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婉宜
编辑 | 周伟鹏
戴尔裁员风波再起!
9 月 8 日,据《南华早报》,戴尔计划在中国上海和厦门开展裁员,具体部门包括 EMC 存储部门与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
一位戴尔员工透露,这已经是近几个月里中国区的第三轮裁员,前两次的解聘执行日期分别是 8 月 15 日和 9 月 12 日。
不过,由于公司与员工签订的保密协定限制,具体人数并未对外公布。
截至目前,戴尔官方也还没有回应。
提前安装监控系统,贴上离职标签
其实在几天前,就已经有上海网友曝光了与戴尔相关的裁员通知,被裁的具体部门不仅有位于中山公园的客户交付中心(CDC),还有专注技术研发的五角场工程中心(COE)。
部分员工拿到了 N+3 的补偿方案,入职仅 7 个月的员工可以获得 N+2 的补偿。
另外一名疑似内部员工分享了通知裁员的邮件。
这封邮件提到,戴尔在 9 月 8 日至 12 日组织最终沟通会,还提供时长三分钟的安全培训链接,以保障公司信息安全。
还有员工说,裁员前,公司会先给部分员工电脑装 "Windows Client 监控系统 ",之后这些装了系统的员工就会收到裁员邮件。
这怎么听起来有点像开盲盒?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戴尔第一次裁员了,过去几年,它一直在全球范围裁员。
2024 财年,戴尔员工总数较 2023 年减少 1.3 万人,降幅约 9.8%;
2025 财年裁员规模进一步扩大,超过 1.25 万人,为此支付的遣散费达 3.28 亿美元,员工总数最终从 12 万缩水至 10.8 万。
其中,戴尔在中国的工厂主要分布于厦门、上海、成都等地,2023 年高峰期时人数达 1.2 万,现在只剩下 5000 人。
对于裁员背后的原因,戴尔曾表示," 为应对个人电脑市场的持续低迷,并推进更广泛的成本削减战略 "。此次中国区裁员,大概率也是考虑到缩减成本。
具体来看,全球存储设备市场现在从卖硬件转为卖云存储。
以中国市场为例,2025 年云存储服务占整体存储市场的比例已提升至 27%,规模达 3240 亿元,预计 2030 年规模将突破 5000 亿元。
但是戴尔还在靠卖硬件赚钱,今年一季度,它的毛利率从 22% 降到 18.7%。
这次被裁的 EMC 存储部门和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本来是戴尔的传统优势业务,现在它们的市场竞争力一直在减弱。
所以精简人员后,可以让戴尔减少成本,把战略重点放在 AI 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上。
戴尔离不开中国
这次的裁员事件,让人想起上个月网上流传的戴尔《退出计划核心时间轴》,其中提到它计划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关停厦门、成都工厂。
消息一出,不少人猜测这与戴尔在中国营收骤降有关,不过该传闻很快就被辟谣了。
但从市场数据来看,戴尔近几年在中国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
在中国市场,前五厂商依次为联想、华为、华硕、惠普、软通动力,戴尔已被归入 " 其他 "。
要知道,2023 年时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能达到 8%,短短两年间的变化可见一斑。
对戴尔而言,倘若真的退出中国市场,其影响几乎达到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的地步。
目前戴尔在厦门、成都、昆山设有三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承担着全球 75% 以上的 PC 产能,而且并不是单纯的组装,还肩负着高端产品的测试、认证和定制化生产任务。
以厦门工厂为例,作为戴尔全球指挥中心,它需要负责统筹亚太地区的供应链调度,产线布局还涵盖从消费级笔记本,到企业级服务器的全品类产品。
此前据钛媒体报道,戴尔计划在 2025 年前将 50% 产能移出中国,但 Omdia 数据来看,今年东南亚地区的产能占比仅为 25%,厦门、成都工厂仍维持着 75% 的产能占比。
而且东南亚代工厂本身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不少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根本无法达到中国工厂 " 小时级 " 的响应效率,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即便加速扩产,也难以填补产能缺口。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 PC 市场的体量同样让戴尔难以割舍。2024 年中国 PC 出货量虽略有下降至 3970 万台,但 2025 年预计将恢复 3% 的增长,达到 4100 万台。
不管是核心产能的高度集中,还是庞大的市场基本盘,戴尔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早已深入供应链与营收格局。
•END •
欢迎点击科技每日推送视频号,看最新视频 ~
↓↓↓
易简传媒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 股票代码 :834498 ) ,旗下新媒体微信粉丝 2500 万 +,讲述各行业的精彩故事,欢迎大家关注以下账号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