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富财经网 09-09
脑机接口迈入“政策大年”,博拓生物战略布局切入新赛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从年初国家医保局对于服务价格的单独立项,到 8 月份工信部部门正式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这场变革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正在通过技术攻坚、场景拓展与生态构建,在医疗、消费、工业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布局,抢占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政策筑基推动产业发展

2025 年可谓是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 " 政策大年 "。

3 月份,国家医保局率先破局,在湖北等地试点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将 " 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 "" 运动功能重建 " 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解决了患者 " 用不起 " 的问题。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临床需求释放,例如,北京脑科研究所的 " 北脑一号 " 系统在医保覆盖后,单月手术量增长 300%,患者自费比例从 85% 降至 40%。

8 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更具里程碑意义。政策明确提出,到 2027 年突破关键技术,建立标准体系,并从技术攻关、场景创新、生态构建三个维度给出具体路径:在技术端,要求电极、芯片等核心部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持柔性电极、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创新;在应用端,推动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生活消费三大领域规模化应用,目标 2027 年打造 2~3 个产业集聚区;在生态端,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公共中试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中央的牵头带领下,全国多个经济大省正在编制脑机接口领域相关发展规划。其中,浙江省将脑机接口纳入 " 十四五 " 规划重点发展的 "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 领域,并在《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 6 个潜力产业,提出到 2035 年建成全球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2025 年 8 月,浙江省正研究制订脑机接口产业支持方案,计划以杭州为核心打造研发、制造、临床一体化生态圈,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开发脑控机器人、外骨骼等标志性产品;9 月,"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 " 正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乙类项目管理,个人先行自付比例为 10%,限用于安装或更换智能仿生假肢。这一政策显著加速技术临床落地。

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吸引企业布局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牵引下,相关企业布局呈现 " 医疗主导、消费崛起、工业渗透 " 的多元化特征。也就是说,医疗仍是脑机接口的主要应用方向。

其中,运动功能重建成为进展最快的领域,通过解码大脑信号驱动外部设备,帮助脊髓损伤、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重新行走、抓取物品;加强意识沟通,为 " 闭锁综合征 " 患者带来曙光,这类患者意识清醒却无法动弹,脑机接口帮助他们通过意念输出文字甚至语音,重新与外界交流;深度脑刺激技术已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等疾病,精准调节异常脑活动;

神经重症与围术期精准管理包括重型颅脑损伤、脑积水、颅内高压、麻醉深度监测等方面。

此外,脑机接口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领域取得突破,通过持续监测脑电活动模式变化,可提前 3~5 年预警阿尔茨海默病、渐冻症等疾病风险,为干预治疗争取黄金时间;在康复医学领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脑控康复系统,能通过实时反馈训练患者重塑神经通路,使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率提升 40% 以上。

医疗方向的大有可为吸引了无数企业前来布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全球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企业数量已突破 800 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其中,美国企业以侵入式技术为主导,占据全球市场 38.84% 的份额;中国企业则在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领域表现突出。

目前,中国脑机接口企业数量已突破 200 家,覆盖 25 个省份,其中近七成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

战略布局脑机接口

作为全球 POCT 领域的佼佼者,博拓生物通过战略投资杭州青石永隽,成功切入植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围绕这个新战略布局方向,有多个机构给予博拓生物积极评级。

据悉,博拓生物设立产业投资平台,也是全资子公司——杭州博肽智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并通过其参股了杭州青石永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股权占比为 5%。

公开资料显示,青石永隽成立于 2025 年 1 月,由浙江大学侵入式脑机接口团队核心成员创办,是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作为余杭区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的 " 脑机医疗 " 交叉研究平台,汇聚了张泽院士领衔的 800 人左右的多学科交叉国家队。

借助浙江大学在脑科学领域的研发积累,博拓生物探索将体外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脑机接口的治疗干预结合,形成 " 检测-治疗 " 闭环。

青石永隽首款产品瞄准全球抑郁症患者中 30% 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通过装备 AI 算法的三类有源植入医疗器械,为患者提供因人、因病、因时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该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第一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临床诊断结果为康复,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停止治疗后并未出现反复。按照规划,青石永隽将在 2027 年于浙大二院开展注册临床试验,预计 2030 年实现产品商业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医疗 医保 生物 工信部 破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