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霖郁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2025 年 9 月 9 日正式开始的慕尼黑车展,关键词几乎就是两个国家:德国和中国。
依据主办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此次共有 748 家展商参展。其中 325 家来自德国本土,423 家来自其他国家。
中国展商数量排第一位,共 116 家整车、零部件以及相关企业参展,几乎占了海外参展商的三分之一。
第二名是韩国,他们有 58 家相关企业参加,日系和美系车企身影则寥寥无几。
欧洲是仅次于中国和北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年销量稳定在 1200 万– 1400 万辆之间。
欧盟强制的碳排放法规与 2035 年燃油车禁售计划,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欧盟的渗透率快速上升,2024 年已超过 20%。
但是,与中国车企相比,欧洲本土车企以及供应链在电动化特别是智能化转型中节奏偏慢,给了中国品牌切入机会。
中国汽车行业在电池、电驱、电控等三电技术成熟度高,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方面也表现突出,供应链成本更低。这使得欧洲成为中国车企在海外最具潜力的增量市场之一。
2025 年慕尼黑车展再次集中体现了这一趋势。
慕尼黑车展全名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中国人将之简称慕尼黑车展。
2021 年之前,没有慕尼黑车展,只有法兰克福车展。搬到慕尼黑后,英文名称上加了 "Mobility",主要强调从过去传统汽车展览延展为电动化、智能网联、未来出行和可持续交通等更广义的 " 移动出行 "。
由此,慕尼黑车展的举办地分为两处,一处在慕尼黑展览中心,就像北京新国展这样的室内场馆,还有一处在市中心的开放空间。前者定位 2B,普通观众入场需要购票才能进入,后者定位 2C,向公众免费开放。
此次户外展区,奔驰把新设计的格栅作为巨型外雕塑放在王宫的庭院里,或许是所有品牌中最为夺目的。
在德国,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和汉诺威车展(IAA Transportation)每年交替轮流办展。前者是乘用车展,后者是商用车展。
而在整个欧洲,在乘用车展览方面,基本上就是慕尼黑车展和巴黎车展轮流举办,后者现在主要是法国车企的主场,还有中国力量的展现。
慕尼黑车展则是德国车企的主场,阵势要比法国车企在巴黎车展的表现更为强大。但是,毋庸置疑,这里也越来越成为中国车企的主场。
中国力量
"2025 年的慕尼黑车展将成为中德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争夺的‘战场’。" 总部在法国的数据公司 Inovev 这样描述。
本届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去了至少 10 家,品牌涉及更多,包括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和深蓝、东风汽车旗下柳汽风行、广汽的埃安、中国一汽的红旗,奇瑞旗下 Omoda 和 Jaecoo,还有比亚迪、小鹏、零跑、问界、212,以及名不见经传的类似老头乐接近 Smart fortwo 的领途品牌。
吉利汽车自己内生的品牌没有去,它派出的是沃尔沃和极星这两个欧洲品牌,还有与雷诺合资成立的动力总成技术公司浩思动力(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小鹏汽车这次重点亮相的是全新 P7 以及人形机器人。G6 与 G9 两款 SUV 以及 X9 MPV 也首次在欧洲亮相,同时小鹏还带来了 P7+。
除了产品展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还宣布将在慕尼黑设立其第九个全球研发中心,这也是其在欧洲的首个研发基地。
红旗作为中国豪华品牌代表,发布了电动紧凑型 SUV — EHS5。这款车续航 550 公里, 20 分钟完成快速充电的性能,定位于城市与家庭通勤市场,设计风格青春动感。
当地时间 9 月 9 日早上,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飞抵慕尼黑,明确了红旗进入欧洲市场的野心:未来将投入欧洲发布 15 款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并打造覆盖 25 个市场的销售网络,计划在 2028 年前建立超过 200 家经销商网络。
红旗还宣布将基于零跑提供的平台开发新车型,并将在 2026 年底开始生产预期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动车型。
零跑发布了全新 B05(海外称 Lafa 5)电动掀背车,瞄准欧洲消费者需求。同时,还展示了 B10 SUV(起价低于 30,000 欧元)、C10(约 36,000 欧元)和 T03 城市电动车(低于 20,000 欧元),覆盖欧洲市场的不同价格区间,显示其全方位的市场拓展策略。
长安汽车此次以 "CHANGAN, SHARING THE FUTURE" 为主题亮相慕尼黑车展,在展览中心与市中心的双重场域设立展示空间,向欧洲用户全面展示其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
深蓝品牌的电动 SUV 车型 S05 在现场正式宣布在欧洲上市,并在展会期间完成首位欧洲用户的交车仪式。同时,阿维塔发布 XPECTRA 概念车型,具有 " 情感豪华 " 的设计语言和前瞻科技。
