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9-09
厦门银行半年报点评:业绩双降,仍未走出瓶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上半年厦门银行营业收入 26.89 亿元,同比下降 7.02%;归母净利润为 11.58 亿元,同比下降 4.59%。

文 / 每日财报   张恒                                                              

8 月底,A 股上市银行 2025 年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同时未上市的银行也大多发布了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对比来看 17 家 A 股城商行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表现,取得亮眼业绩的依旧是像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样的优质城商行,他们均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资产规模增长也相对较好。

然而,作为国内首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城商行,厦门银行是上市城商行中业绩压力较大的一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6.89 亿元,同比下降 7.02%;归母净利润为 11.58 亿元,同比下降 4.59%,是 17 家 A 股城商行中营收排名垫底、净利润排名倒数第二,以及唯二出现业绩双降的银行。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共有 14 家上市城商行营收同比正增长;共有 15 家上市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如此来看,厦门银行着实落后太多。

事实上,自 2024 年上半年至今,厦门银行经营业绩就一直不太好。去年上半年,该行营收净利同样双降,2024 全年也未能扭转颓势,陷入了 " 增收不增利 " 局面;进入到 2025 年,其业绩表现继续承压,在今年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两位数下滑的情况下,2025 年二季度经营指标虽有所好转,但半年报营收、净利润仍处于双降局面。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 6 月末,厦门银行资产总额虽然较年初增长了 6.43% 至 4340.01 亿元,但是相比于其他上市城商行则依旧落后,不仅排名垫底,而且也是 17 家上市城商行中资产规模低于 5000 亿元的唯一一家银行。

江苏银行、北京银行规模体量接近,已经坐稳城商行冠亚军的位置,也都是银行业为数不多规模超 4 万亿的银行,两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他城商行中,另还有 6 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万亿,这与厦门银行形成了鲜明对比。

厦门银行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经营业绩一步步落后?新董事长洪枇杷上任后的首份半年报又透露出哪些讯号?

利息净收入微降,

净息差持续承压

如果看营收与净利润构成的话,厦门银行更加不乐观。收入分为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今年上半年厦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下滑了 0.47% 至 19.92 亿元。

其实,厦门银行今年上半年超 6% 的资产扩张速度是上市城商行中较快的,远高于上海银行的 2.08% 和兰州银行的 4.82%。但大力度的资产扩张,铺出去更多的钱,却并没有带来利息净收入的更好表现,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银行收到的资金要进行资产配置,多数会配置到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中,获取利息收入,也会将一部分用于同业拆借,还会有一部分资金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如债券、票据、基金、衍生品等,获取利息及资本利得。而厦门银行的独特性就在于对金融投资力度更大一些。

不难发现,该行资产扩张的高增速主要是通过增加金融投资来实现的,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了债市,相对来说主业利息收益可能就会低一些。根据半年报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金融投资业务余额达 1488.16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2.26 亿元,增长 2.22%;金融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达 34.29%。

另一方面,厦门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净息差为 1.08%,同比下降 0.06 个百分点,不仅低于城商行同期 1.37% 的平均水平,也为 42 家 A 股上市银行中最低的,同时也显著低于二季度末商业银行 1.42% 的平均水平。而且对比自身 2021 年 1.63% 的净息差水平,该行四年间已累计下降 0.55 个百分点。

本来厦门银行拥有较好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即资产端的零售资产占比高,负债端有大量用户的活期存款,负债成本低,使得净息差表现较好。

但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个人贷款需求相对不足,同时受个人抗周期能力影响,选择提前还款客户数量占比较高的情况下,该行主动压降了对零售贷款的投放,转向选择重仓公司贷款业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厦门银行总计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达 2209.1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52%。其中,企业贷款和垫款余额 1430.96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21%,占比提升 5.35 个百分点至 64.77%;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 663.88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5.78%,占比压降 4.24 个百分点至 30.05%。

因此从资产端看,受 LPR 下行趋势叠加新发放贷款收益率下降,以及存量贷款重定价因素的影响,导致厦门银行贷款收益空间持续收窄。财报显示,该行上半年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为 3.16%,较去年同期下降 0.38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当前受到市场周期调整用户储蓄意愿依旧强烈的背景下,厦门银行此前具备的零售低成本存款优势不再,负债端面临着存款定期化的持续压力。所以尽管该行通过主动管理压降了平均付息率,从上年同期的 2.48% 缩减 0.36 个百分点至目前的 2.12%,但也还是低于贷款利率降幅,净息差因此下滑明显。

而且更重要的是,同期厦门银行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从 67.80% 升至 68.79%,意味着厦门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使得接下来净息差下滑幅度可能会更大。

针对该情况,在 9 月 4 日上午厦门银行召开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行长吴昕颢解释称:" 在净息差方面,随着结构优化及负债成本管控举措成效显现,上半年公司净息差较一季度回升,同比降幅较 2024 年上半年显著收窄。未来,厦门银行也将持续对资产、负债两端双向发力,全力以赴有节奏地加大一般贷款增量提质,同时进一步提升活期存款、缩减存款久期,推动净息差企稳。"

过多金融投资弊端浮现,

非息收入大降

再来看非息收入,这也是导致厦门银行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的 " 重灾区 ",报告期内仅有 6.97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21.72%,降幅更大,对营收的冲击也更大。

要知道,其他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结构,大多是以银行卡手续费以及销售基金、保险等带来的代销收入为主,而厦门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主要是债市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通俗来讲就是已经落袋为安的投资收益和纸面上的投资浮盈,2024 年上半年分别占比 62.56% 和 10.75%,合计 73.31%;而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占比才刚过 20%,表明该行在银行卡交易、理财代销上相对较弱,更依赖资金做投资。

