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间,天气仍然炎热,可花生却不管这些,它只管在地下悄悄成熟了。花生之果,原本是藏匿于泥土之中的,待到叶蔓泛黄、茎梗萎垂,便是到了该请它出来的时候了。
拔花生是件令人欣喜的事。蹲在田埂上,双手握住茎秆根部,用力往上一提,整株花生便连根带果拔将出来。茎须根上粘附着大大小小的泥疙瘩,一串串花生便缀在根须上,抖一抖,泥土簌簌而下,露出那黄白间杂、沾着湿润泥痕的果壳。刚出土的花生,壳子还嫩得很,颜色也浅些,一捏便裂开一道缝儿,露出里面粉红娇嫩的花生仁。
▲图片来源于 AI 绘制
这些初出泥土的花生,壳上纵横的纹路清晰可见,晒过一两日之后,壳色渐深,转为微褐,那纹路便更深刻了。剥开壳,里面躺着两粒或三粒花生仁,粉红的外衣轻轻一搓,便滑落下来,露出里面乳白或淡黄的仁肉。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裹着泥土与生机的清甜香气,便隐隐钻进鼻子里。
新收的花生,生吃最佳。洗净了,直接剥壳吃仁,仁肉脆生生的,咬开之后,一丝微甜的汁液便弥漫于舌尖。更有人家,将花生洗净,连壳投入清水中,加少许盐煮熟。煮熟的花生,壳变软了,仁也粉糯起来,滋味更添一层咸鲜,盐水之味浸透了花生仁,别具风味。
当然,最令人心醉的还是炒花生。将晒干的花生倒入大铁锅,加入粗盐一同翻炒。柴灶膛里埋一把余烬,文火慢炒。需得耐着性子,用锅铲不停翻动,使盐粒裹着花生均匀受热。初始,锅里只有沙沙的摩擦声;渐渐地,有轻微的噼啪声从花生壳里钻出来,香气也慢慢蒸腾起来。炒到花生壳微微泛黄,噼啪声密集起来,便是火候到了。此时,香气已浓得化不开,钻入肺腑,勾得人直咽口水。
炒好的花生需趁热筛去粗盐,摊开晾凉。此时的花生,壳子金黄焦脆,仁肉由乳白转为微黄,咬开,满口酥香,那香气仿佛在口中炸裂开来,直冲脑门,叫人吃一粒便停不下来。炒花生是极好的下酒物,三五粒花生,细嚼慢品,最是消磨光阴。
除了吃鲜吃炒,花生榨油更是乡间大事。榨油坊里,炒熟的花生仁被倒入榨油机中,笨重的铁家伙发出沉闷的响声,金黄色的花生油便汩汩流淌出来。初榨的花生油,颜色清亮,香味醇厚。用新油炒菜,满屋生香,连那最寻常的青菜,仿佛也浸透了土地深处的丰饶滋味。
这八月落花生,生息于泥土,长成于沉默,一朝破土而出,便以满壳饱满的诚实,滋养着人间烟火。
王圳枫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