广汽公布了 " 欧洲市场计划 " 的进展,推出了五款新能源主力车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亮相欧洲的新款 Aion V 电动 SUV 新车定位欧洲家庭用户,售价 35990 欧元,从 9 月起将陆续进入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家。
为了深耕欧洲市场,广汽在荷兰设立的欧洲零件配送中心已正式建成投用,还将加快实现本地化生产,并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慕尼黑车展上也大举亮相。
宁德时代发布了神行 Pro 电池。这是首款搭载 NP3.0 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官方表示它在安全、续航、快充、寿命四大维度均实现突破,但更重要的是强调即使单体电芯出现问题也不影响整体动力电池继续使用的安全性。
国轩高科也展示了新一代电池技术,强调高能量密度与快速充电特性。其他如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也一同参展。这些企业参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都在欧洲有建厂布局。
自动驾驶软件、芯片、激光雷达以及智能座舱等企业也扎堆进入慕尼黑车展。它们中大多数名字如雷贯耳,比如地平线、黑芝麻、卓驭、Momenta、文远知行、轻舟智行、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等等。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来自中国的全球领先的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HRC 也参加了 2025 年慕尼黑车展,不仅展示了其在高性能碳纤维终端产品的开发及工业化量产技术,更展示了其在回收领域的最新努力。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部门主管扬・赫克曼说:" 今年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参展商数量将比 2023 年多 40%"。
当地时间 9 月 8 日晚上,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联合轩辕同学在慕尼黑举行了盛况空前的 2025 轩辕新汽车之夜(详见One night in Munich)。出席活动的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回忆当年在慕尼黑大学留学时的情景说:" 那一年见到的中国人,估计都没今天一屋子人这么多。"
中国汽车力量已经在德国充分展现。
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德国市场份额 2025 年前 8 个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翻倍,加上吉利旗下沃尔沃和极星,市占率在德国已超过 4%,比丰田和特斯拉的总和还要多。
大众
当地时间 9 月 7 日举行,大众汽车集团在慕尼黑车展前夕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会。
大众乘用车版块,3 个品牌(大众、斯科达和 Cupra)发布了四款车型,其中大众品牌为两款车型:ID. Polo 和 ID. Cross 概念车;另外两款分别是斯科达 Epic 和 Cupra Raval。
这四款车型基于同一个平台,再次体现了大众的规模化优势。
奥迪推出了概念车 Concept C。
整体来说,大众集团此次推出的所有车型,除了奥迪和中国市场有一些相关性,这款概念车的元素或许将用在之后在中国上市的奥迪车型上,其他车型都主要面向欧洲市场,除了美国市场专属的 Scout 品牌。
大众汽车集团已将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分开运营。
美国因为关税问题,大众高层近期已与美国政府商谈进一步在美投资建设增加产能,加上与 Rivian 的技术尤其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的合资合作,很多车型也都专属美国市场。
中国更是如此。
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CMP 平台 + 定制的 CEA 电子电气架构,将是大众接下来 A 级车型的基本组合。另外基于 MEB、SSP 以及小鹏平台也会相继推出不同细分市场车型,这些车型并不返销欧洲市场。
这家全球最大汽车集团之一还展示了面向出行服务市场的 ID. BUZZ AD 自动驾驶车型,强调大众的品牌和规模化优势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时代依然强大,而且从经济型到高端豪华,从普通的家用车、到皮卡,还有面向公共出行领域的车型,全面布局。
宝马
这一次慕尼黑车展,宝马正式发布了全新电动车型 iX3 50 xDrive。作为宝马新世代(Neue Klasse)战略的首发量产车型,这款中型纯电 SUV 标志着宝马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中进入了全新阶段。
iX3 的亮点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整车配备四颗高性能计算平台,其中核心的 " 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负责实时驾驶控制,响应时间仅为 1 毫秒,大幅提升了整车的动态控制与智能化水平。
车内则引入最新的视平线全景显示(Panoramic iDrive)系统,结合 43 英寸沉浸式投影技术与 17.9 英寸中控屏,运行基于 Android 的 BMW OS X 系统,支持智能互联,同时保留部分物理按键,兼顾操作便捷与安全。
