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向善财经
市场 IPO 的热度还在继续。
这年头儿,港股 IPO 成了一大热潮,眼看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大,各行各业像是要 " 赴港 " 赶考,都要来凑凑热闹。
趁着生育补贴 + 市场热度,奶粉行业 " 老树发芽 ":来自山东青岛的老牌乳企,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股递交了招股书。
天眼查 APP 信息显示,宜品乳业所属公司,宜品营养科技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乳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乳制品企业。
也就是说,公司除了自有品牌宜品之外,还为多家乳品跨国企业提供原材料,也是一家乳业供应链企业。
在业内,宜品是国内羊奶粉赛道 " 榜眼 "。
根据招股书中的数据,按婴幼儿奶粉零售额统计,宜品乳业市场份额占比 17.6%,位居第二。
而份额第一的公司,市场份额占比 29%。虽然招股书中并未提及具体公司,但综合判断,这个第一很可能是澳优,而后者早已在港股上市。
行业第一已然上市,市场可能对宜品并没有太多期待。换言之,宜品此次赴港上市,可能需要讲一个 " 差异化 " 的故事。
" 港股 IPO 热 " 并不意味着 " 消费 IPO 热 ",这个差异化故事怎么讲?市场会不会买账?恐怕得从长计议。
行业第二 IPO 窗口难寻,港股不上也得上?
从时机上看,乳制品企业也许可能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 IPO 窗口了。
随着各地的育儿补贴方案公布,给母婴以及相关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乳业似乎又有故事可讲了。然而市场是冷静的,所谓窗口更多的还是理论上的,现实里,乳业的大周期还未转向,市场还是 " 不见兔子不撒鹰 "。
" 兔子 " 肥不肥,还是用数据来说话。
先来看业绩。
招股书显示,2022 年到 2024 年,宜品集团营收快速增长,从 14.01 亿迅速增长到 17.62 亿。但到了 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来到 8.05 亿,同比下滑了 8.09%,2024 年同期,公司营收 8.99 亿。
如果看利润的话,波动更明显。
2022 年到 2024 年,公司的年度利润分别为 2.27 亿、1.68 亿、1.72 亿。2024 与 2025 年上半年的利润分别为 0.98 亿以及 0.56 亿。
也就是说,公司 2024 年利润水平,只达到了 2022 年的 76%。
宜品营养科技的解释概括起来就是:行业大环境如此。
这并非甩锅,这几年,中国羊奶粉行业竞争激烈,再加上出生率、消费者的期望提高以及监管趋严,行业整合等因素影响,奶粉行业保住利润不容易。
虽然行业环境确实有压力,但客观来看,也可能有业务结构的原因在。
从营收结构上看,2022 年到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婴配羊奶粉的营收占比从 55.1% 一度增长到 58.1%,2025 年上半年,占比来到 55.6%。结构变化并不大,即便是到 2024 年底,也只是提升了 3% 的占比。
要知道,婴配羊奶粉的毛利率高达 59%。
对比来看,这几年,羊奶粉赛道持续稳定增长。
招股书中提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 至 2024 年零售额从 208 亿元增至 250 亿元,仅 2023 年为负增长。
什么意思呢?
羊奶粉赛道增长的红利,宜品似乎吃得不够多,宜品这些年高毛利的婴配羊奶粉结构性增长,增幅不够大。
再来看宜品的 " 特色 ",毛利率直逼头部酒企的特医食品。
整体来看,毛利率更高的特医食品,营收占比虽有提升,而且增速尚可,但营收规模还是太小,暂时挑不起业绩增长的大梁。
这也就解释了前面提到的利润波动,以及增收不增利的原因。
反观低毛利的 OEM 以及乳制品材料业务,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23.4%,下滑到 2025 年上半年的 10.9%。并且直到 2025 年上半年都还有 14.1% 的营收占比。
试想一下,假如三年前,宜品的管理层果断放弃 OEM 业务,加大婴配羊奶粉业务的投入,那么这份招股书中的业绩,会不会变得不一样?营收、利润数据会不会更吸引人?
当然,时间不能倒流,当时也许有客观的条件制约,如果只是从 IPO 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个更好的决策。
除了婴配奶业务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够之外,经营层面,也有进一步提效的空间。
我们不妨从成本入手来分析:
从成本占比来看,最高的是销售成本,常年占到一半。销售成本占比高是消费行业的特点,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比如,改善渠道占比,压缩分销费用。
从线上的各渠道情况来看,到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微信小程序、天猫渠道占比仅为 11.7%、11.6%,京东、抖音分别为 5.2% 以及 3.5%。而供应商运营的微信小程序唯义甄选占比却高达 66.1%。
是不是需要调整线上渠道分布,多做一些线上自营,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可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外,依赖大经销商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 2.84 亿元、2.92 亿元、2.56 亿元和 1.12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0.3%、18%、14.6% 和 13.9%。
也就是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之和达到了 66.8%。虽说奶粉这样的刚需消费品牌,品牌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但从财报数据看,公司的贸易应付款占比流动负债规模并不大,甚至不如有息银行借款多。
这可能意味着,面对经销商,品牌地位并不像其他消费企业那样企业强势。如果是行业上行周期,经销商体量大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能分到蛋糕,增长本身就会凝聚共识。
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羊奶粉销售会进入下滑阶段,到时候如何处理经销商的关系,怎么进行渠道管理,还需深思。
羊奶粉 " 榜眼 " 能否 " 一跃龙门 "?
