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慧莹
编辑 / 子夜
9 月的初秋,高纬度的柏林街头已经有一丝凉意,但在柏林 Messe 展览中心,人潮涌动,热情不减。
2025 年 9 月 5 日,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2025)如期开幕。今年的 IFA 2025,吸引了全球近 2000 家参展商参与,预计观众规模将超 20 万人次。
这是一场以全球视角展开的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不仅是全球消费电子品牌 " 秀肌肉 " 的平台,更是下半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风向标。
今年的特殊性在于,IFA 迎来了第二个百年的开端,新的百年意味着新开始,具有着更划时代的意义。
图源 IFA 消费和电子家电展微信公众号
整个场馆内,AI 的含量很高。AI 智能体、AI 家电、AI 穿戴设备……和往年 AI 还处于营销卖点阶段不同,今年 AI 都开始落地,找到相应场景,正成为切实解决用户需求的工具。
这也呼应了 IFA 2025 的主题 "Innovation For All"。IFA CEO Leif Lindner 提到,今年展会主打 " 更具体、更实用 " 的 AI 应用。
众多品牌中,家电莫过于是 IFA 上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这个离消费链路更近的场景每年都堪称百花齐放。放眼望去,中国家电品牌的参与度空前之高,不仅有海尔、美的、海信等家电巨头,也有追觅、云鲸等黑马清洁品牌。
中国家电品牌站上 C 位,是这几年 IFA 肉眼可见的变化。从过去欧美和日韩掌握话语权,到如今中国创新成为焦点,IFA 对于中国品牌的意义更加落地,承载着中国品牌探索海外市场,开启全球化的重任。
中国彩电 " 卷 " 向世界,AI 成破局密码
和往年一样,今年 IFA,电视品类依旧占据重要位置。不只是因为电视是黑电品类的重点,更是因为电视革新性技术的出现。
逛完电视展区会发现,OLED 和 Mini LED 不再是品牌们宣传的重点,站在 C 位的是 RGB-Mini LED 技术,各家的主打产品都围绕这个技术展开。
中国品牌方面,海信展出了全球首款 116 英寸 RGB-Mini LED 电视,实现了 8000 尼特的超高亮度;TCL 带来的重点是新一代 QD-Mini LED 超大屏电视……
实际上,今年被称作是 RGB-Mini LED 元年。
今年 1 月,海信在 CES 发布 RGB 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并率先推出 116 英寸 RGB-Mini LED 电视 UX,这款产品于 4 月上市,成为该领域首款已量产机型,将 RGB-Mini LED 推向高潮。
图源海信微信公众号
早在 2004 年,索尼就提出过 RGB LED 技术理论,但受制于技术难题无法量产,海信的出现打破了行业疑虑,并引领了行业风潮。8 月以来,三星、索尼都相继发布配备 RGB-Mini LED 技术的电视,进入这场技术竞赛中。
和很多新技术一样,RGB-Mini LED 电视的出现也是受市场需求推动。这几年,全球彩电行业中,大屏化、MiniLED、AI 等高端化趋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电视的亮度、色彩技术都被推着向前走,质量更高的画质是电视最大的竞争点之一。
RGB-Mini LED 实现了从单色背光到 RGB 多基色背光、从二维控光到三维光色同控的跨越,形成了超大色彩空间、超高色彩纯度、超广色彩视角。最重要的,在 " 三超 " 支持下,红绿蓝三原色真正实现 " 红得正、绿得准、蓝得透 "。
除了 RGB-Mini LED,电视展区的 AI 含量也备受关注。
海信 116 吋 RGB - Mini LED 电视,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实现了从单色到三色背光的飞跃,更是凭借自主研发的两颗 " 芯 " —— 全球首颗 RGB 光色同控 AI 画质芯片与高性能 RGB - Mini LED 芯片,在显示技术的竞赛中拔得头筹。
与海信的技术路线不同,TCL 将重点放在了更偏向大模型训练的 AI 电视。依托自主伏羲 AI 大模型与 TSR AI 画质芯片,通过海量用户数据训练,伏羲 AI 大模型实现了设备统一接入、智能体管理、生成式 AI 服务等多层管理。
