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又一个千亿独角兽即将诞生。
据报道,荷兰光刻机巨头 ASML 将领投法国大模型独角兽 Mistral AI 的 17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40 亿元)C 轮新融资,据悉其将投入 13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08 亿元),成为 Mistral AI 最大股东,并在 Mistral AI 董事会中获得席位。
此轮融资完成后,Mistral AI 的估值有望达到 12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004 亿元),将成为欧洲估值最高的 AI 公司。
" 硬件基石 "ASML+" 软件大脑 "Mistral AI 的这对欧洲科技圈组合,堪称 " 王炸 "。
全球光刻机霸主为何盯上了 AI 公司?
全球芯片制造离不开极紫外(EUV)光刻机,而全球唯一能生产这种设备的就是荷兰 ASML 公司,台积电、英特尔这些芯片巨头都得靠它,一台 EUV 光刻机售价高达 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 13 亿元)。
可以说,ASML 和 Mistral AI 的合作,是欧洲在 AI 时代为追求技术自主而进行的一次重要布局。
长久以来,美国 AI 巨头如 OpenAI、谷歌等在全球大模型市场占据主导地位,Mistral AI 作为欧洲版的 OpenAI,其开源模型性能能媲美 GPT-4,被视为欧洲对抗美国 AI 的关键力量。而 ASML 提供的资金或有助于减少欧洲对美国 AI 大模型的依赖。
从 ASML 自身业务来看,它对 AI 技术也有着切实的 " 刚需 "。ASML 的光刻机是 " 硬件基石 ",Mistral 的 AI 是 " 软件大脑 ",两者结合能产生 "1+1>2" 的效果。
ASML 过去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硬件领域——包括收购半导体检测设备商汉微科、光源技术供应商 Cymer、光学系统制造商 Berliner Glas 以及投资德国光学巨头蔡司,都是为了巩固其在光刻领域上的优势。
但如今,ASML 意识到软件算法同样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ASML 制造用于顶尖芯片生产的光刻机,一直利用 AI 来提高工具效率。在光刻机的研发、生产和良率优化等环节,AI 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 AI 分析光刻机传感器里的海量数据,能够提前预测设备是否会出现故障,避免突然停机对芯片生产造成影响;还能模拟芯片图案,优化光刻参数,提高芯片良率,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
图源:ASML
然而,目前 ASML 所使用的 AI 技术大多来自美国,像英伟达的 CUDA 生态、谷歌的 TensorFlow 等。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种对美国 AI 技术的依赖存在潜在风险,一旦美国在技术供应上采取限制措施,ASML 的业务将遭受巨大冲击。因此,扶持 Mistral AI 这样的欧洲本土 AI 企业,就如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 " 备胎 "。
Mistral AI 自身具有的独特价值,这也是吸引 ASML 投资的重要因素。与 OpenAI 等美国 AI 公司不同,Mistral AI 走的是开源路线。
2024 年 4 月 10 日,该公司推出了 MoE 模型 Mixtral 8x22B,其参数规模达到 1760 亿,在当时市场上仅次于马斯克的 Grok-1,成为参数规模第二大的开源模型;今年 5 月推出的 Mistral Medium 3,性能可与 Claude Sonnet 3.7 相媲美,但成本却低于 DeepSeek-V3。
今年 2 月,Mistral AI 推出了对标 ChatGPT 的聊天机器人 Le Chat,该应用上线不到两周,移动端下载量就突破了 100 万次。此外,他们还发布了名为 "Mistral Code" 的编程应用,与现有的 AI 编程工具 Windsurf、Cursor 展开竞争。
Mistral AI 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这进一步提升了其投资价值。
据 TechCrunch 7 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Mistral AI 2024 年的收入已达数千万欧元。今年 6 月,创始人兼 CEO Arthur Mensch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 2025 年初以来,公司收入已实现三倍增长。
其官网显示,客户包括法国安盛保险、比利时德克夏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电信运营商 Orange、法国制药和化妆品集团 Pierre Fabre、卢森堡政府、思科、IBM、SAP、Snowflake 等。
不过,与 OpenAI 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OpenAI 在 2025 年前 7 个月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 ARR ) 已达 120 亿美元,远超 2024 年约 40 亿美元的水平。
三位 90 后挑战 OpenAI,两年干出千亿独角兽
Mistral AI 的成立,始于三位 30 岁出头的大学同窗,在 2023 年 5 月的再度聚首。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rthur Mensch,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求学时,结识了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 Timoth é e Lacroix 和 Guillaume Lample。
