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9 月 6 日,在蓟州区东二村国网 " 电力爱心教室 " 内,由国网天津蓟州公司与国网天津城东公司共同举办的 " 开学第一课 " 顺利开展。
据悉,此次 " 开学第一课 " 活动以国家电网 " 电力爱心教室 " 为载体,该公益项目由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共同实施,旨在改善中小学生的教育环境、补充教育资源,对符合受益条件的学校实施照明改造,并开展各类电力知识宣讲活动。
活动中,城东公司青年讲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电力 " 双碳 " 思政课。通过讲述 " 一度电的故事 "" 这里有座低碳城 " 等科普故事,让孩子们从电力发展史中感受国家富强历程,深入理解 " 双碳 " 目标及其重要意义,并学习日常节能减排的小窍门。
青年志愿者在课堂中鼓励学生:" 这是我们电力人落实‘双碳’目标的实际行动,希望大家也能从生活中做起,节能降碳,共同为祖国的绿色未来贡献力量。" 现场还发放了《" 双碳 " 在身边》宣传页和 " 双碳 " 实践任务卡,用漫画等形式直观展示何为 " 双碳 "、如何践行 " 双碳 ",引导学生争做节能减碳小先锋。
蓟州公司 " 大山里行走的红马甲 " 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则担任 " 电力安全教师 ",以国网 " 电力爱心教室 " 标准化课件为基础,带领孩子们跟随 " 电小宝 " 一起探索电力基础知识和常见用电场景。
"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多少?"" 手湿的时候能不能触碰开关?" 这些互动问题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志愿者们通过生动讲解,配合 PPT、动画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在校、在家、在户外等多种情境下的安全用电常识,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 " 变废为宝 " 手工课环节,孩子们以 " 大鱼海棠 " 为主题,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志愿者们引导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转化为有用的艺术品或实用品,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更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节能降碳的理念。
" 我要把这个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告诉他们以后不要随便丢东西,很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高兴地说。
蓟州公司 " 大山里行走的红马甲 " 志愿服务队队长苏朝阳表示:" 我们将持续通过电力知识传递希望,加大电力‘双碳’与安全用电宣传进校园的力度。" 据统计,自 2017 年起,蓟州公司已连续七年为乡村儿童开展志愿服务超过 200 次,累计覆盖学生超过 7000 人次。(津云新闻记者 白思婕 通讯员 马昕宇 王少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