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打开手机,在平台上选择时段与课程,专业的体育教练便会按时带着教具上门,为学员提供个性化运动训练,运动场地往往就在小区周边。
这种被称为 " 体育外卖 " 的服务模式,正成为一些家长的选择。
训练也能 " 点 " 到家?
9 月的一天,张骁收拾好满满一书包的教具,前往北京西城区,准备给三名四年级学生上一节体测成绩提升课。
孩子们站成一排,显得有些拘谨。张骁告诉孩子们这只是一堂 " 趣味体育课 ",并与他们逐一击掌,随后以一组热身折返跑训练开始了当天的课程。
(张骁正在 " 外卖体育 " 课上指导学生动作 / 央视网记者摄)
张骁是一名职业体能教练,业余时间在体育上门服务平台上接单后,上门指导青少年提升体测成绩、专项运动等,有时也承接儿童减脂训练课程。
市面上这类体测成绩提升课,每节课时长在 1~1.5 小时,价格 100 元至 300 元不等;若采取团课形式,每节课每人价格可低至 50 元。
课程前半部分,张骁先示范特定动作,再由孩子们同步完成。他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这有助于帮助孩子在第一节课中建立标准的动作模式,纠正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姿势和发力问题," 这样在后期进入课程的强化阶段时,孩子们会适应得更快,训练效果也更扎实 "。
课程进行到后半段,张骁引导孩子们通过教具完成一些蹦、跳等基础动作。造型小巧、颜色鲜艳的教具引得路人驻足围观,他们好奇地询问是否 " 在开展什么活动 ",有些人还会进一步咨询课程详情。
这种 " 外卖 ",因何被需要?
" 体育外卖 " 热,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教研室副教授李耀章追溯道:" 在我们学校,十几年前就有学生用这种方式创业。华东师范大学也曾为本校学生设立家教中心,旨在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机会。2015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有 2000 多位家长预约过体育类家教。"
" 但这一服务真正开始出现需求快速增长是在 2020 年后。" 李耀章补充道,《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 强化体育评价 "" 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
随后,各地中考体育分值有所提高,如,云南省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至 100 分。北京市也于 2021 年出台《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其中提及在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体重指数、肺活量、50 米跑、坐位体前屈、1 分钟跳绳、1 分钟仰卧起坐等。
体育成绩权重不断提高,青少年提升体能的需求大增," 体育外卖 " 行业发展就此驶入快车道。
三年前,谷晴经朋友介绍入驻一家平台,成为一名上门体育教练。刚入行时,她主要通过平台获取生源," 勾选自己能胜任的课程类型后,平台会主动派单,完成课时就有报酬 "。后来,一些老客户会主动越过平台直接联系她上课,谷晴的接单模式逐渐从平台接单转向个人接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谷晴发现部分家长急于求成:" 假如 9 月 17 日考试,家长 8 月份才开始着急,恨不得让孩子每天练。" 一位家长带着上六年级体重已达 160 斤的孩子找到了她,希望通过短期训练让孩子提升体测成绩,谷晴只能尽力而为。一节课后,这名学生在六年级的体测中刚好拿到了 80 分,达到了良好成绩(成绩达到良好,可以计为满分)。家长十分满意,一直向她表达感谢。
" 这种订单在中考体测前夕会格外多。" 面对类似的要求,谷晴无法照单全收," 我会先给孩子做基础测试,针对孩子的身体状况看短期内能否达成他们期望的效果,如果不行只能和家长沟通,让他们降低预期。"
(在谷晴课上上球类课程的孩子们 / 受访者提供)
除了应试需求,也有家长出于其他原因为孩子点 " 体育外卖 " ——减重、改善视力、提高孩子运动兴趣……谷晴注意到,一些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 家长们都很着急,希望通过户外活动改善孩子的情况 "。
安玥的儿子 4 岁了,近期她也正打算为孩子叫一份 " 体育外卖 ",她认为这种上门的体育训练服务,解决了双职工父母因工作繁忙而缺乏时间陪伴孩子的问题,打破了体育培训必须依赖场馆的传统观念。" 这种方式省去了家长来回接送孩子上课的时间,也不需要迁就老师的时间,孩子还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个性化训练,有助于培养兴趣、提升运动能力。"
背后的隐忧
与其他野蛮生长的新业态类似," 体育外卖 " 行业也存在着隐忧。
早在 2021 年 12 月,国家体育总局就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文规定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应持有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等 6 种证书中的至少一种。
