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鱼 09-09
辛芷蕾得奖后,内娱终于要变天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恭喜辛芷蕾,新鲜出炉的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凭借电影《日掛中天》,她成为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第三位摘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桂冠的华语女演员。

同时也是第六位拿下欧洲三大女主角奖项的华语女明星。

此结果一出,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浪。

有人祝贺大器晚成的辛芷蕾终于成为那个「国际巨星」。

有人觉得,她这波实属「弯道超车」,要飞升了。

还有人感慨,中国电影是不是又要在国际舞台大展风采了?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说法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

内娱 85 花格局要变了

不少人认为,辛芷蕾跻身国际影后行列后,对内娱 85 花群体有着不小的冲击。

这原本是对内娱现状的一种客观讨论。

但逐渐演变成充满硝烟味的战场,各种拉踩纷纷出现。

怎会如此?

咱们今天来聊一聊。

辛芷蕾得奖,85 花粉丝「开战」。

听起来好像有些离谱。

毕竟,一直以来人们在盘点 85 花时,鲜少有人会把辛芷蕾放入其中。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的「咖位」好像不够。

别的不说,先说长相,就与内娱大多数的顶流美女不属同一个风格。

所以,辛芷蕾很难被放进一条 85 花必走的道路——古偶。

古偶赛道上最吃香的几个类型,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美强惨的贵女、妖艳诡谲的妖人以及俏皮的少女 …… 好像都不是她的菜。

倒是《繁花》,拍出了她的独特风情。

她也曾开玩笑说,不知道自己还可以这么好看。

辛芷蕾出道并不晚。

2005 年就进入演艺圈,2011 年出演电视剧《画皮》。

之后,一直不温不火地演着戏。

在此期间,我们熟知的那几位 85 花们已经趁着流量上行,在内娱扎下脚跟。

直到 2016 年,出道已经十年的辛芷蕾才因为主演电影《长江图》真正闯入人们的视野中。

之后的 2017 年,更是她的高光时刻。

《绣春刀 2》与《如懿传》让观众彻底记住了她。

接下来时间里,辛芷蕾时不时会出演一些角色,却依然不是主角。

除此之外,她还在各种烂片烂剧中打转。

此刻,85 花已然已经成为内娱的顶梁柱。

转折点于 2023 年出现,电视剧《繁花》与综艺《花儿与少年》终于让辛芷蕾的热度开始上涨。

可即便如此,人们也不会下意识认为她是 85 花。

辛芷蕾与这一标签最近的两次距离,大概是《繁花》中与唐嫣同框,以及在《乔妍的心事》中与赵丽颖演对手戏。

不过,这两部戏已经是两位标准「85 花」的翻身、转型之作,而辛芷蕾依旧是陪跑一般的存在。

而商业价值方面,她也远不到 85 花的水平。

辛芷蕾虽然从 2017 年开始,就陆续与不少奢侈品牌有过商业合作。

但对于内娱市场来说,她远不是那个可以「扛收视」「扛票房」的人选。

正是因为这个「咖位」不足,辛芷蕾成为世界级影后,戳痛了一部分人。

就在辛芷蕾得奖的前几天,时尚杂志《Vogue》释出了 20 周年的女明星群封。

当时人们都在感慨这些女明星在一起模样太美好。

同时,站在 C 位的刘亦菲也非常夺目。

倒是关于一旁的辛芷蕾,没有多少讨论。

然而,威尼斯电影节一颁奖,事情发生了变化。

同样的封面再次在网上掀起讨论的热度。

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封面上多了些东西:

每一个女明星身上被网友 P 上了她们曾经获得过的奖项。

奖项标签被加粗、被改色、被放大,轻易之间就将曾经镶边的辛芷蕾拉到了大众视野中的 C 位。

从这一刻开始,她也成为搅动 85 花格局的黑马,卷入花朵粉圈的战场。

鱼叔观察这场「战争」几天后,发现「战火」主要集中在三个类型中:

第一,是自我破防型。

在这个类别中,又分为两个层次。

很多人发帖问:辛芷蕾,什么咖位?

