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石家庄一家面馆因推出 " 茅台配板面 " 套餐成为网络焦点。该套餐定价 46 元,包含一碗 8 元的板面和一杯 38 元的 53 度飞天茅台(10 毫升)。该套餐有两种品尝方式,一种是把酒倒在碗里拌面,吃酱香白酒味的面;另一种是倒满一杯酒,吃面、喝酒分开。店家表示,此举属于 " 微亏引流 ",以每瓶茅台的市场价计算,每杯约亏 1 元。他们强调酒品保真," 假一赔十 ",并主动防范酒驾,对开车前来消费的顾客不予销售含酒套餐。
茅台象征着高端与稀缺,板面则带有市井气息。二者结合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迅速引爆社交网络。整瓶飞天茅台价格高昂,往往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 38 元一小杯就极大降低了品尝门槛,契合了年轻人 " 花小钱、体验奢侈 " 的心理。从酱香拿铁到茅台冰淇淋,再到今天的 " 茅台板面 "," 反差感 " 俨然成为流量密码,也是 " 体验经济 " 的一种典型演绎。
从传播与营销层面来看,这是一次低成本、高回报的经典操作。面馆以有限的让利换来大幅度曝光与客流量增长,实现 " 四两拨千斤 "。社交媒体上," 打卡尝鲜 " 的呼声远多于对口味合理性的质疑,说明其卖点并非美食本身,而是话题性与传播价值。
然而,热潮之下,仍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首先,此类营销是否具备可持续性?重辣重油的板面与酱香型白酒是否真能风味相融?当顾客猎奇心理逐渐退去,面馆终究要回到口感、性价比与服务的竞争中来。如果产品竞争力不足,仅靠营销爆点很难避免 " 昙花一现 " 的命运。
其次,该营销行为是否获得茅台官方的授权?近年来,茅台集团对其商标使用及品牌联动的管控日趋严格,此类 " 拉郎配 " 营销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茅台曝光度,但也可能逐渐拉低茅台苦心构建的高端品牌形象。从法律层面看,未经授权使用商标进行营利性活动,存在明显的侵权风险,一旦被追责,小店或将面临巨额赔偿。
在餐饮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 被看见 " 固然重要,但此前诸多网红餐厅由盛转衰的案例不断印证,营销可以为品牌打开市场的大门,但想真正登堂入室,必须靠硬实力。只有当产品与体验真正支撑起话题时,创新才可能持续散发魅力。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该面馆承诺保真、防范酒驾,在博取关注的同时并未丧失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
对消费者而言,在追逐热点、打卡尝鲜的同时,不妨多一分理性:撇开营销的光环,那一碗面,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口味?(评论员 宋学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