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 20-30 万价格区间的车型,看作是中产阶层的主流选择,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的 SUV 销量占比 51.8%,轿车占比仅有 36.9%。如果按照动力形式来划分,新能源车占比 57.7%,纯电动车占比 40.2%,不含增程的插电混动车型仅占 5.8%。
因此,在 20 万级的汽车市场中,几乎没有见过哪台插电混动轿车,能成为现象级的爆款车型。
但是,领克 10 EM-P,限时价 16.38 万 -20.18 万,作为一款插电混动轿车,上市 56 分钟,大定突破 10,000 台。
这个级别优秀的新能源 SUV 很多,但优秀的新能源轿车很少,高端插混轿车,选择更少。选择之少,在于它难,难在它要既要布局混动,又要做好操控,既要做大空间,又要兼顾造型,并且所有这一切,还要在比 SUV 更小的、限制更多的空间内进行。因此,插混轿车,少是必然,车企的造车功底,就决定了它很难成为第一选择。
那领克 10 EM-P,为什么要做冷门市场,为什么能从冷门市场脱颖而出,如果看透当前 20 万级市场格局,也就有了答案。
20 万级新能源市场
惨烈竞争中的机会
在主销车型价格在 18 万 -25 万的新能源车市场中,目前最主要的用户,都集中在两类需求上:第一,是以家庭用车为主的空间舒适型 SUV,比如比亚迪宋家族、零跑 C 系列和理想 L6 等;第二,是以个人用车为主的个性体验型轿车,比如小米 SU7、特斯拉 Model 3、小鹏 P7 等。
第一类需求的核心在于空间,它们提供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本质上都是以空间为基础,向外延伸的场景与功能,同时,再通过这些配置营造强获得感。第二类需求的核心在于体验,个性张扬的外观,第一梯队的智能,够酷的操控体验,一起把情绪价值推到顶端。
两种需求在最近几年中,也有相互借鉴互相融合的趋势:比如把空间利用率做到极致的纯电轿车,比如在底盘上下大功夫的轿跑 SUV 等,但它们都没能形成能够引领趋势的 " 第三类产品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已经基本定型了,反而是正在崛起的第二类需求中,藏着新的机会——因为这个需求下的用户,很多都是被迫妥协者。
首先,这类需求的满足者,目前都以纯电轿车为主,部分车型实际续航还在 300-400km 之间,如果用户不具备家充桩,补能体验并不完美。这群用户也想要不依赖公共充电桩的同类产品,但可惜市场上并没有选择。
其次,这个价位段的纯电轿车,普遍通常会设置多档配置阶梯,最能提供情绪价值的配置,往往集中在最顶配的车型上,比如激光雷达、四驱系统等,很多用户会因为预算原因,退而求其次,选择入门款。
而这个痛点,就是领克 10 EM-P 所解决的。
起步即高配
一步给到位
20 万级新能源车,之前普遍通过电池包容量、四驱和两驱、智驾高低配置、座椅功能来区分高低版本。
而领克 10 EM-P 本次 SKU 设计非常有趣:跟成本强相关的电池包容量和座椅功能依然是差异之一,但是,领克 10 EM-P 首次把四驱、激光雷达全部作为标准配置全系标配,25 万内的新能源车独一份,真正做到 " 起步即高配 "。
在豪华燃油轿车中,四驱是高配的专属,然而在纯电轿车中,四驱依然通常只给高配。因此四驱对很多纯电轿车来说,其实是种压力:顶配需要它来支撑定位,但它却增加能耗,减少续航,所以就出现 " 性能讲四驱,续航讲两驱 " 的尴尬情况。
然而四驱的价值,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标配四驱,既是对轿车操控优势的放大,又是对行车安全的保障。
领克自诞生以来,操控就是品牌基因。领克 03+ 打破了中国品牌做不了性能车的偏见,领克多年在赛车运动上的投入,也在持续反哺着民用产品。所以四驱在领克的轿车产品中,重要性尤其突出,不仅对操控体验有重要提升,还能把湿地打滑,高速失稳扼杀在萌芽中。
那为什么领克 10 EM-P 有标配四驱的底气呢?一方面,是插电混动方案,对能耗敏感度并不像纯电那么强,另一方面,即使插混对能耗不敏感,领克的技术也将四驱能耗做到了极致。
领克 10 EM-P 的混动系统,通过一台 P4 异步电机实现电四驱,在不需要 P4 电机参与驱动的时候,转子不通电,感应磁场弱,基本实现 0 拖曳,这样就减少了能耗。同时,异步电机天然就具备结构简单,运行效率高的优势,领克 10 EM-P 的 P4 电机,比行业主流水准减重 5%,功率密度提升 12%,因此,油耗仅比两驱仅高 0.16L/100km,最低荷电状态下的 CLTC 油耗,也仅有 4.2L/100km。真正做到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
除此之外,领克 10 EM-P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在启用智能驾驶辅助的过程中,激光雷达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给车辆带来更强的感知环境能力,从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而 Ultra 版本标配 700TOPS 算力的英伟达 Thor 芯片,也是 Thor 芯片首次出现在轿车产品上。
所以,为什么领克 10 EM-P 要做 " 起步即高配 ",为什么要把激光雷达、四驱系统一步给到位?究其本质,就是因为这台车的理念跟其他车不一样,性能、智能和安全,这些在以往让消费者纠结之后,被迫妥协的属性,在领克 10 EM-P 这台车上,它们都成为了统一的标准。
领克 10EM-P
代表领克智能化 2.0 时代
过去,智能化体验一直不是领克的强项,如果补齐智能化短板,会为领克的产品带来哪些质变?领克 900 上市以来的表现,最有说服力。
从领克 900 开始,领克了实现智能进阶:千里浩瀚 H7 正式落地,无论是高快 NOA 还是城市 NOA,在智驾辅助体验上都有质的飞跃,再加上领克 900 的自身优势,迅速跻身全尺寸混动 SUV 销量 Top3。
而领克 900 的智能驾驶辅助的体验,同样也体现在领克 10 EM-P 上。与此同时,在智能座舱方面,领克 10 EM-P 还首搭了 LYNK Flyme Auto 2 座舱系统,使用了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在智能座舱领域,领克也进入了头部阵列。
为什么我们认为 LYNK Flyme Auto 2 座舱系统能称头部,因为如今智能座舱,竞争已经进入了全新维度。目前,在交互逻辑、语音交互、功能定义等方面,已经很难体现出不同座舱质的差异了,真正能体现出差异的地方,一个是生态,一个是 AI。
Flyme Auto 是为数不多,在生态上支持跨终端互联,并且着重构建 AI Agent 生态的座舱。对领克 10 EM-P 的用户来说,理论上只需要说出意图,AI 就能无缝编排、校验并执行任务。比如,你在车内想要听音乐,其他座舱你可能要考虑用哪个 APP,是否有会员,是否有版权,而 LYNK Flyme Auto 2 的 AI Agent,只需要你输入指令就可以了。
写在最后
领克品牌的用户群体中,聚集着燃油车时代最热爱驾驶的一批先锋用户。他们的升级换代需求,领克其实是最看重的。所以领克 10 EM-P,就为这类需求打造的一款车,一台以操控为核心,提供一步到位极致体验的新时代插混轿车。
全系标配四驱系统,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背后是领克 10 EM-P 对 20 万级主流需求的重新塑造:安全、驾控和智能,都不应该分高低配。" 起步即高配 " 在车圈并不新鲜,但是把哪些价值拿出来,给消费者做成标配,才是这台车带给行业的重要启示。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