2022 年,生成式 AI 的发展趋势初现端倪,这成为了他们萌生创业想法的契机。尽管 Arthur Mensch 并未明确表示是受 ChatGPT 大获成功的启发,但自 2022 年 12 月以来,ChatGPT 的火爆确实为众多 AI 从业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Mistral AI 联合创始人:Guillaume Lample、Arthur Mensch、Timoth é e Lacroix,图源:TechStartups
尽管他们年纪轻轻,却都拥有令人瞩目的履历。
1992 年出生的 Arthur Mensch,26 岁便获得机器学习博士学位,随后进行了两年的数学博士后研究。毕业后,他成为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 DeepMind 的高级研究科学家。
在 DeepMind 任职期间,他参与了 Chinchilla 模型的研发工作。该模型证明,在具备足够计算资源和数据的情况下,小模型经过长期训练也能够超越大模型。
首席科学家 Guillaume Lample 和首席技术官 Timoth é e Lacroix 都是 Meta 大模型 LLaMa 的主要架构师。Guillaume Lample 先后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后在 Meta 工作了超过六年时间。
可以说,这样的团队背景在 AI 领域堪称顶尖。当时在全球范围内,真正精通构建类似 ChatGPT 的大语言模型、具备训练和优化大模型专业知识的人才极为稀缺,大约仅有 80 - 100 人。
除了这三位 90 后联合创始人之外,就连三位核心员工也都有着创业经历或者政府背景。
其中包括法国小企业健康保险平台 Alan 的首席执行官 Jean - Charles Samuelian 和首席技术官 Charles Gorintin,以及前法国数字事务国务秘书 C é dric O。睿兽分析显示,Alan 公司目前已完成 8 轮融资,估值达到 40 亿美元,早已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
翻看 Mistral AI 的融资历程可谓 " 神速 "。从种子轮到 C 轮,成立仅两年时间,其估值有望从 1 亿美元飙升至超百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 5 月公司刚成立时,团队仅有 6 人,产品都还未推出,仅凭借 7 页 PPT 就创纪录地获得了 1.05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近 9 亿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多达 14 家,创下当时欧洲史上最大的种子轮融资纪录。2024 年完成 B 轮融资后,Mistral AI 的估值超过 6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0 亿元)。
另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高管曾在内部探讨收购 Mistral AI 的可能性。
睿兽分析显示,Mistral AI 已累计完成 5 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 1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8 亿元)。若加上即将完成的新一轮融资,其融资总额将达到 3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31 亿元)。具体来说,投资方主要包括三类:
1、风险投资机构
硅谷及欧洲的顶级风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领投 B 轮融资)、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参与多轮融资)、Andreessen Horowitz(a16z,参与 A 轮和 B 轮融资)、Bpifrance(法国国家投资银行,参与 B 轮融资)、法国巴黎银行(参与 B 轮融资)。这些机构为 Mistral AI 提供了早期及成长阶段的关键资金支持,推动其技术研发与市场扩张。
2、科技行业巨头
涵盖芯片、云计算、软件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英伟达(参与 A 轮和 B 轮融资,提供算力支持)、微软(参与 A 轮和 B 轮融资,通过 Azure AI 平台合作)、Salesforce(参与 A 轮和 B 轮融资,推动企业级 AI 应用)、三星风险投资公司(参与 B 轮融资)。这些公司的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更通过业务协同强化了 Mistral AI 的技术生态。
3、战略投资者与主权基金
包括 ASML(荷兰光刻机巨头,拟领投 C 轮融资,投资 13 亿欧元成为最大股东,强化欧洲科技主权)、MGX(阿布扎比主权基金,计划投资 10 亿美元,延续其全球 AI 投资策略)。此类投资者通过大额资金注入,推动 Mistral AI 成为欧洲 AI 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助力其拓展全球市场。
据彭博报道,C 轮融资完成后,Mistral AI 的估值有望达到 12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004 亿元),将成为欧洲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
虽然此次融资让 Mistral AI 获得了充裕的资金支持,但这家 AI 初创企业仍面临着重重挑战。与 OpenAI、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相比,Mistral AI 在资金储备、算力规模和数据资源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AI 领域的竞争堪称一场旷日持久的 " 烧钱大战 "。持续不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维持顶尖算力所需的巨额开支,以及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顶尖 AI 人才的激烈竞争,这些都是 Mistral AI 必须长期面对的严峻考验。
AI 上战场,欧洲本土科技圈联手早有预兆
谈及这次 ASML 投资 Mistral AI,是旨在加强欧洲的科技主权,这是从何得出的呢?Mistral AI 的大模型具体又会应用在什么场景里呢?
