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
3578
字
|
阅读需要
13
分钟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2025 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十分热闹:一边是 " 禁酒令 " 切断酒水高毛利," 全员社保 " 推高人力成本;另一边则是京东、阿里等相继切入外卖大战,引发巨大的轰动。
一片熙熙攘攘中,各大餐饮企业的半年报也陆续出炉。从财报数据来看,可谓是 "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部分餐饮企业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一些餐饮企业平稳发展,一些餐饮企业止住了下滑趋势,而一些餐饮企业则依然在寻找破局之道……
2025 年上半年,中国餐饮企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蓝鲨消费统计的 22 家上市餐饮企业财报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其中有 13 家营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瑞幸以 44.6% 的增速领跑市场;15 家企业净利润上升,增幅最高的是达势股份,高达 504.4%。
(数据来源:choice)
百胜中国以其稳健的表现引领行业潮流。2025 年上半年,百胜中国总收入同比增长 2% 至 58 亿美元(或增长 3%,不计及外币换算影响);经营利润同比增长 10% 至 7.03 亿美元;归母净利润 5.07 亿美元,同比上升约 1.6%。
瑞幸咖啡交出了自去年以来的最佳成绩单。上半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 212.24 亿元,同比增长 44.6%;净利润 17.76 亿元,同比增长 125.4%。二季度,瑞幸净新开门店 2109 家,全球门店总数达 26206 家,平均每天新增 23 家店。
海底捞则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降的成绩单——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207.03 亿元,同比下降 3.7%;集团溢利为 17.55 亿元,同比下降 13.7%。海底捞在财报中解释称,利润下降受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
(海底捞业绩,来源:百度股市通)
实际上,几大火锅巨头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不好看。九毛九上半年营收 27.53 亿元,同比下降 10.1%;利润 5871 万元,同比下降 13.7%。核心品牌太二、怂火锅、九毛九均面临业绩下滑困境。呷哺呷哺上半年收入减少 18.9% 至 19.4 亿元,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的 2.74 亿元收窄 71% 至 0.8 亿元。
相比之下,茶饮行业则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喜人——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这 5 家以加盟为主的茶饮上市公司,累计收入达 315.81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卖出 73.11 亿元,同比增长 30.12%。这相当于,每三天就能比往年多卖出 " 一个小目标 "。
唯一一个不赚钱的茶饮品牌,是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奈雪。今年上半年,奈雪营收为 21.78 亿元,同比下滑 14.41%,亏损了 1.17 亿元,但亏损已经同比收窄 73.1%。
(奈雪的茶业绩,来源:百度股市通)
老字号仍然陷入增长困境。今年上半年,西安饮食面临亏损,全聚德营收净利双降,尤其是利润大幅下跌,唐宫中国的净利下滑幅度甚至高达 637.41%。
性价比为王
近年来,中国餐饮消费结构悄然变化。过去,高端餐厅凭借环境、菜品稀缺性和社交属性吸引客人。但如今,人们在吃饭这件事上更加理性," 好吃不贵 " 成了首选标准。尤其在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今年上半年,性价比突出的餐饮企业更受青睐,而高端餐饮则陷入了营收增长困境——百胜中国、小菜园等平价餐厅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而唐宫中国、小南国等高端餐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这与餐饮企业之前的战略也不无关联。近年来,百胜中国积极推动旗下品牌进入下沉市场。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百胜中国门店总数已达 16,978 家,仅二季度就净新增门店 336 家。百胜中国仍在积极推进 " 万店计划 ",重点布局下沉市场,在三至六线城市的新店占比超过 50%,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下沉市场的扩张比例分别达到 62% 和 53%。
(来源:百盛官网)
伴随着在下沉市场的扩张,百胜中国旗下品牌的客单价也更加亲民。进入 2025 年,第一季度肯德基的客单价同比下降 4% 至 40 元,已经接近 2019 年同期的水平。不过,伴随着外卖大战的持续,肯德基的客单价开始回暖,第二季度肯德基客单价由去年同期的 37 元增长 1% 至 38 元。而另一个重要品牌——必胜客,今年第二季度的客单价同比下滑 13% 至 76 元,而在 2019 年,必胜客的客单价高达 119 元。
前不久,小菜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汪书高在与媒体交流时表示," 早在 2023 年年底,我们主动降价了一小部分,不同的城市客单价也不同,还是要让利给顾客。" 小菜园定位为大众便民中式正餐,客单价目前为 57 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60.4 元下降了 5.5%。小菜园管理层表示,未来小菜园的客单价将稳定在 55 至 60 元区间。
外卖成为新增量
今年上半年,外卖大战成为各大餐饮企业的 " 胜负手 "。通过上半年财报数据不难看出,驱动餐饮企业业绩增长的因素中,外卖已经占据了很大比重。
在百胜中国的财报中," 外卖 " 成为高频词。今年第二季度,百胜中国外卖业务同比增长 22%,外卖销售约占百胜中国餐厅收入的 45%。今年上半年,百胜中国旗下品牌肯德基和必胜客,外卖销售同比增长分别为 18%、14%。外卖已经成为百胜中国旗下品牌业绩的主要支撑点。今年上半年,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外卖销售占比分别高达 45% 和 43%。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介绍,截至今年 6 月,百胜中国旗下所有的品牌都已在主要的第三方配送平台上市。她提到," 第二季度最大的动态无疑是激烈的外卖平台竞争,尤其是在我们行业内的小额订单或与饮品相关的订单领域。"
在外卖大战中,茶饮咖啡成为平台冲量的 " 香饽饽 ",原因很简单:在供给端,品牌连锁化率高、门店多,品类标准化程度高、出品快;在消费者端,看到便宜愿意多买一杯,促销订单立马上量,补贴见效快。
