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iPhone 17倒反天罡!Pro竟给标准版和Air做“配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大模型之家

北京时间 9 月 10 日凌晨 1 点,作为科技圈最具仪式感的 " 春晚 ",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用黑眼圈与咖啡,去交换那一份最鲜活的科技多巴胺。

今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苹果 CEO Tim Cook 用一场信息量爆炸的发布会,给出了他的回答。这不再是那个被戏称为 " 精准控制刀法 " 的苹果,而是一个在产品定义上,显露出几分 " 反叛 " 与 " 阳谋 " 的挑战者。

从挤爆牙膏的标准版iPhone 17,到薄如蝉翼的iPhone 17 Air;从散热与影像双双突破的iPhone 17 Pro,再到悄然进化的Apple WatchAirPods Pro3苹果似乎正在用一套 " 组合拳 ",重新定义其产品矩阵的边界,也试图以此,去回答那个萦绕在所有人心中许久的问题:苹果将走向何方?

iPhone 17:"标准版"的非标准野心

长久以来,苹果标准版 iPhone 的宿命,似乎就是作为 Pro 版本的 " 绿叶 ",用功能上的取舍,来凸显 " 专业 " 的价值。然而,iPhone 17的 " 挤爆牙膏 " 式登场,却像是对这一"祖宗之法"的公然挑战。

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 ProMotion 技术的下放。当那块丝滑的 10-120Hz 自适应刷新率屏幕,连同 AOD(Always-On Display)功能,一同出现在 iPhone 17 标准版的规格表上时,你几乎能听到发布会现场与无数屏幕前的惊叹声。这不仅是对用户呼声的正面回应,更是苹果自身产品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向。它意味着,标准版与 Pro 版之间那道最核心的体验鸿沟,正在被主动填平。

这块 6.3 英寸的屏幕,不仅刷新率向 Pro 看齐,边框也收得更窄,并且全系标配了过去只在高端显示器上才多见的 AR(Anti-Reflection)抗反射涂层。这一细节的提升,对于日常户外或强光下的使用体验,将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善。

这意味着,在你夏天玩手机发热屏幕强制降亮度时,你终于可以勉强看清屏幕了……

影像系统同样迎来了 " 越级 " 提升。主摄像头升级至 4800 万像素,并搭配了一颗同样为 4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

但真正的点睛之笔,在于那颗全新设计的前置摄像头。苹果出人意料地采用了一块定制的1:1比例的方形传感器,其精妙之处在于,即使用户在竖持手机自拍时,也能捕捉到更宽广的横向画面,彻底告别了多人自拍时总有人出镜的尴尬。同时,它也支持了 Center Stage(人物居中)功能,让视频通话时的体验更加智能。

在性能上,iPhone 17 搭载了全新的 A19 处理器,采用 6 核 CPU 与 5 核 GPU 的配置,性能相较于 iPhone 16 上的 A18 处理器提升 20%。虽然相较于 Pro 版本在 GPU 核心数上有所保留,但其性能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已然是绰绰有余的 " 性能怪兽 "。

如果说 ProMotion 的下放,显然是苹果 " 违背祖宗 " 的第一个决定,那么存储容量的调整,则是第二个。iPhone 17 标准版直接取消了 128GB 的选项,从 256GB 起步。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实则精准地切中了当下用户面临的 " 存储焦虑 "。在高清视频、大型游戏和海量照片面前,256GB 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为从容的起点。

全新系列:iPhone 17 Air

当标准版不再 " 标准 ",一个全新的物种便应运而生—— iPhone 17 Air。

这并非简单的 " 青春版 " 或 "SE",而是一个承载了苹果对未来形态探索的全新系列。前后超瓷晶玻璃,搭配亮面钛合金边框,共同勾勒出它极致纤薄的轮廓。5.6毫米的厚度,165克的重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带来的是一种近乎 " 无感 " 的轻盈握持体验。当你将它握在手中,那种久违的、科技与人文精妙结合的质感,仿佛让人回到了 iPhone 4 的经典时代。

