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孔泽思
9 月 8 日,大行科工(02543.HK)深圳总部异常忙碌,员工整理好数份资料,立即赶往下一部门沟通,公司高管则是轮番接待全球各地客商,下午之后便启程前往香港。
9 月 9 日上午,大行科工将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公司股价发行价定为 49.5 港元,全球发售 792 万股,募资总额为 3.92 亿港元。
作为 " 内地折叠自行车第一股 ",大行科工此前以 6688 倍超额认购,打破纪录成为港股新 " 超购王 "。8 日晚间,公司股票在富途交易场一度涨 203%,报 150 港元。最终富途暗盘收涨 58.99%,报 78.7 港元。
去年占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约三成
大行科工主营折叠自行车,公司董事长韩德玮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物理博士学位,并专注于激光领域研究。1982 年,韩德玮创业建立 " 大行 " 品牌,现年 83 岁的他仍奋斗在大行科工经营管理一线,行业称其为 " 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 "。
折叠自行车在自行车行业中是增长迅速但仍属小众的细分市场。以零售额及零售量计,2024 年全球折叠自行车细分市场分别占整体自行车市场仅 5.3% 及 2.1%。
不过,大行科工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了前列。公司援引灼识咨询资料称,按 2024 年零售量和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分别为 26.3% 和 36.5%。公司也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公司,2024 年营收为 4.51 亿元,期间利润为 5230 万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了解,大行科工拥有约 800 个零售点。同时,公司还拓展了京东、天猫等多个电商销售渠道,2022 年至 2024 年,线上直销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 166.1%,产品还在海外市场进入 28 个国家和地区。
9 月 8 日,大行科工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对便利、市区移动和节省空间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赋予了折叠自行车更多市场空间。随着远郊、绿道骑行等场景拓展,部分上班族需要用自行车搭配公交、火车或汽车等其他交通工具,折叠自行车为其提供了 " 通勤 + 休闲 " 实用选择。
" 在材料轻量化、紧密折叠机能等助力下,折叠自行车既能保持与传统自行车相似性能,同时还提高了便携性,在通勤、休闲、竞速等场景均有较好适应性。" 大行科工方面表示。
大行科工将折叠自行车分为高端(每辆售价 5000 元以上)、中端(每辆售价 2500 元至 5000 元)和大众市场(每辆售价 2500 元以下)。以 2025 年前 4 个月销量计算,上述三类产品在公司折叠自行车营收中占比分别为 10.4%、68.4%、21.2%。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大行科工提供超过 70 款自行车车型。据记者最新了解,公司也正在拓展非折叠传统自行车和电动折叠自行车等更多领域。
公司:预计未来总产能将达 40 万辆
此次发售中,大行科工预计募资净额为 3.42 亿港元,公司计划将约 30% 资金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约 30% 资金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约 40% 资金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和用作运营资金等。
就产能问题,公开资料显示,大行科工目前对第三方 OEM(代工生产)需求较高。2022 年至 2025 年前 4 个月,大行科工由 OEM 供应商生产自行车数分别为 4.40 万辆、7.65 万辆、13.67 万辆及 6.60 万辆,分别占当期公司生产自行车总数的 29.5%、45.1%、56.8% 和 65.5%。
大行科工预计,公司将使用约 6500 万港元在惠州设立新生产设施,新生产设施或将于 2027 年第一季度开始投入运营。投产后,该设施初步年产能预计约为 20 万辆。
大行科工方面向记者表示,公司天津公司已经投产,预计未来各工厂总产能将达到 40 万辆,公司对各领域把控也将更为严格。
大行科工对拓展经营网络还有更多雄心。2025 年前 4 个月,公司来自经销商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为 69.5%;线下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为 3.3%;线上直销收入占营收比例为 21.6%。
公司计划使用约 6840 万港元在内地开展经销网络的策略性发展、品牌建设及营销工作,包括计划在 2025 年开设 50 家直营店、80 家店中店及 70 家经销店,并对每家新开设的直营店、店中店及经销店分别提供价值 5 万元、4 万元及 2 万元的标准化装修材料。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