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工匠老詹 09-09
陶国峰文章引出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昨天,发了篇陶国峰写的文章(点开可读):

我的 " 地主 " 同学

文章发表以后,引起广泛反响。

读者纷纷留言,畅谈各自感想。

吃饭时,我同杨乔聊起此事,杨乔说,陶国峰呀,我和他还有一段故事呢!

说着,找出一张当年的剪报,

杨乔(全名杨乔勋)写了篇文章《编辑部的故事》,详细记述了这个故事。

编辑部的故事

杨乔勋

本报编辑部不久前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量的读者来信中,有一封名叫张玲的小朋友的来信,字迹工整,是用铅笔写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叔叔阿姨:

你们辛苦了!

我是四川省三台县凯河镇上新办事处新河堰村一社小学二年级学生张玲,今年八岁。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班发了最新小学生字典。我翻阅了汉语拼音音序检字表,和我们所学的 26 个音节相比少三个。我们第一学期语文书上所学的 iuu 三个音节该怎样读,请叔叔阿姨给我们作个示范。因为我们班上学期老师不固定,一学期就调换了三个老师,其中两个老师的读音还不一样,请叔叔阿姨指导一下,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你们。由于我第一次写信,有不对的地方请叔叔阿姨谅解并批评指正。

张玲

这封小学生的来信,是我们社会部的主任编辑陶国峰发现的,他给我讲了这封信的内容后,便把信件拿走了,并说:这件事我来处理吧!

几天以后,小陶果真处理了它。首先,是小陶的女儿在来信的背面画上了一幅天真的图画,用红、蓝、黄彩笔,画出了孩子的想象力:有彩球,有书本,有泡泡糖,有系着彩带的小白兔,有含羞的凤凰,还画有比目鱼。小陶的女儿叫陶雨晴,大概是取 " 雨过天晴 " 的清新和浪漫之义吧。又叫陶陶。据小陶介绍,陶陶可算是汪曾祺最小的一个读者,尤其喜欢看他写的《昆明的水果》。

同时,陶陶对颜色尤为喜欢,一看见鲜亮的颜色便不能自已,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图画常乐得她开怀大笑,口中直叫 " 真精彩 "!一张信纸,写字的这面,是 8 岁的小张玲那旺盛的求知欲望;画画的那一面,是 7 岁的小陶陶画的许多 " 真精彩 "。我准备把这封来信寄回给小张玲,让远在四川和北京的这两个小女孩,在求知的 " 童话 " 世界里,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真情。

而陶国峰真正 " 处理 " 这件事,是他专门为小读者张玲买了一张最新出版的学前儿童教学挂图,用非常形象生动的画图帮助儿童教学的标准发音。小陶特找我给小张玲寄去。

陶国峰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耿直,碰到不平事便奋笔疾书,因而赢得了社会对他这位新闻工作者的信任。我更有责任和义务代他好好地处理好这件事:先用牛皮纸大信封将教学挂图装好用挂号寄去,并给小张玲详细地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一定要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语文基础,学好中国文化,长大为祖国作贡献。同时也告诉她:在北京、在经济日报社,还有好多好多的叔叔、阿姨,在惦记着你!

《编辑部的故事》文章一旁,附有杨乔勋写给小张玲的信。

给小张玲的信

张玲同学:

你好!来信已收到好几天了。你信中提到的汉语拼音问题,这本不是我们分管的业务范围。但是,你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叔叔,他是我们经济日报的记者,名叫陶国峰。陶叔叔有一个同你年龄差不多、今年 7 岁的女儿叫陶雨晴,陶叔叔十分喜爱他的女儿。正因为这样,他看到你的来信后十分理解和重视,特地跑了很远的路,专门为你买了一张最新学前教学挂图,形象生动,发音准确,很适合你们现在的需要。对你们来讲,这张图算是标准的纸上老师了。希望你能将它挂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拼音。希望你认真练习发音、学好汉语,为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多作贡献而努力。

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社会部   杨乔勋

1997 年 3 月 19 日

《编辑部的故事》在报上刊出后,总编辑艾丰看到了,给社会部从锡印主任和陶国峰、杨乔勋写了一封信,对此提出表扬,信中说:

因前段出国,最近才看到 4 月 2 日社会周刊头版上刊登的《编辑部的故事》。看了以后,我很受感动,感动之处在于:

一、陶国峰同志真心实意,默默细心地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两个孩子的童心跃然纸上,大人的 " 童心 " 也令人感到温馨。

二、杨乔勋同志作为编辑部人员,善于发现身边的题材,以新闻敏感加童心进行工作。

……

我听到读者反映,《社会周刊》是办得好的,我也认为近来周刊有新的变化。从这组报道里,我发现这一变化的思想和作风的动因。敬业爱岗,服务社会,才能办出一张好报。祝社会周刊越办越好,向社会部领导和同志们致意!

编后小议:

今天这组文章,看后令人感动!

一位农村 8 岁小学生的来信,提出一个关于汉语拼音怎么念的问题,陶国峰和杨乔对此并没有不搭理,反而认真对待,办得那么细致,那么周到!

报社总编辑老艾,也为此专门给部门领导和两位编辑写信,提出表扬,号召大家学习!

说实话,这样的编辑,这样的老总,这样的报纸,如今恐怕不大好找了!

还记得,当时我在工交部,每天中午,总要打饭到社会部,与杨乔一起用餐。

社会部有三位特别热心的人,最喜欢带东西与大家分享。一是陶国峰的盐焗鸡,二是陈水璘的鹅蛋柑,三是杨乔的四川泡菜。

三种不同美味,给同事留下深刻印象。

大家边吃边聊,常常开心地哈哈大笑,差一点饭粒就要喷出来打在对方脸上!

那是一段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哪!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教学 昆明 汪曾祺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