为了实现这种极致的轻薄,苹果在内部空间上做出了极为苛刻的取舍。它搭载了一颗 " 残血版 " 的 A19 Pro 处理器(6 核 CPU、5 核 GPU),性能与标准版 iPhone 17 看齐。同时,它首次搭载了苹果自研的 Apple C1X 基带芯片,以及全新的 N1 WiFi 7 +   蓝牙芯片,在连接性上实现了全面的自我掌控。

作为 iPhone Air 版最大刀阔斧的取舍,受限于超薄的体积,来自于它仅采用了一颗 4800 万像素主摄像头,虽然可以实现等效 2 倍的光学品质变焦效果,但是仍然成为了 Air 系列不得不面对的一大短板。

而 iPhone 17 Air 最激进,也最具争议性的决定,莫过于彻底取消实体 SIM 卡槽,全面拥抱 eSIM。发布会上,苹果高管 John Ternus 花了相当长的篇幅,阐述 eSIM 带来的便捷与安全优势。并强调,苹果已与全球各地的主要运营商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动 eSIM 的普及落地。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就在发布会前夜,中国联通官方的 " 我的 eSIM" 公众号,悄然更名为 " 联通 eSIM",这无疑为 iPhone Air 在国内的 eSIM 支持,埋下了一个的伏笔。

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压缩,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个更大的可能性——为明年或将登场的折叠屏 iPhone 探路。iPhone 17 Air 在材料、结构和内部堆叠上的大胆尝试,或许正是苹果在正式进入 " 折叠时代 " 前,一次重要的技术验证与市场预演。

虽然超薄的机身 + 亮面钛合金边框确实让 iPhone Air 的外观增色不少,但是充电的 USB-C 接口不居中这件事,多少还是有点劝退强迫症……

Pro"散热""变焦"焦虑

如果说标准版与 Air 系列是在重塑产品矩阵的腰部力量,那么 iPhone 17 Pro 系列,则是在坚定地向上探索技术的 " 无人区 "。而这一次,苹果选择直面的,是长久以来困扰Pro用户,也是竞争对手最常用来"攻击"的两大焦虑:散热与变焦。

发布会上,苹果将VC均热板散热技术作为了iPhone 17 Pro的第一个亮点,这在苹果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项在安卓手机,尤其是游戏手机上早已普及的技术,终于在苹果这里终于迎来了首次搭载。通过 VC 均热板将 A19 Pro 处理器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至铝合金中框,再高效地散发出去。

这套全新的散热系统,所服务的正是那颗 " 满血版 " 的 A19 Pro 处理器。与标准版和 Air 不同,Pro 版本的 A19 Pro 拥有完整的 6 核 CPU 与 6 核 GPU,苹果宣称其综合性能相较于 iPhone 16 Pro 提升了惊人的 40%。这意味着,在更强的散热系统加持下,iPhone 17 Pro 将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峰值性能,无论是运行大型 3A 游戏,还是进行 4K 视频剪辑,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流畅体验。

解决了"发热"的焦虑,苹果将矛头指向了"变焦"。iPhone 17 Pro 的影像系统迎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正面是与 iPhone 17 同款的 4800 万像素 Center Stage 摄像头,而背面的三摄系统,苹果采用了34800万像素融合镜头。其中,长焦镜头的放大倍率从5x下调至4x,但可以通过In-Sensor Zoom的方式实现8x的光学品质变焦。

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三颗不同焦段的 4800 万像素传感器协同工作,实现了从 0.5 倍到 8 倍的连续光学变焦。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几个定焦镜头之间的生硬切换,而是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度融合,在这一焦段范围内,都能提供接近光学品质的清晰画质。

除此之外,标准版和 Pro 版本的充电速度,也从 20W 提升到了 40W(Air 版仍为 20W)。

iPhone 17 Pro 与 Pro Max 在核心体验上保持了一致,主要的区别依然在于屏幕尺寸与电池续航,但与标准版而言,最大的区别则更多在长焦性能与传输速率上(仅 Pro 和 Pro Max 拥有 USB 3 的接口,标准版和 Air 为 USB 2)。可以说,这一代iPhone 17 Pro系列用最"笨拙"也最有效的方式——用影像方面的堆料来创造溢价,回应了市场的期待。

