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内参 09-09
现在的奶茶名,像皇帝赐的封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想念珍珠奶茶

这年头,没点文化连奶茶名都看不懂

关于奶茶名字取名难懂的争议,已经不止一次登上热搜了。

最近这次是因为 " 奶茶名字变得越来越古风 " 引发热议。有网友直接调侃 " 这年头,没点文化连奶茶名字都看不懂了。" 从" 桃花酿 "" 琉璃月 ",从 "云栖竹径 "" 暮雪寒梅 "......

其实较早走进大众视野的,当是以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新中式茶饮品牌。

比如,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白雾红尘、桂馥兰香等,对于有品牌认知的消费者来说,大家逐渐理解和习惯了这些产品;再来看茶颜悦色,当季主推" 生亦如夏花 "、" 雨过天晴处 "、" 一身有正气 "、" 天天在向阳 " 等产品,名字非常文艺。但若不是线上点单时能看到每一款产品的详情介绍,的确不知道是什么奶茶。" 咱这名字取得都不能叫新品,得叫仙品了吧。"网友说道。

新茶饮赛道的 " 卷名 " 大战近年来一直存在,茶饮产品取名,从最早期简单的珍珠奶茶名字,变得越来越长、且各自风格尽显。

去年,关于 " 奶茶名越卷越嗲 "、" 奶茶名字越来越长 " 等引发热议。

有网友直接发文称," 试想一个留着络腮胡的壮汉带着冷漠脸走进某奶茶店,淡淡来一句‘你好,我要一杯黑糖 biubiubiu 鲜奶’,不知道会不会有一种脚趾抠地的感觉 "。

而真要带入彼时的场景,空气中似乎弥漫这一种淡淡的尴尬和丝丝喜感。

再如 " 芝芝莓莓芒芒桃桃茶 "、" 小鹿丸奶泡噗哩噗哩茶 "、" 秘鲁黑玛卡牡蛎肉苁蓉黄精鹿鞭人参铁观音娟姗奶 "...... 这不仅要考验消费者对生僻字的熟悉程度,又得考验肺活量。

有网友戏谑" 太拼了,一个个独特的创意名字,怕不是要把营销部同学的头发都要薅秃了?"

现在的奶茶名,为何越变越复杂?

很简单,奶茶产品取名的演变史,印证着茶饮赛道 " 卷 " 的白热化。这是原因之一。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约 3547 亿元,同比增长 6.4%,2028 年有望突破 4000 亿元。在经历价格战和同质化内卷后,茶饮品牌们愈发意识到深耕产品的重要性。

产品是品牌生命力的彰显,既要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经典款,提高复购和品牌认知;又要持续强化产品创新能力,吸引新客流。当然,如何形成差异化才是最大的考验。

但是,产品名字必然是尽量能做到独自绽放美丽,在竞争白热化的现实里,如若不增加些许的猎奇感、新鲜感,可能也不会在短期内吸引来消费者的关注。

从今年上半年各大茶饮品牌产品上新数量可见,大家都努力让自己活跃在市场中。

在品牌拼命产品上新途中,同样面临艰难境遇。比如,因原料趋同而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尤其是当茶底、小料高度同质化,但又必须上新时,此刻产品名就成为最直接的区分标志。

正如,古茗的【云朵盐水鸭】的命名,虽然引来诸多消费者的疑问,表示看不懂这道新品,甚至听上去像是一种炒菜,但它能够让人眼前一亮,颇具吸引力,是以咸奶茶定位来制造新鲜感。

从产品上新的数据来看,果茶、轻乳茶、奶茶三类新品占比处于前三,意味着这三类产品更卷。比如到了夏季,茶饮品牌们会上新应季水果产品,果茶清爽很受人们欢迎。

然而对茶饮品牌来说,这也意味着产品所使用的原料相同,新品必须有差异化才能更胜一筹。

除了口味差异,产品外观和名字上必然要差异,否则新品无法掀起风浪,自然就会逐渐石沉大海,销量自然是堪忧,品牌影响力减弱。

今年夏天荔枝走红,茶饮咖啡品牌纷纷上新相关新品,霸王茶姬的 " 一骑红尘 ",瑞幸的" 长安的荔枝冻冻 ",茶百道的" 荔枝冰奶 ",爷爷不泡茶经典产品" 荔枝冰酿 "的升级 ......

其次,影响奶茶命名的还有消费需求。品牌产品的独特名字,扮演着一种" 情绪密码 "的角色,为一众消费者提供高能量的情绪价值,新品的猎奇感紧扣年轻人情感需求,高颜值外观和新奇名字激发人们拍照打卡的兴趣,从而创造强烈的社交属性。

比如说奶茶名字变得非常古风,这自然就会吸引到那些喜欢国风文化的客群的注意,这样诗意的的取名能够带来一种美好的想象,传递美好的寓意,奶茶被赋予新内涵,人们放松的享受生活。

" 立秋的第一杯奶茶 " 就是最生动的写照。5 年来几乎年年登顶热搜,热度从未减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赋予了一杯普通饮品浓厚的情绪价值,是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 情价比消费 "的概念,即青年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其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

其三,就是品牌的营销策略,近年来联名营销蔚然成风,然而在一起起看似热闹的狂欢背后,重重隐忧尽显,比如营销支出攀升、产品创新不足、平台的资源分配,让许多联名沦为 " 赔本赚吆喝 " 的数字游戏。即便如此,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茶饮赛道出现了 72 起 IP 联名。

在联名营销里,产品是重中之重,尤其考验品牌的新品创新能力,每一次联名营销,既要打响品牌影响力,又要推出极具吸引力的新品,在短期内实现联名新品的销量大增。

名字独特博眼球,产品好才有口碑

诚然,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奶茶名字取名的独特性似乎的确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是,这不能只是品牌的狂欢,一旦取名过度特殊,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消费者端。

>>> 认知成本激增。主要是顾客点单成本增加," 烟雨乌龙 "" 月照梨花 " 一类取名虽然雅致,但不够直接,以至于消费者在名字上看不懂是什么口味?是加了珍珠还是椰果?" 点单时候对着菜单琢磨半天,还有追着店员问清楚,点杯奶茶就像是猜灯谜。" 如果遇到着急点单的顾客,面对着菜单犯难时,大概率会直接被奶茶名字 " 劝退 ",转而选择其他茶饮店。

所以,有人觉得通俗易懂些或许会更好,花里胡哨的名字反倒让品牌没有记忆点,还是要根据品牌定位来,比如说兰熊鲜奶,核心产品果味 + 酸奶,这样在点单时候就比较方便选择。

>>> 口味落差大,消耗信任。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新奇的产品名字,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且显得品牌文化度高,但是奶茶的本质是给人解渴、解馋,名字太绕容易舍本逐末,就比如说 " 青岚玉露 " 产品,听起来仙气飘飘,实际就是普通的绿茶加奶盖,这容易给顾客造成心里的落差,体验感大打折扣,影响品牌口碑。因此抱着 " 赚快钱 " 的思路搞噱头、博眼球是行不通的。

>>> 健康风险被遮蔽。消费者喝奶茶最看重的是口味和品质,才能和顾客建立高黏性互动,给门店带来高复购。品牌给奶茶取名在追求独特时,也要兼顾消费者的基础需求,否则会弄巧成拙,且最重要的是产品口味、健康,归根结底是要用口味来征服消费者,商家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切不可忽视产品质量和环保问题,要坚决避免过度包装和陷入不良竞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向阳 夏花 霸王茶姬 秘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