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宠物数量持续增长,如何平衡养宠自由与公共秩序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探索 " 宠物友好型城市 " 建设,持续推出多项政策。如何进一步提升养宠管理精细化水平,共建人宠和谐的 " 宠物友好 " 生态?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张伊娜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主任 ] :
能否实现对宠物的科学管理、友好善待,已成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和人文温度的重要指标。上海作为超大城市,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探索 " 宠物友好型城市 " 建设,并通过多项政策与设施优化提升人宠共处的和谐度。进一步提升养宠管理精细化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完善法律与规范体系。上海目前已实施《养犬管理条例》,但对猫、异宠等管理仍缺乏系统规范。应推动覆盖多物种的宠物管理立法,明确饲养责任、登记要求与行为准则。其次应强化技术赋能与智慧管理。推广电子标识(如宠物芯片)与统一数据库,实现宠物身份可追溯、疫苗信息可查询。同时,可开发城市级养宠服务 App,整合登记、防疫、寻宠、便民服务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空间布局方面,可以增加宠物友好区域,如宠物公园、专用活动场,并设置粪便收集设施、清洁用品等,减少人宠冲突。
一座真正意义上的 " 宠物友好城市 ",并不是一味追求养宠的自由度,而是通过精细化的制度设计、人性化的设施供给和有温度的社会共识,实现人、宠物、环境三者的和谐共生。上海如能在这条路上持续探索,将为全球大城市提供重要范例。
——摘自《精打细算的我和锦衣玉食的 " 毛孩子 ":解码 3000 亿宠物经济》
全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73854&sid=30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