 拼接鬼畜 "" 代入《三国杀》设定 "" 剧中人物从夯到拉排行榜 " 等多种娱乐化新模式,并最终形成了 B 站这几个月以来一个不小的流量风口。
群贤毕至(图源:B 站 UP 主 @小鹏爱喝水)
而对人数逐渐走高的 " 新三国 " 吐槽视频观众来说,上面提到的那些 " 新三国 " 名场面里的 " 通俗台词 ",不仅记忆点明确,泛用性也很高。久而久之,由这些台词衍生出来的 " 新三国语 ",就成了不亚于 " 刃牙语 "" 海虎语 "" 忍杀语 " 等的新一代互联网玩梗定性文,进一步促进了整个 " 新三国 " 梗的传播。
平心而论," 新三国 " 的确不算是一部一无是处的作品。受时代因素影响,它毕竟有着比较高清的画质,以及烧钱烧出来的宏大战争场面。但由于它没能做到作为 " 四大名著 " 之一的《三国演义》改编剧应有的文化底蕴,再加上 " 老三国 " 珠玉在前,现在再去回顾这部作品," 新三国 " 注定会得到一个弊大于利的总体评价。
其实,对 " 新三国 " 的各种吐槽,并不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新东西,早在 2020 年左右,就已经有专业的 UP 主开始对新三国做 " 拉片式吐槽 " 了。不过,最近 " 新三国 " 梗在 B 站前所未有的火爆情况,倒是让我想起了始创于 2018 年,翻红于 2023 年,并且至今依然经久不衰的 " 鲲鲲 " 梗。或许,再过一阵子," 新三国 " 梗就会加入到 " 鲲鲲 "" 牢大 "" 哈基米 " 等流行梗的行列里,成为当代 B 站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说起来," 新三国 " 播出距离现在的时间,已经和 " 老三国 " 与 " 新三国 " 中间间隔的时间基本一致了。但是,尽管国内的影视产业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又得到了一波大的升级,可 " 完整拍一部《三国演义》电视剧 " 的心气,今天恐怕已经没有了。饱受吐槽的 " 新三国 ",是第二部,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部完整、大制作的《三国演义》电视剧。
而这种遗憾,或许也是至今人们依然不能对它忘怀的原因之一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