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 前天
原子化的上海年轻人,把笑声留在咖啡馆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咖啡馆里的别样生活。

如果要问狗狗界如今谁是第一网红,绝对非 " 大耳朵怪叫驴 " 比格莫属。

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淘气段子和 wer wer 的叫声,让它在小红书上大大出圈,比格主人因此被称为 " 忍人 ";另一方面则是它作为人类常用实验犬的特殊背景,比格的可爱与反差感让许多人对它好奇。

在上海能看到最多比格的地方,就在遛狗胜地徐汇滨江。周末在东安路口这家星巴克坐一会儿,不时就能看到几只比格走过。

今年的国际小狗日,这家咖啡馆还有过一场颇为抽象的大聚会,十余只比格在此庆祝史努比快闪活动启幕(是的,史努比也是一只比格),围观者笑称:" 全上海脾气最好的人,都在这儿了。"

徐汇滨江这家星巴克,外滩君每个星期都会经过一两次。这边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既是狗狗们的派对场所,又因为地处浦江西岸最有运动氛围的中心点,成了沪上骑行爱好者和诸多跑团的补给站。

类似的例子,在被称为 " 咖啡之都 " 的上海其实还有许多。在咖啡店越开越多,与物理意义的居住社区深入绑定后,上海的咖啡馆已经进化到 Next Level,成了精神层面 " 社区 " 的重要载体。

这背后,更反映出当代都市年轻人对于生活兴趣场域的刚需——在喝咖啡、带着笔记本电脑办公、看书自习之外,咖啡馆里,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 " 别样生活 " 的图景。

原子化的年轻人

用 " 同好 " 相互连接

对于一个朝九晚五(甚至 996)的年轻人而言,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 孤独感 " 是必然的。

近几年来,社会原子化的趋势正在肉眼可见增强,大家都以 " 自己 " 为最小单位生活着,出门、上班、回家、睡觉,时间就这样一天天麻木流逝。

按照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 · 吉登斯的说法,越是这样的环境中,交朋友的成本就越高——无论是交到新朋友还是维持原来的圈子,都需要额外的经历和时间,不断关注与他人的关系,同时关注自己。

于是,在今天年轻人的生活中,兴趣爱好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从一票难求的演唱会经济,到门店疯抢的盲盒潮玩,当然还有骑行、跑步、宠物、陆冲这样本身就带有社交属性的户外生活,以及已经被人们遗忘的露营、徒步和飞盘风潮……

总之,当下能在年轻人圈层中爆火的风潮,几乎都是能帮助大家联结彼此、获得共鸣与认同的生活兴趣。

尤其是在上海这样过于庞大又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同好们,对于一个线下聚会的场所有多渴望,一个棋牌室、公园广场就能满足需求的阿姨爷叔恐怕真没法感同身受。

既能满足多人数的同好社交场地需要,又不占用过多生活成本,同时有着干净舒适的环境和出色的配套服务,上海数量庞大的咖啡馆就成为最佳答案。

人们聚在咖啡店

不只为了 " 喝一杯 "

作为咖啡之都,上海虽然号称有 9000 多家咖啡馆,但其中能作为符合如此社交场所需求的,其实只占一小部分。

首先,地方得大,光应付 " 拿了就走 " 的街边小门面实在局促,至少能长时间容纳足够多的人,能施展开物料道具,小到棋牌手工,大到大型犬、公路车,室内室外都要 " 耍得开 "。

其中经过无数消费者进一步自然筛选的结果,只剩下了数量众多、店面宽敞且店员服务意识始终在线的星巴克。

于是,你可能在星巴克里做过或看到过各种和咖啡无关的事情。

我印象很深的是,前几年上海有过一篇报道,讲中潭路附近有一家星巴克,成为了那附近小有名气的 " 围棋角 "。

每天大量棋迷在咖啡店里一坐就是一下午。这篇报道一出,这家星巴克进而成了全城棋迷的打卡点,场面相当震撼。

前一阵电视剧《棋士》热播,棋迷们的 " 念头 " 被勾了起来,这家星巴克人又潽出来了。

小到十来岁的小棋手,大到退休多年的资深棋友,甚至还有老外特地赶来,每日在此地鏖战。

店员对他们都欣然接纳,围棋角的组织者则会呼吁大家自觉点杯咖啡支持门店生意,成了一种颇有温度的默契。

1980 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雷 · 欧登伯格在《最好的场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 第三空间 " 的概念,指的是家、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活动区域,其功能在于促进社会关系和自由交流。

