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医院精神科最难治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达 2.4%,然而,在现有多种药物组合治疗的情况下,仍有患者疗效不佳,更有 20% 左右的患者成为难治性强迫症。如今,这部分患者迎来新解——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 简称 DBS。通俗地说,就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纠正异常大脑电环路,从而改善精神症状。这一脑机接口应用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照进现实。
今年是我国 " 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也正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建院 90 年。记者从该院获悉,包括脑机接口在内,为回应当前时代需求,这一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已在推进深度转型:从以精神疾病防治为中心转变为以心理健康促进为中心,构建一个覆盖全人群、整合前沿科技的现代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探路 " 最前沿 ",脑机接口开启新生
开机,重启人生——这并非电影场景,而是在上海市精卫中心的真实案例。医生在首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大脑中植入了像头发丝一样的电极,而后开机,调整参数,让患者尽力走出强迫思维,找到新的 " 大脑舒适区 "。
" 我们一些患者已经开始了新生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告诉记者,经 DBS 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用量甚至停药。不仅如此,DBS 有不同的调控方式,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到院现场程控或远程程控。也因此,有人将这一脑机接口技术俗称为 " 电子药 "。
2023 年,上海市精卫中心作为全国首家精神专科医院,成功开展 DBS 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及双相障碍。当前,这类手术在全国多中心已完成 60 例,有效率达 70% 以上,部分患者实现 " 临床治愈 " 开启了采用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一系列难治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表示,医院正在构建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枢纽,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以难治性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治疗为代表,医院将持续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脑计划及多项国家级课题,引领从 " 首创探索 " 到 " 临床推广 " 的全过程。
看见 " 最迫切 ",医养新模式 " 托一把 "
老龄化社会滚滚而来,认知障碍是当前许多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摆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面前的一道新的大题。
如果记忆是一趟单程列车,有没有办法更早点筛查出认知障碍、让记忆丧失得更慢些?上海市精卫中心李霞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 " 黄金三分钟 " 认知智能筛查工具,已推广至全国 6 省市、40 万老人使用,大大提升早期筛查效率。该团队还牵头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特别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领域取得瞩目成果,推动新药试验及上市。
早在 2019 年,李霞团队就首创成立了 " 爱夕医养联盟 ",这一医养结合公益新模式将早筛等关键技术融入养老院、社区等更广大的应用场景。
" 这些年,一些养老院推进‘认知症专区’建设,认知症照护也是很多家庭的现实需求。但不少养老院发现,把大量人力扑到这个专区似乎依然捉襟见肘,他们的照护有爱心、关心、耐心,但独独缺乏技术。这时候,医疗得出手。" 李霞介绍," 爱夕医养联盟 " 逐步构建覆盖长三角的医养服务网络,建立联动社区、养老院、医院的 " 红绿灯 " 双向转诊机制,给养老院尽力 " 托一把 ",让家庭 " 松一口气 "。
照见 " 最广泛 ",构筑社会心理充电站
有数据显示,上海市民心理健康素养从 7% 提升至 20%。如何照见最广泛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沪上,被广大市民俗称为 "600 号 " 的上海市精卫中心,其服务内涵也在持续拓展,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在 " 精神心理疾病防胜于治 " 的理念引领下,"600 号 " 已逐步构建起三级健康促进网络,全面提升市民心理健康素养。当前,由上海市精卫中心牵头,本市已实现 " 市 - 区 - 街镇 " 三级心理健康促进网络在全市 16 个区、216 个街镇的全覆盖。强化高危人群干预,由该中心牵头的 "962525" 心理热线提供 7 × 24 小时全天候服务,累计接听超过 18 万通来电,成功干预高危个案 2700 多起,默默守护这座城市的心灵健康。
在此期间," 宛平南路 600 号 ""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 等文化品牌效应凸显。与此同时,医院还通过搭建多维传播矩阵,进驻 B 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亚洲首条精神专科医院患者艺术科普画廊—— "600 号画廊 ",与出版社、专业博客等合作推出跨界文创产品,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市民生活场景。
" 我们的服务已超越医院围墙,尽力延伸至社会多场景,为企业员工、学校师生、社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筛查、讲座与培训,成为无数人困境中的心灵充电站。"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肖俊杰表示,覆盖全人群的服务新模式是一次理念的重塑和体系再造,打破传统以治疗为核心的单一模式,转向健康心理促进中心。这一系列全新工作服务于上海市精卫中心的全新转型逻辑,即打造为精神疾病防治的主力军、学科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学科创新的主平台、社会心理服务的主枢纽,主动构建 " 友善融合、人人享有 " 的社会心理健康生态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