战略层面上,iX3 将作为宝马电动化攻势的核心支点。它上面体现的是宝马全新一代技术集群,包括全景视域显示以及基于超级大脑的 ADAS 智能驾驶辅助等等,这些技术会逐步推广至未来所有的宝马车型,无论油车还是电车。未来宝马 5 系和 7 系等车型也会集成新世代技术集群。
宝马计划在 2027 年前推出 40 款全新或升级车型,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新世代平台。宝马 iX3 的中国版本将于 2025 年内亮相,2026 年正式上市。
" 所有针对中国市场的专属软件,包括高德地图的深度集成、城市级导航优化、游戏与视频等娱乐功能的适配等,都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普斯特(Joachim Post)在慕尼黑车展期间的采访中说。
他同时强调,宝马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车型,将是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诠释,但同时,德国总部也绝不会推出背离宝马基因的产品,保持宝马的品牌精髓,将驾驶乐趣原汁原味地传递给消费者,这是他们坚持的。
宝马首席财务官沃尔特 · 默特尔(Walter Mertl)希望通过推出新世代车型来推动中国销量回升。
默特尔说,宝马 iX3 搭载的电池成本比现款车型低 40% – 50%,有望于 2026 年实现与燃油车相当的利润率。2025 年宝马目标汽车事业部 EBIT(息税前)利润率为 5% – 7%,未来将提升至 8% – 10%。
奔驰
奔驰在 2025 慕尼黑车展的重头戏是全新 GLC 400 4MATIC 纯电车型,它将于 2026 年下线,并配备高性能电驱与先进数字化界面,为未来电动车产品组合奠定标杆。
这款车不仅成为奔驰首款引入 "EQ 技术 "(EQ Technology)的车型,也标志着品牌电动产品设计语言尤其是隔栅的跃级演进。
奔驰首次公开了 全新纯电 GLC 内饰,它有一个前备厢,核心看点是贯穿仪表台的巨大 39 吋 显示屏,实现从 A 柱至 A 柱的无缝视觉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屏幕配备超过 1000 个可分区调光 LED,极大提升了交互体验与科技感。这样的设计,不仅操作直观,也强化了车内整体的高端感知。
除了纯电 GLC 之外,奔驰还带来了一系列亮相车型的预告,包括全新 CLA Shooting Brake、混合动力 CLA、概念车 AMG GT XX,以及电动豪华大 MPV "VLE" 原型等,展现其在多细分市场的全面进军蓝图。
奔驰展示的不只是单一车型,而是奔驰电动产品体系的整体跃进——从产品形象到设计语言、从智能驾控到全球战略方向均为其电动未来铺垫。
" 这几年奔驰动作是慢了些,但是还是在往前走。之前 AMG GT XX 连开七天破 25 项纪录的三电系统基本是马上要发布的 AMG 电车的量产技术。" 一位在德国旅居的汽车专业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奔驰的燃油车在同步进行升级。富有竞争力。
他说:" 在中国的价格,奔驰不能松口,整体还是要以盈利为目标,奔驰内部对利润率是有要求的。"
事实上,梅赛德斯 - 奔驰 CEO 康林松(Ola K ä llenius)这次向媒体传递的是同一个信号。
他表示,奔驰将坚持 " 价值优于销量 "(value over volume)的定位,不与中国国内新能源品牌竞争价格,坚持并稳固自身豪华定位。
" 由于中国市场的丢失,饼肯定会变小,所以奔驰裁员,关厂,转移生产等采取了很多降本措施,也是提前为中国市场的冲击布局了。" 一位熟悉奔驰的德国专家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日韩
当然,我们还是不能小觑韩国和日本的实力,特别是韩系,它们在百年未有之汽车行业大变局中还是在努力跟上潮流。
2025 慕尼黑车展,现代汽车全球首发了 Concept THREE 紧凑型电动车概念车,还展示了 IONIQ 9、IONIQ 6 N、IONIQ 5 N、KONA Electric 和 INSTER Cross 等全系电动车型,并提供现场试驾体验,强调其在电动化和高性能细分市场的布局。
起亚汽车带来了 EV4、EV2 和多功能电动概念车 PV5,展示其 "EV Day" 战略,覆盖从小型车到商用车的全场景电动化方案,展现了起亚在电动化领域的广泛布局和创新能力。
韩国供应商在车展上也非常活跃,三星展出了其擅长的屏幕产品,SK On、现代摩比斯、韩华和 LG 等巨头均面向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推出了自己的最新技术。
2025 年慕尼黑车展上,日系汽车企业整体表现较为低调,呈现出整车企业集体缺席但供应商活跃的特点。
从整车企业来看,以往在海外车展上活跃的日系车企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集体哑火,没有看到丰田、本田等日系整车巨头的身影。不过,日系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并未停滞,例如丰田汽车与大众合作开发混动技术,试图通过大众在欧洲市场推广混动车型。
在供应商方面,日系供应商如 Denso、爱信精机、松下、日立等巨头均有参展,面向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推出了自己的最新技术,试图加速进入欧洲市场,并与中国供应商展开正面交锋。
《汽车商业评论》在慕尼黑车展上注意到,整体上,行色匆匆的韩国人要比日本人多很多,他们或许比谁都更加用心地在掂量德国分量和中国力量。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