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重磅警告,连续 5 年的通胀预测失误显示发达市场央行和投资者严重低估了通胀的持续性。这种持续的预测失误和通胀超调可能最终动摇市场信心,推高长期通胀预期。
9 月 10 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全球经济研究部门在最新研报中指出,2025 年发达市场核心通胀率预计将达到 3%,这意味着通胀将连续第五年大幅超过 2% 的央行目标。
尽管各国央行每年都预测通胀将在次年回落,但现实一再证明这些预期过于乐观。美联储表现尤为突出,自 2021 年以来,其一年期前瞻性核心通胀预测已累计上调 10 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称,尽管连续五年出现显著的通胀超调和重复的预测错误,市场仍然给央行在控制通胀回归目标方面打出高分。而且,该行特别强调了 " 五年魔咒 " 的风险。历史经验显示,持续的通胀偏离可能在五年后开始影响长期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通胀连续五年超预期,意味着利率可能维持高位更长时间,央行独立性面临威胁,而通胀预期 " 去锚 " 风险正在上升。摩根大通给出 45% 概率出现粘性通胀,仅 40% 概率出现经济衰退。
央行预测 " 全军覆没 ":五年连续失误
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发达市场央行在本轮经济扩张期间的通胀预测表现 " 不及格 "。平均而言,各国央行在过去五年中低估核心通胀约 1 个百分点,实际通胀水平较目标超出 1.5 个百分点。
其中,英国央行的表现最为糟糕,平均预测误差达 1.8 个百分点,实际通胀较目标的平均超调幅度高达 3 个百分点。作为全球经济核心的美联储,其预测误差平均为 1.3 个百分点,通胀超调幅度约 2 个百分点。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预测失误模式在 2025 年似乎将延续。根据目前的追踪数据和摩根大通的预测,美联储、英国央行、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的核心通胀再次面临超出年初预期的风险。
其中,美联储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受关税冲击影响,核心通胀(PCE 和 CPI)预计将较年初预期高出整整 1 个百分点。
市场 " 选择性失明 ":长期预期岿然不动
尽管面临五年连续的通胀超调和央行预测失误,金融市场对央行重新控制通胀的能力依然给出 " 高分 "。
基于市场的 5 年期 5 年远期通胀互换显示,长期通胀预期自疫情前以来仅温和上升,这主要是对此前近十年低通胀环境的修正。
对美国、欧元区和英国而言,5 年期 5 年远期通胀互换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曾下降 50-125 个基点。截至 8 月,这些指标已完全恢复并回到危机前水平。
摩根大通认为,至少从这一指标来看,央行在反通缩方面的信誉保持得 " 异常强劲 "。
该行认为,过去三年中,美国和欧元区的长期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而英国的相应预期下降了约 40 个基点。这种稳定性为央行提供了宝贵的政策空间,但也可能掩盖了潜在的风险。
" 五年魔咒 " 逼近:历史教训不容忽视
摩根大通特别关注 " 五年魔咒 " 现象,即持续的通胀偏离可能在五年后开始影响长期预期,美国家庭调查数据已显示出警告信号,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中的 5 年期通胀预期近期出现跳升,这可能表明通胀预期正变得不那么稳定。
该行认为,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历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后危机扩张期间,美国核心通胀大幅下降并长期保持低位。
在后危机扩张期间,1 年期 1 年远期通胀互换在 2009 年末暴跌,并在整个扩张期保持低位。长期预期最终在大约五年后开始下破,在 2014 年至 2015 年期间下降近 100 个基点。
虽然长期通胀预期保持锚定,但近期通胀预期(以 1 年期 1 年远期通胀互换衡量)急剧下降。该行将这种近期远期通胀预期称为 " 突出性 " 指标,认为如果持续处于异常高位或低位,可能开始渗透到长期预期中。
当前的不同之处在于,尽管通胀目标连续五年大幅超调,1 年期 1 年远期通胀互换除了在 2021 年和 2022 年的跳升外,仍保持良好锚定。因此,这种 " 突出性 " 动态是否会像后危机扩张期那样发挥作用,只是方向相反,尚不明确。
政策独立性面临挑战:通胀风险雪上加霜
摩根大通警告,当货币政策制定的独立性受到政治影响威胁时,重新锚定预期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报告特别提到了特朗普总统最近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以及他威胁撤换主席鲍威尔的举动。加拿大央行行长 Macklem 最近指出:
" 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公众对央行的信心以及我们提供价格稳定能力的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展望未来,摩根大通维持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为 40%,主要风险来自贸易和移民政策对需求的拖累。然而,在基准情形下,通胀构成的风险同样显著。
该行认为,在没有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风险偏向于又一年的粘性高通胀,特别是对美国而言。
摩根大通的情景分析显示,粘性通胀的概率高达 45%。在这种背景下,预期可能向上转移,有效地用更持久的贸易条件恶化替代暂时性供应冲击。
虽然迄今为止这种情况尚未发生,长期通胀预期仍保持良好锚定,但在经历五年显著超调后,家庭和企业可能最终开始质疑央行对价格稳定承诺的可信度,并开始将更高的通胀预期嵌入名义合约中——包括工资合约。
一旦工资和价格开始同步上涨,重新锚定预期的任务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是从 1970 年代学到的代价惨重的教训。摩根大通称,这意味着需要为利率 " 更高更久 " 的环境做好准备,而非市场当前预期的快速宽松周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