Apple Watch 全系更新与 AirPods Pro3

在 iPhone 的光环之下,Apple Watch 与 AirPods Pro3 的更新同样精彩。

Apple Watch Series 11将健康监测的边界,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它首次加入了对高血压征兆的检测功能。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直接测量血压,而是通过持续监测各项体征数据,来提前预警潜在的高血压风险,这对于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同时,全新的睡眠水平检测功能,能够为用户的睡眠质量进行打分,并提供改善建议。

在硬件上,Series 11 的面板耐刮程度提升至前代的两倍,并且终于加入了对 5G 网络的支持,使其作为独立通讯设备的能力大大增强。续航也提升至 24 小时,基本告别了一天一充的尴尬。

Apple Watch Ultra 3则是在极限探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换上了可视角度更大的 LTPO OLED 显示屏,加入了对卫星通讯的支持,让用户在没有蜂窝网络的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联系。续航时间更是延长至 42 小时。

即便是入门级的Apple Watch SE,也获得了堪称 " 史诗级 " 的更新:支持 AOD、支持 5G、支持手腕温度检测,还支持 10W 快充,充电 15 分钟即可使用 8 小时。这一系列的升级,让 SE 的性价比瞬间 " 拉满 "。

作为苹果穿戴生态的另一极,AirPods Pro 3则在降噪与智能上,实现了双重突破。

官方宣称,其主动降噪效果达到了 2 代的两倍。更令人兴奋的是,它深度集成了 Apple Intelligence,支持基于本地模型的实时翻译功能。这意味着,在海外旅行或跨语言交流时,AirPods Pro 可以成为你的私人同声传译,且整个过程在本地运算,无需担心隐私泄露。

遗憾的是,由于同声传译功能深度依赖 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国内应该是短期内用不上了……

此外,AirPods Pro 3 还支持 IP57 级别的防水、新增了心率检测功能、并对耳机外形进行了微调,以实现更稳固的佩戴。主动降噪模式下的续航也提升至 8 小时。提供多达五套不同尺寸的耳塞套。

加量不加价的狂欢,与无法落地的"AI"

最后,让我们用一张图来对比三款iPhone 17系列的主要差异点,以及各版本的价格。

价格方面,几乎所有产品线都延续了" 加量不加价 " 的策略,甚至在存储翻倍的情况下,维持了与上一代相同的起售价。这无疑是苹果近年来最具诚意的一次定价,也展现出其在面对竞争对手竞争推出更大容量手机的当下,苹果虽面临的竞争压力。

根据发布会信息,AirPods Pro 3发布会后已开启预售;Apple Watch全系新品将于北京时间911日早9点开启预售;iPhone新品则在北京时间912日晚8点开启预售。所有产品均在919日早8点正式开售。

然而,在这场硬件的狂欢盛宴背后,一个熟悉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心头。

发布会结尾,苹果再次展示了 Apple Intelligence 的强大能力,以及一系列基于云端健康数据分析的深度功能。但紧接着,一行小字提醒我们,这些功能,以及 Apple Watch 上新增的高血压征兆检测等核心健康功能,因为需要通过当地监管机构的审批,大概率将再一次与中国大陆市场无缘。

这几乎是去年 iPhone 16 发布时场景的重演。去年在介绍 Apple Intelligence 时,苹果给出的承诺是 " 未来可期 "。但一年过去,当 iPhone 17 都已经发布,我们所期待的那个 " 未来 ",却依旧未能到来。

苹果用无与伦比的工业设计、强大的硬件性能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构建起一个令人难以抗拒的硬件产品力。但在另一面,那个由人工智能和健康数据驱动的,代表着苹果未来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与服务生态,却因为一堵无形的墙,始终无法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第一时间想要入手新机的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我们买到的,是一部硬件上登峰造极的 iPhone,但它是否拥有完整的 " 灵魂 "?

对于那些期待苹果最新的软件功能的用户而言,那句曾被我们用来调侃的"未来可期未来买",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忠告。苹果的自我革命已经开始,但革命的成果,何时才能真正属于每一个人?我们仍在等待答案。

(文中所有图片及信息均来自 Apple 中国官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r airpods pro 春晚 多巴胺 apple watch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