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制定的《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始施行,几处公园同步开启了 " 宠物入园 " 试点。
9 月 7 日,浙江省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的 " 创新特色文旅消费场景 " 部分提出 " 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满足‘人宠共游’合理需求 "。
随着宠物数量持续增长,如何平衡养宠自由与公共秩序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如何进一步提升养宠管理精细化水平,共建人宠和谐的 " 宠物友好 " 生态?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曹祎遐(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建设 " 宠物友好型城市 " 的关键,在于通过精细化治理实现人宠需求的动态平衡,这需要服务创新、韧性治理与制度保障三者的协同推进。
在服务供给端,着力构建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如在公园、商圈及社区增设宠物厕所,缓解人宠空间冲突;规划宠物乐园等服务性产品,在商业场景中实现人宠共融。这种多样化服务设计,可以从源头满足合理需求,减少因资源短缺引发的行为失范,为人宠和谐创造前置条件。
此外,还需要建立有韧性和弹性的治理模式,整合政府监管、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及市场力量化解行为管理难题,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精细管理,并设置分层活动空间,在尊重 " 惧宠群体 " 安全感的同时保障 " 爱宠群体 " 的合理权益。
法规与基础设施则构成共建人宠友好生态的坚实保障。法规建设需从被动管控转向主动引导,明确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防疫、宠物诊疗等细分领域的禁止性规定与权责边界。基础设施规划则需将宠物友好设施如宠物医院、流浪动物收容所、宠物美容店等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实现人宠和谐。
养宠管理精细化本质是构建 " 需求可响应、风险可控制、冲突可调和 " 的韧性系统。通过服务供给满足合理需求、智慧监管防控秩序风险、法规设施兜底公平底线,方能实现从 " 人宠共存 " 向 " 人宠共生 " 的质变,使宠物友好成为城市软实力的标志性维度。
——摘自《精打细算的我和锦衣玉食的 " 毛孩子 ":解码 3000 亿宠物经济》
全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73854&sid=30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