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希望国内和海外销量各占一半,明年可能实现月销 10 万辆。
作者 | 张睿国仁
编辑 | 志豪
车东西 9 月 8 日慕尼黑车展现场报道,就在刚刚,零跑汽车在 IAA2025 慕尼黑国际车展举办发布会,全新车型零跑 Lafa5 在车展上迎来首发亮相并开启盲订。
▲零跑 Lafa5 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首发亮相
在发布会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朱江明,零跑汽车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曹力和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接受了车东西总编辑张国仁等在内的媒体采访。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朱江明(中),零跑汽车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曹力(左)和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右)
关于出海,朱江明在回答车东西总编辑张国仁提问时表示,要做好一个市场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产品,一个是销售。另外,零跑汽车明年在海外市场可能有 6 至 7 款产品销售。
▲车东西总编辑张国仁(图左)与零跑汽车 CEO 朱江明(图右)
另外,采访现场多位媒体记者围绕零跑汽车出海表现、零跑 Lafa5 车型、辅助驾驶路线以及未来产品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提问与交流,以下是车东西总结的干货要点:
01.
出海做好了两个方面
明年在海外可能有 6 至 7 款产品销售
关于出海,朱江明向车东西表示,要做好海外市场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产品,一个是销售。
从三年前在慕尼黑车展亮相开始,零跑汽车在产品上做了很多的准备。朱江明提到, 一款车型要到欧洲来销售,欧盟的认证就要 " 搞半天 ",所以零跑汽车在三年间一方面做更多的认证,另一方面在做本地化的适应性开发以及本地用户的需求收集,另外还在软件上或者硬件上做一些改动。
对于零跑汽车来说,海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朱江明认为一个车企一定要全球化,如果不做全球化肯定没有未来。四百万辆是燃油车的门槛(应该指单一车企年销量),电动车的话可能会更高,因为集中度会比燃油车进一步提高。
但朱江明也提到,做好全球市场对中国车企来说是非常有挑战,会遇到双方面的贸易壁垒。汽车行业中有很多的贸易保护或者技术防外流,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款产品从规划到真正量产,再到真正在当地市场销售,基本上要两年时间。所以零跑汽车前期不断投入产品,后续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产品投放也会像在国内一样,就像 " 下饺子 " 一样越来越快,不断的有新品在海外市场推出。
朱江明认为,正是这种体系化的规划,让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产品比其他车企要做的更有声有色。
到明年,零跑汽车在海外可能有 6 至 7 款产品销售。同时,朱江明提到,零跑汽车在欧洲市场整个产品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侧重点更多是更小型化的车型 A、B、C 三个系列,以代步为主的产品。
另外,朱江明也谈到了 Stellantis 集团对零跑汽车的帮助。在本地化落地方面,到目前为止零跑汽车在海外已经有了 1700 家网点,而零跑汽车在国内的网点数还没破千,朱江明表示这是不可想象的。
有这么多网点去购买或者体验零跑汽车的产品,朱江明认为这是零跑汽车在海外能够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从零跑汽车刚起步时,S01 车型不是特别成功,但从 T03 车型开始,五月上市第一年就卖了一万台,第二年销量 4.3 万台,第三年销量 11.7 万台,所以朱江明表示一个产品在一个地区要慢慢扩散,用巨大的投入去 " 拔苗助长 " 肯定不行。无论是产品、用户的体验还是品牌,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朱江明觉得零跑汽车基本达成了今年海外销量五万到六万的预期,而明年至少国内销量要翻一番,海外销量至少也要翻一番,甚至达到更高的销量目标。因为零跑汽车投放车型也在加速,所以朱江明认为零跑汽车海外市场的未来的前景很好。
曹力补充到,零跑汽车的西班牙工厂目前正在产线适应性过程当中,争取在明年能够能实现 B10 的量产,因为 B10 是市场需求规模非常大的一个系列,目前处在比较顺利的过程当中。
另外,零跑汽车会坚定的深耕每个市场,零跑汽车不做贸易型,要真正落地的去做品牌和推广,自己去做市场。稍微大一点的市场零跑汽车都自己去做,而不是采用总代模式,坚持长期主义。
02.
Lafa5 质感更强
Ultra 车型不会更强调性能
关于 Lafa5 的质感方面,曹力表示明向车东西表示,在外观方面,Lafa5 整个斜面的设计包括无边框车门都会比 B 系列更有质感。在内饰方面,Lafa5 也会与 B 系列有比较大的差异,不管是颜色还是材质上面。
▲零跑 Lafa5 外观
关于 Lafa5 Ultra 版本, 曹力表示 Lafa5 Ultra 会有专属的配色和外观的套件,另外在动力、操控上都会做一些变化。
但Lafa5 Ultra 的性能不会更极致,曹力表示电车本身动力就比较快,日常使用没有必要在小车塞塞两个电机,然后加速更快一点,在日常使用中是不太实用的,在运动感方面稍微强化其实就够了。
关于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方面,曹力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零跑汽车仍会以自研为主,国内推进速度可能更快,海外会慢慢先做好基础的 L2 功能。
曹力表示,零跑汽车在国内 ADAS 方面明年做到接近 L3 水平,在海外先把最常用的高速公路这些场景先优化好。另外曹力提到,零跑汽车在海外前期很多测试都是最基础的 L2 功能。
关于这个 Lafa5 国内和欧洲面向用户的差别,曹力表示,Lafa5 车型在欧洲面对的用户不一定是年轻人,零跑汽车方面估计平均年龄可能会在 40-50 岁,国内可能会在比如说 25-30 岁。另外平时的用车习惯,家庭的需求可能不一样。
在欧洲,用车更考虑个人使用,包括很多用户都用租车形式。在国内很多的用户,可能处于刚毕业或者刚工作,或者是个小家庭不用考虑拖家带口。
曹力举例到,比如座椅采用织物面料,国内可能接受不了,但是在欧洲这边比须要有这个版本,不然可能就因为没有织物的版本,用户就不考虑这个车型。
但另外在空间这种硬性配置上,Lafa5 能够满足小家庭或者个人出行。另外就是比如底盘会更加硬一点,更加偏运动一点,还有在电门曲线上的差异化。
在空间层面,曹力认为如果大家看 Lafa5 的外观,然后再打开车门肯定是有惊喜的,Lafa5 的空间比凯美瑞的还要好。
03.