另一边,作为中国首家具备 OLED 模组自制能力的企业,创维在本届 IFA 上展示了由德国制造的 Primus 77SP OLED 电视。同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需求,创维还推出了适配卡拉 OK 场景的 Magic Sound TV 以及支持 AI 家庭健身的家用机型,进一步拓展了电视产品的使用场景。
从 IFA 2025 各品牌的展示可以看出,AI 技术已成为电视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它不仅提升了电视的画质、音质,更让电视从单一的显示设备,进化为能够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家庭智能中枢。
中国彩电企业在 AI 显示技术上的集体突破,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从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
AI 让家电智能再升级
围绕 IFA 2025 的主题——创新、互联、可持续,从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在 IFA 2025 的家电展区,智能家居无疑是主角。
走入中国家电品牌展区会发现,单一的爆品逻辑已经满足不了中国品牌的野心,各个玩家都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全品类竞争上。
在海信的智能家庭展区,基于星海大模型,海信打造了 AI 空气、AI 洗护、AI 美食、AI 能源、AI 服务五大垂类智能体,包含多种品类。
在空调品类中,海信展出 S Pro,搭载 " 智慧眼 " 技术,能精准识别用户位置与活动状态,据此联动温度、湿度与气流,实现 " 永不直吹、风随人动、分区送风 " 等个性化体感,将 "AI 舒适进万家 " 落地为可感知、可学习、可协同的真实体验。
同样是家电巨头,美的围绕 " 智慧生活 ",展出了面向北欧寒冬环境制热的 Raynor 空调,并将更多的 AI 能力放在了厨电品类上。
冰箱作为厨电的中心,往往以一个中枢形象出现,在 AI 赋能的背景下,冰箱承载了更多的智能联动。
美的展出了 Insta - Fit Master 系列冰箱,集成了 AI 驱动的冷却优化和食物过期追踪技术。冰箱内置摄像头可识别存入的食物,自动记录品类和放入日期,通过与 App 联动,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冷却优化,并智能追踪食物保鲜期,在食材即将过期时主动提醒用户。
拥有类似思路的还有海尔。IFA 上,海尔展示的冰箱搭载 AI 之眼科技,可以自动识别并记录食材种类、时间和位置等信息,同时配合内置的「AI-COOLING」,系统会结合实时识别温差,自动判断冷却策略。
同样是针对食品健康保鲜,TCL 冰麒麟磁鲜冰箱采用原创分子磁鲜技术,通过生物磁场深层调节,让食材进入休眠状态,可使果蔬保鲜时长至高 15 天,比普通冰箱延长 2-3 倍,肉类鲜味至高提升 4 倍。
依托于显示技术,海信在智能冰箱上搭载了 21 英寸超大屏幕,既是全屋家电的控制中心,还能根据用户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提供从采买、存储、烹饪到调酒的全流程智能服务。
巨头们都将重点放在全品类、AI 智能关键词的背后,是一个增长放缓的家电市场。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预计 2025 年全年零售额同比增速将放缓至 2.4%。
想要在存量市场寻求增长,多点开花是共识,更关键的是打造多品类联动的智能家居场景。这一背景下,今年 IFA,中国家电品牌有很多跨界选手。
追觅就极具代表性。今年 3 月份,追觅宣布从清洁市场布局大家电赛道,正式开启了跨界之旅。本次 IFA 上,追觅大家电及新品类矩阵在西南欧市场首发,共涵盖 14 个品类。
其中,大家电方面包括前不久在发布会推出的空调品牌 X-Wind。依托机械臂技术,当传统空调卷新风时,追觅用机械臂重构空调送风逻辑,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分区送风。
实际上,"AI+" 是行业大方向,让家电主动为用户服务,也是智能家居转型的关键。从 IFA 2025 上看,中国家电品牌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家居联动,而是打造 " 主动智能 " 和 " 个性化适配 " 的技术。
智能清洁产品 " 内卷 ",
中国品牌如何破局?