实际上,在此之前,Mistral AI 联手欧洲本土客户加强技术合作,已经早有预兆。创业邦翻看 Mistral AI 官网的客户列表,其中来自德国的国防 AI 独角兽 Helsing 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Helsing 可谓是欧洲国防 AI 领域的 " 新锐力量 ",2021 年才成立,但发展速度极快,现在已经能提供从 AI 战场感知软件到自主无人机、空战系统的全套军事技术解决方案,甚至连欧洲战斗机的电子战能力都有他们的参与。
今年 6 月,Helsing 完成了 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50 亿元)的 D 轮融资,估值飙至 12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006 亿元)。
而 Helsing 的最大对手则是来自美国的全球最大 AI 军工巨头 Anduril,同样在 6 月,后者完成了 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 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从去年的 140 亿美元猛增至 30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75 亿元)。Anduril 的合作方则是同样来自美国的科技巨头 Meta,双方正携手研发军用新产品,包括一款由 AI 驱动的智能头盔。
Helsing 和 Mistral AI 这对欧洲本土科技搭档显然也不甘示弱,最近也在联手干了一件大事——要一起给欧洲的国防系统装上更聪明的 " 大脑 ",让 AI 帮士兵更高效、更安全地应对战场上的复杂情况。
这次两家合作,其实是把 Helsing 在军事场景里的 " 实战经验 "(比如乌克兰战场上的无人机部署、战斗机电子战系统的优化)和 Mistral AI 的 " 技术本事 "(比如能听懂人话、会做复杂决策的 AI 模型)揉在一起,目标是开发出更适合欧洲军队的下一代 AI 系统。
Helsing 增援乌克兰的新型无人机,图源:dailywrap
他们要做的核心,是一种叫 " 视觉 - 语言 - 行动 "(VLA)的 AI 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让 AI 不仅能 " 看懂 " 战场环境(比如识别敌人的坦克、无人机,或者判断地形的危险程度),还能 " 听懂 " 士兵的指令(比如 " 侦察前方 5 公里有没有埋伏 "" 帮我分析这个目标的威胁等级 "),然后 " 自己动手 " 完成任务(比如派出无人机去侦查、调整武器的攻击参数,或者给士兵发送实时的战术建议)。
举个例子,以前士兵要盯着屏幕分析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还要手动指挥无人机去特定位置,现在有了这个 AI,士兵只要对着语音助手说句话,AI 就能自动完成这些步骤,而且速度更快、更准,不会像人一样疲劳。
其实欧洲这几年一直很焦虑,因为俄乌冲突里,双方都在用 AI 无人机、电子战系统,欧洲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落后了,而且太依赖美国的 AI 技术(比如美国的 OpenAI)。
所以 Helsing 和 Mistral AI 的合作,其实是欧洲 " 防务 AI 自主 " 的关键一步——通过联合两家公司的优势,开发出属于欧洲自己的 AI 系统,让欧洲军队在未来的战争里有更多的 " 智能筹码 "。
而且他们特别强调 " 人类 -AI 协同 ",不是让 AI 取代士兵,而是让 AI 当士兵的 " 智能助手 "。比如在战场上,AI 可以快速分析敌人的动向,但最终要不要攻击、怎么攻击,还是得由士兵来决定,这样既能发挥 AI 的优势(速度快、不会疲劳),又能保证人类的判断(更灵活、更有道德感),避免出现 "AI 失控 " 的情况。
这次合作对欧洲来说意义不小。
一方面,能让欧洲减少对美国 AI 技术的依赖,掌握自己的 " 技术主权 ";另一方面,也能推动欧洲防务从 " 传统人力密集型 " 向 " 智能技术密集型 " 转型,让士兵更安全、作战更高效。而且这种 " 人机协同 " 的模式,说不定还能用到民用领域(比如救灾、安保),让更多人受益。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