Lafa5 仍是一款走量车型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关于 "Lafa" 这个名字,曹力表示,"Lafa" 系列仍属于零跑汽车 A、B、C、D 四个系列的大范畴里面。
零跑汽车的车型从 7 至 8 万到后面规划了 30 万级别的车型都要满足定位,在 A、B、C、D 四个系列已经慢慢的推出后,零跑汽车希望在大众化车型基础上推出有个性的车型,满足不同的群体需求。
所以 Lafa5 可以看作是零跑汽车整个家族里面,稍微偏个性偏、运动一点的车型,但曹力也提到Lafa5 车型仍是一款走量车型,不是个性车型就要小众这样的想法。后续在 Lafa 系列上,零跑汽车也有其他车型在规划当中。
在德国,本土品牌做像 Lafa5 这种两厢车和运动车有先天优势,关于 Lafa5 独特的优势点,曹力认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 Lafa5 有和零跑汽车其他车型一样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
另外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基础上,Lafa5 在一开始就是向全球化方向去开发的,所以在机械素质上包括操控、运动方面,Lafa5 欧洲版本都是按照本地的适应性去优化的。
04.
Stellantis 集团助力很大
物流和渠道资源都能直接利用
关于国内零跑汽车经销商能否在海外卖零跑汽车,朱江明表示,未来可能有一些地区欢迎有资源的国内经销商去参与,但范围不会太广,更多是在东南亚。
关于在零跑汽车在德国市场卖的很好,朱江明表示,对于德国人来说相对比较喜欢零跑汽车的产品,但意大利或法国人可能就觉得零跑汽车的产品很正统," 不对口味 "。
同时 Stellantis 集团在德国的渠道也很强,因为 Stellantis 集团在德国有欧宝汽车的渠道,在德国有比较多的网络资源,欧宝汽车的价格和用户群体与零跑汽车现有的两款车型也很匹配。 朱江明认为这个两个因素是他觉得是零跑汽车在德国销量比较好的原因。
另外,零跑汽车目前海外销量增速非常快,关于海运方面的压力,曹力表示 Stellantis 集团的物流供应链非常强大,零跑汽车也会利用到 Stellantis 集团物流资源。
05.
用更少的资源做全球化的车型
希望国内和海外销量各占一半
研发方面,朱江明表示,零跑汽车按照全球化车型平台化来研发,最多会有一些包括左右舵的变化,欧盟的认证指标要求等。 然后是个性化的定制开发,比如说语言和一些交通规则等,但尽可能用更少的资源做全球化的车型。
关于销售,零跑汽车海外的销售以 Stellantis 集团为主,零跑国际由 Stellantis 集团占比 51%。
零跑汽车希望海外一切以销量作为最主要的导向,而不是说现在想有多少的利润,要尽一切可能去拓展市场。朱江明表示以四百万辆作为总量的话,零跑汽车希望国内和海外的销量占比是一半一半,以后应该是海外大于国内。
06.
2026 年可能会实现月销 10 万
拓宽更多产品线
朱江明提到,2025 年实现月销 10 万比较困难,2026 年可能会实现。
关于销量如何快速增长,朱江明认为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首先品牌的影响力和产品的口碑要足够好,另外还需要用户认知到零跑汽车,对零跑汽车有好感。
第二个方面是产品端要有更多的选择,要拓宽更多产品线来保证明年有更多的增量,首先保持存量不变,或者存量也有增长,包括未来的 A 系列,还有二十万以上的 D 系列,拓展后机会就更大了。
07.
竞争是永远存在
需要产品有绝对的竞争力
关于由媒体提到尚界等车型进入 20 万级别的市场是否会对零跑汽车有压力,朱江明表示竞争是永远存在的,只有产品不断的进步才能生存。
现阶段,零跑汽车的 C 系列和 B 系列都面临着很大的竞品压力,朱江明表示竞品 " 像牛毛一样多 ",要脱颖而出就需要产品有绝对的竞争力。
关于国内市场的 " 卷 ",朱江明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生存,没有利润肯定生存不了,就无从谈起发展。
朱江明觉得,每个企业都会综合平衡销量和卖价之间的关系, 市场化是最好调节机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