随着市场需求和受众群体的不断更新迭代,除了传统 " 三大件 " 是家庭的刚需,智能清洁家居愈加受欢迎。IDC 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 1535.2 万台,同比增长 33%。
作为电子消费的风向标,IFA 自然也少不了中国清洁机器人的身影。展区上,一场关于未来生活清洁助手的竞赛正在激烈上演。
本次展会上,智能清洁品牌云鲸以 "Flow in the Deep Clean" 为主题参展,从主题上足以窥见云鲸清洁产品的野心。
相比之下,扫拖机器人 Narwal Flow 是云鲸今年的新品,这款产品定位 " 活水履带洗机器人 "。以往扫拖机器人的震动式或圆盘拖布结构,触地面积小、拖布下压力弱,且在清洁过程中无法做到洗拖分离,导致脏拖布反复涂抹地面,造成二次污染。Narwal Flow 的履带热活水循环清洁技术之下,解决了这一痛点。
与此同时,MOVA 以 " 全维进阶,越级而上 "" 为主题,携旗下 12 大品类参展,其中智能清洁产品无疑是王牌。比如,MOVA 推出了首款搭载双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 MOVA SIRIUS 60,利用清洁机械臂可以清扫传统设备无法触及的极限死角,解决卫生盲区。此外,抓取机械臂能配合扫地机的 AI 视觉识别能力,对物品进行抓取和位移,实现 " 清扫 + 整理 " 双模式协同作业。
追觅则带来了全球首款仿生四足履带 " 飞跃 " 爬楼扫地机器人 Cyber X,凭借三段式履带结构,Cyber X 具备爬坡能力,拓宽了扫机器人的楼梯使用场景。
有的定位深度清洁,有的主打爬楼清洁,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不变的,让清洁产品服务于更细分的场景和人群,更大程度地解放双手。
想让清洁产品又快又好,离不开 AI 技术的支持。
像追觅的产品基本都搭载了 AI 导航与清洁技术,配合 AI 算法,扫地机器人能够快速、精准地绘制家庭地图,并规划最优清洁路径。在清洁过程中,机器人可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地面情况,自动调节吸力与清洁模式,针对不同材质的地面与污渍程度,提供个性化清洁方案。
图源追觅微博
云鲸的自动洗拖布基站也是基于 AI 技术形成。当机器人完成拖地任务后,会自动返回基站,将拖布放入清洗槽进行清洗与脱水,无需用户手动操作。
科沃斯的滚筒洗地机器人地宝 X11 则配备了 AGENT YIKO 小科智能体,不再局限于基础的语音控制,而是能够主动思考与规划,对空间感知、用户习惯识别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实现自主智能清洁。
如果说清洁机器人有清晰的落地场景和产品,那人形机器人作为热门赛道,在 IFA 多为概念产品和场景展示。
其中,海信研发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首次现身 IFA 展;美的人形机器人智能管家 " 美拉 MIRA" 强调与用户互动;TCL 在冬奥灵感滑雪乐园展示了分体式 AI 陪伴机器人 AiMe ……
其中,美的人形机器人布局的速度很快。去年,美的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今年 5 月初,美的自主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 美罗 " 正式投入工业场景应用。加上此次的美拉,美的拥有了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尽管具身机器人还在概念阶段,但行业有个不成文的共识—— CES 负责画饼,IFA 负责落地。换句话说,在 IFA,消费者和行业会看到更多务实的产品,而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也是 IFA 极具含金量的本质。
可以预测的是,智能机器人作为 AI 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正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力量。在这场竞赛中,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创新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正崭露头角。
纵观 IFA 2025,AI 已成为贯穿电视、家电智能化、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品类的核心技术主线。中国品牌在 IFA 2025 上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展示,更像是引领全球电子消费的风向标。
随着海信、美的等头部品牌已经实现了从 " 出口贸易 " 向 " 本土化运营 " 的战略转变,在欧洲多个国家市场份额位居前列,中国品牌在国际的话语权逐年升高。
AI 不再只是宣传标签,而是成为真正推动产品体验实质性跨越的核心动力。从智能清洁到厨电互联,从语音助手到自适应环境感知,中国品牌正在全球家电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理念。
(本文头图来源于 IFA 消费和电子家电展微信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