业绩是一方面,但 IPO 这事儿,更多得看市场态度。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宜品集团此番作为 " 行业第二 "IPO,面对的市场局面更复杂。
一来,乳业上市企业,估值整体不高。
拿龙头之一的蒙牛来说,作为液态奶龙头,PE 却只有 13-15 倍。
其实这些年,蒙牛发展得并不差。
在业务端,蒙牛鲜奶、奶粉、奶酪多元化发展,再加上原奶成本下降毛利率改善,盈利能力不差,另外出海大趋势下,蒙牛海外业务也是有声有色。
但现实是,截至 9 月 5 日收盘,蒙牛港股股价只有 15.02 港元。而 21 年的股价高点,蒙牛股价一度突破 50 港元。伊利同样如此,近年来的股价高点也在 2021 年,高点也在 50 港元附近。今天伊利股价则不到 30 元。
龙头尚且如此,何况细分领域行业第二?
也就是,当下的乳业行业估值不是很理想。即便是有生育补贴的 BUFF 加持,市场会给多少溢价,依旧有不确定性。
二来,细分市场的羊奶粉赛道,状元的光环太亮了。
羊奶粉这个行业相对而言是个垂直品类,垂类行业市场关注的重点是行业龙头,是排在行业第一的企业,所以市场目光都集中在行业第一身上。就像考场上,所有人都想知道谁是状元,而不关心谁拿到了第二。
消费赛道虽然不是个 " 赢者通吃 " 的赛道,但细分到羊奶粉这个赛道,可能市场会更关注 " 领头羊 "。
数据上看,羊奶粉行业 CR5 营收占到 60%,行业集中度本就不算低,再加上宜品作为行业第二,婴配羊奶粉营收与行业第一在规模上还是有差距。
消费领域,强头部效应不是个例。
拿饮料赛道为例,无糖茶饮细分赛道玩家很多,但真正被二级市场认可的,还是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无糖可乐的市场再大,二级市场也只会聚焦到可口可乐身上。
奶粉也是一样。
头部企业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奶粉这个品类的爆发,很可能就是头部企业的爆发,位居行业第二的宜品未必能占到估值的便宜。
三来,特医食品赛道的成长性是亮点,会不会反映到估值里,还需观察。
客观地说,公司特医食品业务 CAGR 超 200%,增速极高,而且毛利率高。
关键还是在于竞争力的持续性,特别是核心的羊奶粉业务承压的同时,公司研发费用投入相对不高,未来能不能保持持续竞争力?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估值。
考虑到以上三点,用 PS 估值法,按照 1.0X-1.5X 的 PS 倍数估算,当下宜品集团的估值范围大概在 17.6 亿至 26.4 亿元人民币之间,约合 18.9 亿至 28.4 亿港元。
如果按照 PE 法来计算,以 2024 年 1.72 亿的净利润,15-20 倍 PE,那么估值大致在 25.8 亿至 34.4 亿元人民币,约 27.7 亿至 37.0 亿港元。
如果未来业绩出现波动,这个估值可能还会发生变化。(PS :以上估值纯属个人观点和看法,非专业机构判断,欢迎大家交流。)
对于宜品集团来说递交招股书,只是迈出成功第一步,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消费企业 IPO 破发的可能性。
从过去一年港股上市的几家消费企业来看,破发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5 月份上市的绿茶集团,港交所上市首日下跌 12.52%,再比如备受期待的古茗,港股上市后,首日下跌 6.44%。茶百道登陆港交所,首日下跌 26.86%,就连稳如磐石的海天味业,上市首日盘中一度破发。
除了海天味业之外,其他几家 IPO 破发也有一些共性。比如,基本面的增长并不稳固,行业越发内卷等等。
乳业也有类似的问题。
羊奶粉是品类壁垒吗?毫无疑问,这个赛道除了艾佳贝特,就数得着宜品了。
但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说可能未必。
实际上,对于乳业巨头而言,无论是羊奶粉、牛奶粉,甚至是驼奶粉,都不存在所谓的壁垒,做细分品类,无非就是奶源问题、生产工艺问题,还有研发的问题。乳业巨头不缺资源,不缺人才、技术,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之所以不做,可能是看不上这点业务体量。
乳业巨头看不上,那么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会买单吗?
换个角度看,如果乳业赛道竞争真的那么激烈,到了寸步不让的境地,乳业巨头会不会亲自下场做这个赛道?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那时,垂类乳业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乳业是个刚需赛道,乳制品生意也是个能够稳定经营多年的好生意。顺境高速增长,逆境穿越周期,这才是乳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样的价值市场将如何定价?或许待到宜品真正港股挂牌的那天才有答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