注重人文情感的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很被这 " 第三空间 " 的理论打动。两年后,就开始在门店中实践,将咖啡馆定义为工人们放松和社交的场所。

所以我们身边的星巴克通常有着宽敞的店面空间,能用来做喝咖啡之外的一切事情,看书、工作、谈生意、撸猫遛狗……

这样的设定,在千禧年后咖啡馆文化在国内一线城市普及时,也被其他许多咖啡馆沿用,直到近年来低价咖啡兴起,又回归成了星巴克自身独有的特色。

这样的 " 第三空间 " 所形成的兴趣社区文化,在全国大量星巴克门店中都不是个例,比如手账爱好者的沙龙,养宠人的日常聚会,定期组织的萌宠领养日活动等等。

而从现在开始,星巴克的 " 第三空间 " 将更进一步,无数线下 " 社区 " 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星巴克小红书联手

给兴趣生活一个家

上周末,有朋友在新天地小红书总部楼下,看到薯队长和熊店长两只吉祥物惊喜联动,猜想可能在搞一波大事。

果然,到了昨天,这波猜测被验证——还是我们熟悉的星巴克徐汇滨江店,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 APP 携手,正式发布 " 兴趣社区空间 " 计划。

两家的吉祥物在室内合照时碰了下头,寓意着有着相同兴趣的好友们来星巴克 " 碰头 "。一场宠物 T 台秀,则让我们直观见识到咖啡馆作为线下活动场所的上限是如此之高。

更重要的是,你能看到这些宠物主们对于星巴克的热情,现场聊了一圈,但凡是上海的狗狗博主,几乎都常来这家门店打卡、聚会,这早已是他们和狗狗的日常。

当狗狗们来到这片熟悉的场地,见到户外又多了这些能上窜下跳的攀爬设施,亲切的咖啡师伙伴端上一杯杯 " 爪布奇诺 ",有了更宽敞、划分明晰的活动空间,宝贝们尾巴摇得更欢了。

接下来,星巴克在全国范围内精心挑选出了 1800 余家门店,大多都会有类似的群众基础。然后以长期以来热门的四大主题:宠物、手工、骑行、跑步为核心,将它们焕新升级为真正的 " 兴趣社区空间 "。

而且在门店中,无一例外都有 " 身怀绝技 " 的咖啡师伙伴,作为隐藏人物坐镇其中。这些咖啡师不仅是店员,更会成为所在兴趣社群的重要运营者。

比如爱宠物的伙伴,就能结合自家店面情况,来量身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有些心灵手巧的伙伴,在手工方面有一技之长,就很适合主持一场手工活动。

如此一来,原本松散的同好们,就找到了组织。如果你和伙伴们想举行一次线下大聚会却怕找不到场地,星巴克为大家张开怀抱。

小红书 APP 作为国内最大的线上兴趣生活方式平台,则顺势推动 " 兴趣友好计划 " 落地线下。momo 们能通过小红书 APP 的 " 地图 " 功能,轻松寻找到身边的星巴克 " 兴趣社区空间 "。

这还只是初步计划,未来在星巴克伙伴的丰富创意下,这些 " 空间策划人 " 还会结合本地兴趣社群需求,推出更多有意思的创意活动。

从现在开始,你身边的某家星巴克,可能就转换新角色了。如果你也偶遇了一群正在埋头做手工,或是牵着狗狗的忍人小组,不妨 e 一点加入他们,会打开一片新天地。 

文、编辑 / 外滩君

部分图片来自星巴克

© 外滩 TheBund

  /    /  

金星  /    /    /   

/陈逸飞  /   

盐田千春  /     /  焦媛

  /   /    /   

  /    /    /  戴佩妮

面出薰/   /    /   

姚晨/    /翟永明

Marina Abramovic

特别企划

外滩 X AIGLE    /    /  

 星巴克创始人  /  

  /    

  /    /大阪世博

纽约最瘦公寓/   

西海美术馆  /  西岸大剧院 

麻布台之丘  /  

/  香港故宫/  前滩百合园

  /    /中国证券博物馆

静安里 · 唐宅  /    /   

  /  外滩樾  /  田子坊

  /    /   

  /    /   

  /    /   

  /  昆明君悦居/  上海壹号院

/  

/  

  /LABUBU 爆火

  /火车奢华旅行

  /   

上海重奢商业洗牌  /    

  /  茑屋书店关店潮

  /  茅台冰淇淋闭店 

  /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史努比 星巴克 活着 安东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