小红书、豆瓣是这个集中爆发地。

这些问题表面上看着是在认真求问,但不知为何总是能让人体会到一丝微妙的气息。

话语的背后透露出一种「不是她这次得奖,自己就根本不知道辛芷蕾是谁」的酸味。

在这个基础上,「辛芷蕾即将飞升」的话语开始出现。

一些曾经质疑辛芷蕾「查无此人」的声音,也随之话锋转变。

类似于:拿到奖又怎样,不少也拿到过国际大奖的女明星,例如咏梅,回到国内不行还是不行。

毕竟自身并不存在扛戏的能力。

第二种,是攻击对家型。

在这个类别中,辛芷蕾变身为工具人,被其他 85 花的粉丝们用来攻击对家。

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

进行数据摆阵、热度对比、演技比拼等一系列阴阳拉踩的行为。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家才不会被挤掉。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大花被拉下场。

像是双冰,就有人借此嘲讽:努力闯美又怎样,还不是颗粒无收。

而周迅也成了重灾区。

因为网传《日掛中天》原本是想找周迅来演,但被拒绝。

再加上现在还没有完全褪去的「大如传」热度,不少人竟吃起了「嘉贵妃掌掴如懿」的瓜。

第三种,则是不认可型。

这种论调,主要是觉得辛芷蕾没有星味。

是一种对辛芷蕾本人的强烈否定。

虽然得奖了,但是背书的作品并不硬气,还拍过很多烂片。

更不要说一些商业资源,与巩俐、章子怡这种级别的女演员根本没有办法比。

以及,如果不是赵涛,她就不能得奖之类的。

当然,咱们也不能排除,这些舆论是其他粉丝故意为之的。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内娱现在但凡有一个女演员拿到什么奖,都会陷入到粉圈撕 X 的漩涡中。

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奖,只要你是「花」就会成为各家粉丝之间拉扯的对象。

在这样拉踩的声浪中,辛芷蕾作为一名华语女演员在国际电影节摘得影后桂冠这件事的本身意义,反而被消解了。

在鱼叔看来,这种现象是内娱一个最大问题的表现:

将一个演员的价值都禁锢在单一僵化的量化标准中,即「咖位」。

其实从两个具体的例子中就能深有体会。

一个是赵丽颖的部分粉丝,很热衷做「大字报」。

将赵丽颖得过几个奖、身上有什么代言、出演电影的票房几多、主演的电视剧收视率与热度如何等等都一条条罗列出来,告诉大家:

看,我们多厉害,多有含金量。

另一个则是,一条认真分析「大花之所以大花」的微博。

星味、时尚、奖项、作品成绩缺一不可才能飞升。

现在在内娱,评价一个演员是否成功基本上只有三个标准:

扛票房扛热度的能力、拥有代言的番位和是否具有星味儿。

前两个且先不提。

星味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玄学的东西。

又如何能具体下定义呢?

而这种僵化的评判标准,也让我想起了内娱关于演技的评价也是同样刻板。

甚至可以说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炸裂。

但实际上,对于演技的评判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存在。

对于演员的评判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视角。

就像辛芷蕾自己都没想到,王家卫之所以找她演《繁花》是因为看了《绣春刀 2》。

《日掛中天》的编剧也是因为在综艺中看到辛芷蕾不一样的气质才选择了她。

其实现在想一想,前两年辛芷蕾之所以能够抓人眼球,除了作品的加持外,根本原因还是她身上的那种「不一样」的色彩。

独具个人色彩的外表,在「预制菜」盛行的内娱,别有一番风味。

直言「我想红」「把欲望和野心写在脸上」。

从不避讳自己对于红的渴望。

更绝不掩盖内心「想要」的想法。

包括这次获奖后面对记者「能来到威尼斯电影节代表什么」的提问,她则直言「代表我很厉害啊」。

虽然像是开着玩笑的语气,但我相信,她应该从不认为自己能够站到这里有什么不对的。

因为正是这种要强的欲望,才让辛芷蕾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上。

行文至此,我们再回看辛芷蕾得奖时的感言。

为什么这段话能让那么多人动容?

就是因为是这么没「咖」的她,站在了星光璀璨的世界舞台上,大声说出:

不要怕,不要被限制,无论什么,就大胆去做。

最后,再一次恭喜辛芷蕾,成为世界巨星。

全文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辛芷蕾 威尼斯电影节 高光 巩俐 花儿与少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