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A 股继续高低切,AI 硬件板块持续回调,固态电池概念临近尾盘再度上攻,国轩高科冲击涨停,股价创逾 3 年新高。
板块分化的背后是,杠杆资金和行业 ETF 资金开始悄悄切换!
1
资金盯上新目标!
随着上周 A 股出现回调,两融虽延续净流入态势,但加速买入趋势暂缓,且买入结构上呈现了从 TMT 向其他领域切换的特征。
截至 9 月 8 日,wind 工业连续三个交易日居融资净买入额 TOP1 行业,其中电池行业获得杠杆资金显著加速净买入。
行业主题 ETF 也呈现了类似的切换特征,上周行业主题 ETF 继续净流入超 200 亿元,其中中证电池指数 ( CS 电池 ) 、新能电池指数上周新增份额均超 30 亿份,是新晋的 " 吸金 " 股票 ETF 跟踪指数。
以跟踪 CS 电池指数的锂电池 ETF ( 561160 ) 为例,截至 9 月 8 日,近 10 个交易日有 9 日获资金净申购,且连续 7 个交易日 " 吸金 ",近 5 日净流入额超 5 亿元。
另一 "20CM" 的科创板新能源 ETF ( 588960 ) 的 " 吸金 " 能力也不遑多让,近 10 个交易日有 8 日获资金净申购。
该 ETF 跟踪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覆盖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等多个细分领域,同时设有场外基金 ( 联接 A:023851,联接 C:023852 ) 。
资金大肆净流入这两只 ETF 的背后,本质还是 "6 · 23" 行情核心线索的延伸——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
2
锂电池板块上半年业绩亮眼
自 8 月 31 日 A 股全部半年报披露完毕后,被誉为 " 聪明资金 " 的外资持续流入 A 股。
EPFR 口径下(截至上周三),主动外资连续三周流入 A 股,近三周累计流入 1.3 亿美元,同时被动外资加速流入,流入 A 股 3.3 亿美元(vs. 上周流入 1.4 亿美元)。
原因就在于 2025 年上半年 A 股业绩企稳回升,全 A 盈利同比增长 2.8%,非金融盈利同比微增 1.5%,中报景气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包括通信、交通运输、国防军工、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其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在低基数之下,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长 26.8%,电池板块同比增长 24%,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上半年营收 100% 实现正增长,超 9 成实现盈利。
(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除了业绩迎来困境反转,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也是引爆资金做多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本原因还在于资金对颠覆性技术带来行业格局重构的预期。
现有的锂电池(液态电解质)一手推动新能源汽车大爆发,而固态电池在理想状态下具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和极简结构等优点,被全球视作 " 下一代电池 "。
而锂电池 ETF 跟踪的 CS 电池指数成分股中有近四成是固态电池概念股。该 ETF 同样设有场外基金 ( 联接 A:017222,联接 C:017223 ) 。
如权重股亿纬锂能 9 月 2 日宣布 " 龙泉二号 " 全固态电池已成功下线,明确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 AI 高端装备领域;同日,国轩高科宣布其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
需要留意的一点是,固态电池因生产成本高、以及部分技术仍待优化等痛点,能否量产需要持续关注,全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装车验证阶段,头部企业普遍规划 2027 年前后实现规模化量产。
3
资金尝试高低切?
历次市场大波动都是超额板块切换的重要时期,即若主线急跌后不能快速反弹,主资金或将选择其他方向尝试。
回到当下市场,近期电新板块行情整体爆发,除市场层面 " 资金高低切诉求 + 牛市消灭低位板块 / 标的 " 的因素外,国金证券认为,电新各子板块自身的基本面、估值水平、潜在催化等因素同样扮演重要角色。
固态电池作为 " 新能源 2.0" 时代的战略高地,近年来获政策持续加码,2024 年 5 月设立了 60 亿元研发基金,鼓励固态电池量产上车,预计于今年年底开展中期审查。
这或许意味着,年底亦是龙头厂商成果分化的核心观察时机。
从过往行情看,牛市是作为底层支撑的经济周期从 " 否极泰来 " 逐步走向 " 盛极而衰 " 的过程。
作为投资者,在板块轮动加快的背景下,通过更极致的深度研究,坚持理性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原则。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仅反映当前市场情况,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任何基金产品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