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楼 7 层,同一户型的 7 户家家有诉讼,而且诉讼的起因都是一个—— 13 个月没有水。" 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 " 下的这则留言引起关注,记者走进河东区二号桥福东里社区了解事情的始末。
13 个月没有水用的这个楼门就在福东里社区辖区内," 一楼房顶漏水,业主认为应该由楼上邻居赔偿,从而引发邻里矛盾。由于赔偿金额无法达成共识,一楼住户一气之下关了用水阀门。" 该社区负责人翟悦告诉记者,一楼老两口表示,既然漏水无法解决,那就都别用水了。没想到老两口关阀门的做法引发了楼内十几户居民家涉诉,因为停水给楼上各层居民造成了不同情况的违约。二楼刚刚完成了二手房过户手续就发现新房没水,认为原房主违约而拒付房款,新旧房主闹上法庭;三楼住户将房子出租给一家企业,该企业没有水无法办公,继而起诉;楼上所有邻居均收到法院传票,一楼老两口要求他们赔偿漏水造成的损失;楼上邻居集体起诉一楼擅自关闭阀门,楼上因无水造成损失……
经过长达 13 个月的民事诉讼,这些案件各自有了判定,法庭负责人也到现场调解矛盾,然而都没能扭转局面。" 这一年多来,邻居见面都冷着脸。" 福东里社区网格员说。
"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在调解邻里关系方面,社区居委会的作用越来越大。福东里社区调解委员会在持续协调中发现突破口,六楼住户的父母与一楼住户是数十年的老邻居,借助这份情感纽带,社区引导双方逐步消除对立情绪。同时,社区负责人启动 " 有事融议办 " 议事协商机制,将自来水公司、河东排水、二号桥派出所、社区物业、河东法院、二号桥司法所、公共安全办、公共管理科等相关单位邀请到现场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先改造二楼至七楼的下水管道,然后在二楼楼道内改造自来水管道。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居民们的自来水使用问题,也涵盖解决了一楼漏水的困扰,为吃水难问题的落地解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号桥街道福东里社区建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因设施老化引发的邻里矛盾每年超 20 起。近年来,该社区深化 " 有事融议办 " 工作法,创新 " 法理情 " 融合调解模式,联动多个部门,以 " 六尺巷 " 典故为调解密钥,居民从 " 旁观者 " 变身 " 主角 ",发展 66 名微网格员,以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建 " 党建聚邻、服务暖邻、共商睦邻 " 三步走,努力探索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记者 房志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