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 26 年,当班主任 21 年,带教 11 届学生——对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张璇而言," 班主任 " 三个字是肩头挥不去的责任,也是从教的幸福感所在。
在张璇所带的班级,总会有一本班主任的 " 流水账 ",师生们用三言两句,写下班级的趣事、暖心事。
" 巧克力有不同的味道、形状,成分和品级也不同,但每颗巧克力都内心丰富,都是平等的,就像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 "" 虽然只跟大家相处了一周多,但你们的热情、真诚、可爱让我感到幸福。我默默告诉自己,这么好的娃,不要跟他们生气 " ……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看似 " 流水账 " 一样的师生沟通中,张璇渐渐走进了学生心里。
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摔了课本、情绪激动地说:" 老师们都觉得我不好,那我就坏给你们看…… " 张璇见状后,默默翻开班级 " 流水账 ",结合他在班级中的日常表现,多渠道了解其成长经历。她渐渐发现,这位同学之所以情绪失控,和原生家庭不无关系。
有一次,看到这位同学在劳动中表现积极,张璇立刻赞许道:" 你真是个好孩子。" 没想到,这个大男孩却红了眼眶,感慨地告诉张璇:" 自从上学以后,再也没人说过我是好孩子!"
男孩的这句话,也让张璇心疼许久。" 我心疼每一个不被‘看见’的孩子,所以我更加努力地通过带班,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好,点亮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今,张璇称得上是 " 老法师 ",但她却对班主任这份工作始终保持敬畏。
有件小事,她总是记在心里。那是刚工作几年时,对班主任工作自感有几分驾轻就熟的张璇,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挑战。那时,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严格管理班级,按自己的理想目标去 " 塑造 " 学生。没想到,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 你并不了解我们,最重要的是你也不想了解我们,你只是在以你的标准要求我们。我们知道你说的是对的,可我们不想按你说的做。"
学生毫不留情的批评,瞬间将张璇的 " 自以为是 " 击得粉碎,也促使她反思、改变。幸运的是,当张璇在教育之路上徘徊、求索方向时,她成为了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的学员。" 在基地学习的三年,我如同破茧之蝶。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倡导的‘目中有人’的教育理念,让我领悟了教师工作的真谛,学会了静下心来、聆听学生心声。"
这些年来,比起收获的荣誉,让张璇心头温热、视若珍宝的,是来自学生的评价。
前些年,也是一个教师节,那位曾经批评张璇不了解学生的女生,给她发来短信:" 张老师,我一直深深记得您对我的理解和倾听。如今我也是一名班主任,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用合适的方式爱学生,做一个‘用心’的好老师。" 得知自己的学生也成了照亮他人的微光,张璇无比欣慰。或许,教师的幸福,就蕴藏在这份薪火相传的温暖与力量之中。
" 班主任就是要扎根班级,做到‘目中有人’。" 在张璇看来,当一名胜任的班主任,就是要成为陪伴学生成长的同行者、价值的引领者。当然,做到这一点,实属知易行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