(AI 作图)
巨额补贴显著刺激了新茶饮的外卖订单量,也拉动了部分新茶饮品牌的业绩。蜜雪集团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平台的短期补贴推动了国内店均营业额的提升,增量订单也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古茗也在财报中披露了出杯数,单店日均售出杯数 439 杯,同比增长 17.4%,部分增量来自补贴带来的需求释放。
瑞幸也成为外卖大战的赢家。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外卖订单占比超过 30%,较上一年同期的 17% 实现大幅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外卖补贴还帮助瑞幸获得了宝贵的增量用户。按照财报口径,瑞幸月均交易用户数为 9169.7 万人,其中新用户超 2870 万人,占比接近 32%。
对于正餐、火锅等企业而言,外卖业务也正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在上半年实现收入 9.3 亿元,提升了接近 6 成,跃升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呷哺呷哺上半年整体订单量增长超过 55%,带动外卖毛收入同比增长 22.4%。
小菜园 2025 年中报也显示,小菜园外卖收入达到 10.57 亿元,同比增长 13.7%,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 39%,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外卖订单量从去年同期的 1280 万笔增至 1680 万笔,增幅达 31.3%。国信证券表示,外卖业务已成为小菜园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增速显著高于堂食业务的 2.2%。
传统酒楼型餐企也纷纷试水外卖市场。比如唐宫中国就在财报里提到,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集团已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聚焦家庭聚会及节庆主题餐饮体验,扩展新型外卖卫星店模式等。但从目前来看,唐宫中国并未吃到外卖大战的红利。
无特色,不餐饮
2025 年上半年,针对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迭代的复杂环境,各大餐饮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变革。
以海底捞为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和个性化就餐体验的追求,海底捞努力加大菜品的创新,并积极对门店消费场景进行升级改造。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海底捞已改造了近 30 家夜场主题门店以及 50 家鲜切主题门店。
(来源:海底捞官网)
除了主品牌通过区域菜品快速上新与鲜切主题店改造外,海底捞还继续推行 " 红石榴计划 ",放宽创业门槛,打通内外创业通道,孵化和收购烤肉、旋转小火锅、轻食、烘焙等多业态品牌。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除海底捞火锅之外,海底捞运营 " 焰请烤肉铺子 "" 从前印巷 "" 小嗨爱炸 " 等 14 个餐饮品牌共计 126 家餐厅,其中 " 焰请烤肉铺子 " 在期间内新开 46 家,门店数量达到 70 家,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不止海底捞,如今的餐饮企业正在从特色化入手,构建自己独特的护城河。当捞王 2024 年营收同比下滑 12.3%、凑凑关闭超 50 家门店收缩战线时,巴奴火锅却在高端火锅集体失速的赛道中走出逆势扩张之路—— 2024 年新增 35 家直营门店,总数达 145 家,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5.7%。
这是由于巴奴在火锅赛道塑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以 " 毛肚 + 菌汤 " 为特色,围绕着 " 鲜 " 概念不断进行升级,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天然、无添加的追求。不过,其高客单价也导致巴奴与大众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
新徽菜的隐形大佬——小菜园,则在菜品创新上不断尝试,不仅保留了徽菜的传统精髓,也加入了现代饮食理念,如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满足了现代年轻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无论是地锅本仔鸡、茶香大虾还是瓦罐筒骨汤,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徽州风味的独特魅力。
(来源:小菜园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小菜园不仅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还以实惠的价格和充足的份量赢得了顾客的喜爱。其环境雅致,徽派建筑风格,更是为用餐体验增添了一份轻盈感,南北方的食客们对此也颇多认可。
当北京炸酱面的市井烟火、武汉热干面的码头江湖仍在固守地域版图时,一碗由东北人宋奇在广州熬煮的重庆小面,却在资本的烈火中翻滚出一个 IPO。走进遇见小面,30-40 种丰富菜品构成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特色小面、小锅冒菜,到抄手、米饭、撸串,再到甜品饮料,覆盖多元消费需求。
近两年,贵州菜从 " 小透明 " 摇身变为 " 大网红 "。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贵州菜相关话题播放量达数十亿。越来越多博主和食客线下打卡贵州菜馆,小红书上贵州菜相关笔记近 4 万篇,夺夺粉 3 万多篇。
这是因为贵州菜的别具一格——利用米汤、番茄等食材自然发酵,形成柔和持久的酸香,奠定贵州菜的独特风味;干辣椒的浓郁香气与新鲜辣椒的鲜嫩汁液相得益彰,创造出既刺激又富有层次的口感……既满足了大众口味,又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差异化优势,让贵州菜成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
由此,贵州菜也一路北上,从成都、重庆开到北上广,迅速开启了全国化扩张之路,钱摊摊安顺夺夺粉火锅、鑫花溪牛肉米粉、刘二妈米皮等品牌,近两年门店扩张至数超百家。
不难看出,从海底捞到新品牌,每个餐饮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特色化道路。而当烟火气遇上工业化,会呈现给消费者怎样的一场盛宴?我们拭目以待 ~
* 本文为蓝鲨消费原创,作者杨硕。欢迎加蓝鲨消费首席交流官(WX:L15811243757 ) ,关注公众号:蓝鲨消费(ID:lanshaxiaofei ) ,深度研究消费产业,记录和陪伴新品牌成长,欢迎加入蓝鲨交流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