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家里家外2》拍摄期30天,短剧人也开始谈论长期主义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外界还处于 " 竖屏短剧 20 万拍一部,80 万算精品 " 的印象里,投资过百万的微短剧在今年频频出现。在 " 爽感 "" 强情节 "" 高反转 " 依然屡试不爽的叙事潮流里,一些微短剧正试图从单纯捕猎情绪,逐步迈向情感、情怀的层次升级。

今年 3 月,说着四川方言的竖屏短剧《家里家外》火成了现象级。上世纪 80 年代一个重组家庭的喜怒哀乐,播放量破 30 亿,口碑出圈、频频获奖。它证明了现实观照可以打赢 " 注意力争夺战 ",家常题材也能在微短剧生态中杀出重围。那么,这就是天花板了吗?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重庆永川的片场,原班人马重聚的《家里家外 2》正在拍摄中。8 万字剧本、预计成片 300 多分钟,对于一部竖屏短剧都有些超常规;更不消说,整整 30 天拍摄周期,不仅远超竖屏短剧平均 5-8 天的拍摄工期,刷新拍摄时长纪录,即便对比系列第一部的 17 天,其耗时也近乎翻番。

截至今年 6 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 6.96 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不断掀开微短剧的制作天花板、为近 7 亿用户提供优质供给,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短剧开始 " 慢工出细活 ",短剧人开始用作品修正行业偏见。" 我们希望拍好作品、讲好故事,这个底层逻辑是不变的。"《家里家外》出品方听花岛的总制片人赵优秀说,团队的年轻人对短剧抱有极大热情,因为大家相信,用符合时代审美的故事来追求极致共鸣,这是短剧人的长期主义。

竖屏短剧做得了群像吗?

在短剧世界,男女主的故事占据绝对篇幅。因为在既有认知里,将故事线高度集中于主角的爱恨情仇,既是 9:16 的竖屏画幅所限,也是短剧节奏使然。但《家里家外 2》挑战认知,选择做群像,而且是一群人跨越十几年的群戏,还要融入时代变迁中个体与家国命运的同频共振。

简单说,第一部偏向讲述重组家庭四口人的关系;第二部视角更开阔,会写到一家人与邻里、家族的关系。" 有观众评价《家里家外》是新时代的《渴望》。" 赵优秀说,如是反馈超乎预期,让创作团队感受到双向奔赴的幸福," 很多观众相信,平行时空真有这么一家子在生活;大家也很怀念那个时代的邻里温情、人际关系,我们做内容就是希望再现并延续这份美好 "。

于是,5 个编剧写了 3 个月,其中 3 次推倒重建,从几十万字的草稿里得到了 8 万字最终剧本。对比第一部剧本,多出 4 万字。续篇的故事从 1986 年讲到 1998 年,蔡晓艳和陈海清的小家将迎来新成员诞生,孩子们在时光里长大,小家的亲戚、邻居等十多个新增角色也会拥有各自的故事线。好几位平时拍短剧饰演男一、女一的演员都来客串,有的还提出零片酬,大有 " 川话版短剧春晚 " 的架势。

短剧制作的账怎样算 " 值 "?

镜头拍群像,幕后工作人员更多。在向来讲求效率至上的短剧行业,剧组一人身兼数职是常态。但《家里家外 2》的幕后工作人员超 70 人,各司其职,单美术组就有 20 多人。美术指导钧源介绍,这部短剧在美术上的工作量上,不亚于一部中小成本电影。

服化道也有可量化的数据,剧组准备了 800 多套服装,秋冬两季,所有角色无论大小都要换装,光是定妆就花了 3 天。造型总监温辛分享了一个细节:三四十年前,街上女孩开始流行穿肉色丝袜,但淘汰率很低,丝袜起球了还穿,破了小洞也会在洞缘涂上甲油后接着穿。" 我们找来起球的丝袜让演员穿上,虽说镜头拍不到,但能帮助演员进入真实的年代氛围。"

处处求真,这笔账怎么算?制片人刘菲是剧组的 " 账房 ",控预算、控周期,是分内事。这位学财务出身的女孩告诉记者," 值不值 " 不应该只是一笔经济账,还能算算 " 情感账 "" 品质账 "。按剧情进展,情窦初开的少年人会送对方一款随身听。淘来的相关产品大多成色不够," 作为礼物,它应该是崭新的 "。所以,刘菲给这款道具破例开 " 高价 "。导演杨科南主张 " 竖屏美学 ",即在竖屏构图中,讲求 " 天和地 " 的细节。就这样,过道上方、第一眼容易忽视的角落,一排老式电表让故事里的 " 家 " 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也同往探班。" 正是细节展示了一部作品成为精品的可能性。" 他说,细节不仅来自化妆、道具等方面,更来自这个家庭中,每一个人都以他独立的方式组成一条线索,而这些线索合在一起又是一个生活的晶体。

短剧能不能让观众念念不忘?

打开各类微短剧平台,演员们 " 换乘恋爱 "、剧情似曾相识、剧名如同兄弟姐妹,不在少数。不同于电影和长剧演员们在观众视野里一站就是数年甚至数十年,点开短剧演员热度榜," 一哥 "" 一姐 " 几乎以月乃至以周的频率快速更迭。似乎只要切换到微短剧世界,观众就是健忘的、善变的。

3 月份《家里家外》上线,9 月第二部开机、10 月杀青,预计年内播出。一隔半年有余,习惯 " 周抛 " 的微短剧观众会不会忘记这家人,热度能不能续航?创作团队放弃趁热打铁,看似冒险。但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天气渐凉、转寒,特别需要一段温暖的家庭故事来熨帖人心,所以 " 年代剧是属于秋冬季节的 "。

更关键的,还是进一步回归内容叙事。第一部能成爆款,因为剧集跳脱了以往微短剧一味追求 " 反转密度 " 的节奏焦虑,而是回到生活本身,在细腻的对话和场景中,编织出温暖又动人的情感张力。主演王道铁看到了第二部剧本中的多重升级:人物多、时间跨度长," 还包括一些主动‘去微短剧化’的微调 "。比如一家人去餐厅吃饭,势利眼服务员以貌取人," 哟,这地方也是你们配来的吗 " ——此类情节桥段,微短剧里不少见,而《家里家外 2》抹掉了一些脱离日常生活逻辑的桥段,希望呈现更有生活质感、更富烟火气的作品。

他们还有更多野心蓄势待发:" 如果《家里家外 2》还能收获观众认可,我们想继续,做东北方言版的,或是像当年的《我爱我家》《摩登家庭》《家有儿女》那样,做出短剧版的家庭情景喜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