正如我们前文所述,厦门银行的资产配置中,金融投资(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等)规模增长较快,所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处在高位。但这部分金融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债券震荡波动走势中的失利,导致债券类资产公允价值大幅缩水,报告期内亏损了 2.04 亿元,同比减少约 3 亿元,给厦门银行带来了极大损失。

而尽管今年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 10.49% 至 1.98 亿元,占比也顺势提升至 28.44%,但由于规模仍相对较小,对营收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自然难以弥补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巨大亏损缺口。

厦门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彤华在此次发布会上也重点表示,截至 2025 年半年末,该行债券投资(不含基金)的规模约 1350 亿,TPL(交易性金融资产)及 OCI(其他综合收益)合计占比约 55%。当前资金面及基本面仍偏多债市,但受市场情绪影响,需防范利率过度回调带来的风险。

另外从盈利角度看,厦门银行即使是依靠不良贷款拨备计提来调节,也未能扭转净利下滑局面。在盈利下跌 4.59% 的同时,其拨备覆盖率从 391.95% 大幅下降到 321.67%,降幅高达 70.2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若剔除拨备调整因素,厦门银行真实盈利能力的下滑幅度或更加不容乐观。

总体来看,厦门银行 2025 上半年业绩惊喜不多,除了资产扩张速度较高外,其他重要指标包括利息净收入、净息差、非利息净收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挑战。

资产质量隐忧不断,

资本快速消耗亟待补充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厦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 18.26 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 0.09 个百分点至 0.83%。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不良率最高,为 2.85%;其次是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不良率为 1.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排第三,不良率为 1.22%。

按贷款五级分类划分,今年上半年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有明显下降,其中关注类贷款余额 60.51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85 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 2.74%,较上年末下降 0.30 个百分点。

对此,厦门银行在半年报中将改善原因归功于:" 公司持续提升贷前风险识别和贷中风险预警的有效性,针对高风险客户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加速高风险客户的化解、处置。"

尽管厦门银行 0.83% 的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关注类贷款风险得到一定控制,但单一指标背后依旧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在贷款迁徙率方面,截至今年 6 月末,该行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 1.88%、25.21%、144.99%、102.37%,分别较上年末变化 -0.33、-2.18、+71.14、+5.75 个百分点。可见,厦门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转为不良的风险加大,仍需时刻警惕信贷资产质量潜在下行的风险。

二是重组贷款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对资产质量形成压力。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厦门银行重组贷款飙升至 59.11 亿,占贷款总额的 2.68%,较 2023 年底的 17.9 亿猛增超两倍。而在新增重组贷款中,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大。虽然该行称此举是为了 " 响应号召、纾困解难 ",但重组贷款激增,本质是将潜在坏账通过展期延缓暴露,或致风险后移,未来资产质量承压可能会更重。

逾期贷款高企同样警示了资产质量潜在风险,今年上半年末,该行总计 31.47 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 1.42%,虽较年初微降 0.04 个百分点,但较 2023 年的 29.91 亿元仍处高位。逾期贷款持续高企,预示不良贷款率可能存在持续上行风险。

三是 " 踩雷 " 多项违约贷款项目而被迫进行追债,且多数诉讼悬而未决,对于资产质量考验也比较大。根据半年报信息披露,截至今年 6 月末,厦门银行作为原告未执结的诉讼标的本金金额超过 1000 万元的诉讼、仲裁案件共 101 件,较年初增加了 10 件;涉案金额高达 38.56 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 34.51%。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质量浮现隐忧所带来的结果是对资本消耗构成一定威胁。截至今年 6 月末,厦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9.10%、11.28%、14.11%,分别下降了 0.81、1.03 及 1.19 个百分点。

尽管上述指标目前仍满足监管要求,但也需要不断融资来维持资产扩张,资本补充压力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补充资本,该行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下滑,不仅会削弱风险抵御能力,还可能限制信贷投放规模。

此情况下,厦门银行在 2025 年已采取多项资本补充举措。4 月 17 日,该行发行 30 亿元 3 年期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 1.90%,专项支持绿色产业项目;7 月 15 日,再次发行 30 亿元 3 年期金融债券,票面利率 1.73%,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这些债券均能间接优化资本充足指标。紧接着在 9 月 1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正式批复,同意厦门银行发行不超过 90 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补充工具。这同时也表明了厦门银行增长模式偏重,盈利能力也不够,靠盈利实现内生增长的能力不足。

就此来看,厦门银行近两年受到较大掣肘,步入瓶颈期的特征比较明显,既受到宏观大环境影响,也有自身风控能力的局限,原有的资产结构带来不良贷款的增长,因此逐渐在调整信贷投放,以控制不良的增加,这却又给自身带来了营收与利润双向下滑的局面,进一步导致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缩减的太多。

而这可能也是厦门银行在今年年初选择更换董事长的缘由所在。今年 1 月 10 日,厦门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洪枇杷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随后的 4 月 2 日,监管正式核准了洪枇杷厦门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这也意味着掌舵厦门银行近三年的姚志萍已经卸下重担,洪枇杷与目前行长吴昕颢搭档,形成 " 洪吴配 " 新管理格局。

据悉,洪枇杷的展业履历较为光鲜,是从兴业银行基层一步步历练成长起来的金融老将,从担任各大分行中核心要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向兴业总行管理层,特别是在对总行战略规划实施的上传下达、统筹协调庞大下沉各分支行经营管理等端口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从洪枇杷转战掌舵厦门银行后所交出的首份隐忧尽显半年考卷来看,这显然未给市场带来新惊喜,在其继续带领下,引导业绩重回增长正轨并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的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厦门银行 a股 北京银行 江苏银行 宁波银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