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天津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津农精品融资模式。这两天,在专属贷款的支持下,红瑶甘薯种植户就迎来了丰收。
这两天,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种植大户杨耀林,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种植面积的扩大,离不开杨耀林今年拿到的 300 万贷款。因为红薯每亩地的投入,要比普通农作物高上两三倍,资金需求大。今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出台 19 项举措,明确提到要创新 " 土特产 " 融资模式,农行天津市分行就组织各支行,针对不同津农精品,开发专门的贷款产品。宁河支行,就推出专门的 ?" 红瑶贷 "。根据红薯种植规模、销量等,综合测算可享额度,比一般种植类农产品贷款高出两到三倍。银行通过搭建大模型,做好风险防控。杨耀林用 300 万贷款,不仅扩大了面积,还新建了一处加工厂房。
包括 " 红瑶贷 " 在内,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的指导下,本市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奶牛贷、绢花贷等多款融资产品,扩大 " 三农 " 领域信贷投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