但家长在面对个人接单式的 " 体育外卖 " 时,往往对教练的资质认定缺乏清晰认知。安玥称,有些教练会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证书,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哪些真正能够证明其专业能力,也不清楚如何验证证书的真伪。
某上门体育服务平台创始人陈学利关注到这一问题,教练申请入驻平台时,需要通过他推行的 " 身份证 + 资质证书 + 教学案例 + 人脸识别 " 的四重审核。" 现在每天在后台申请入驻平台的教练少时有几十人,多时有上百人,但入驻通过率大概只有 20%,因为许多教练都不具有资质证书。"
此外,李耀章指出,场地需求与体育培训项目密切相关,目前大多数 " 体育外卖 " 的训练场地设在小区空地、公园或街心花园里,这类场地往往缺乏专业运动场所应具备的减震、防滑及安全防护功能,易导致 " 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为学生埋下安全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上门教练筛选出适合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
学生在课上的安全问题是另一大隐忧。谷晴回忆,在自己的一堂课上,两名孩子在运动过程中相撞," 一个孩子侧身摔倒,擦掉一大块皮,医药费花了 4000 多元 "。事后,她反思了自己当时的环节设计,承认 " 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并购买水果等食品向学生家长赔礼道歉,家长也没有进一步追究。
但即便意识到 " 运动损伤不可避免 ",谷晴仍表示一般不会为学生购买意外保险。" 为学员购买保险对我来说不划算。" 她算了一笔账," 因为我收费较低,拼课的客户也比较多,购买保险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屹认为,上门体育教练与家长之间构成劳务合同关系,教练应提供符合承诺的专业服务," 首先应具备授课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有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第三须甄别场地和教具的安全性,有意识规避风险 "。一旦发生学生意外受伤的情况,教练若未尽到专业服务方面的义务,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且不适用自甘风险的法律规则。" 上门教练看似自由的工作性质背后,也意味着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程屹进一步指出,与家长协商,以何种形式为孩子购买商业保险,是避免纠纷、保障安全不可或缺的一步。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 3.67 万亿元,年均增速 10.3%。其中,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的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 2020 年的 68.7% 增至 2023 年的 72.7%。
谷晴已教授过上百名学员,课程范围从最初的提升青少年体测拓展至成人游泳、体态矫正等,课程报名依旧火热。
" ‘体育外卖’能够促成上门教练与学生家长之间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但因当前授课质量良莠不齐而大部分家长较难评价培训质量,难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李耀章建议,在场地规范问题上,可以增加公益性体育场地供给,同时可以推动学校场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逐步开放,拓宽学生锻炼空间。
(张骁通过教具引导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 / 央视网记者摄)
陈学利也表示,平台入局 " 体育外卖 " 行业,需承担起相应责任,在教练 " 品控 " 上不应 " 唯证书论 "。平台除凭借证书初步判断教练资质外,也应关注其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练资格进行综合考量。
" 我们同时也呼吁多部门就‘体育外卖’等体育服务的发展进行调研,围绕体育场地供给、师资培养、培训质量保障、安全保险和家长引导等提供支持,在充分满足孩子们体育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促进行业长足发展。" 李耀章补充道," 个人教练也应有意识地约束自身行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了解并获取相关资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共同构建安全、规范、可信赖的体育服务环境。"
(应受访者要求,谷晴、安玥为化名)
乙巳年
七月十九
2025-09-10
监制:李绍飞、王敬东
记者:杨绎霏
审校:孟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