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已步入下半程,各地都铆足了劲拼经济。
不久前,四川提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目标——到 2027 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 3800 亿元、2 万亿元左右,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个西部经济大省将如何发力?发展格局又将如何优化?9 月 1 日至 6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采访团走进乐山、宜宾、泸州、内江,探寻各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举措,助力促消费、扩内需。
宜宾高铁南片区 E・PARK 公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旭强 摄
科技赋能 打造新体验
当前,科技正成为区域重塑文旅体验的重要力量。多个城市在景区、文博场馆中打造独具地域辨识度的沉浸式互动场景,让文旅业态焕发新活力。
在峨眉山,徒步游与美食一同成为 " 流量担当 "。" 今年 7 月至 8 月,峨眉山徒步游客达 12 万人,打破历史纪录。而在 2019 年前,这一数字大概只有 5 万到 8 万人。"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尧斌表示,今年峨眉山掀起一股徒步热潮," 小小峨眉山轻松拿捏 " 等话题在线上持续升温。
人气高涨的同时,峨眉山景区因接待能力有限,节假日经常停票限流。尧斌介绍,为突破这一限制,峨眉山景区将通过数字技术再建一个 " 线上峨眉 ",依托数百万游客数据实现精准运营。同时推进文物古建数字孪生,打造可交互的线上遗产空间,目前景区首批数字孪生试点已在稳步推进中。
同样," 酒城 " 泸州不仅在升级酒文化文旅载体,下一步也将建立 " 云上博物馆 ",链接全国白酒企业博物馆、酒类遗址等,打造中国白酒博物馆群落,推动馆企双向赋能,助推白酒产业发展,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白酒故事。
" 此前泸州在文旅上缺乏拳头产品,目前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正按进度推进,未来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地标。" 泸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任建宇表示。
据悉,在泸州,仅泸州老窖博物馆去年就接待游客近 50 万人次、销售酒类产品营收超 2700 万元。泸州近年还以地标博览会为契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泸酒、泸茶等多品类特色地标矩阵,2024 年相关产业总产值达 455 亿元,带动 30 万人就业,为文旅融合奠定产业基础。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依绍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正以多元形式嵌入四川地级市的文旅场景,增强了文旅体验的沉浸感和互动感,创新性强,为地域文旅新业态的生长注入新动力。
赛演驱动 营造新场景
今年以来,四川已实现 15 个市(州)落地大型演出,大型演出覆盖地域创新高。" 文旅 + 演艺 "" 文旅 + 赛事 " 成为各地激活消费潜力、解锁文旅新魅力的关键路径之一。
尧斌深刻感受到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他看来,连续三年举办的峨眉山越野挑战赛,是拉动游客徒步上峨眉的重要引擎。今年 3 月,该赛事升级为国家级赛事,进一步打响了峨眉山在徒步登山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赛事聚起的人气,又通过演艺活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能。2025 年 4 月乐山举办 " 安逸生活 " 巨星演唱会,配套推出 " 凭门票免费游大佛 " 优惠政策,不仅吸引超 2.5 万名观众到场,外地游客占比达到 40% 以上,更带动文旅综合消费突破 1500 万元," 赛事引流、演艺变现 " 在乐山收获成效。
与乐山类似,宜宾也在强化 " 以赛促旅、以演兴城 " 理念,以 " 双轮驱动 " 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
去年 12 月,2024 宜宾长江马拉松在宜宾市主城区开跑,1.5 万余名跑步爱好者齐聚长江之畔。不少参赛者借赛事契机游览兴文石海、品味宜宾美食,让体育热情转化为文旅消费。
宜宾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建表示,为持续提升文旅吸引度,宜宾正加快打造 " 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品质消费中心 "。接下来,宜宾将聚焦成渝高铁城市圈,持续举办长江马拉松、气排球超级精英赛等赛事,并结合蜀南竹海等资源开发户外运动项目,将宜宾交通优势切实转化为消费增量。
而据任建宇介绍,泸州今年推出 19 条文旅商深度融合激励政策,其中对大型营业性演出的激励力度尤为突出,单场(单日)最高可给予 300 万元激励,这一标准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发力夜经济 培育新热点
夜经济突破了传统消费的时间限制,是城市经济活力、开放度和繁荣程度的重要体现。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城市 60% 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调研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四川多地不约而同以夜经济为切入点,力图打造文旅新标杆、培育消费新热点,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9 月 4 日晚的泸州纳溪丝厂街区,霓虹灯闪烁,经典老歌在夜空回荡,一场 " 丝厂年代舞会 " 将人们的记忆拉回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泸州纳溪丝厂街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旭强 摄
谁能想到,如今热闹的夜消费场景,前身竟是因下岗潮停产废弃的纳溪丝绸厂。为唤醒这片土地的活力,当地政府于去年底启动改造,打造工业风 " 集装箱 " 街区,既保留工业记忆,又注入社交体验功能。
今年 5 月,焕新运营后的街区迅速 " 出圈 ",一个多月内接待近 3 万人次,单日最高人流量超 3000 人,同时在场峰值近 800 人,工业旧址摇身变为泸州夜间文旅消费的 " 新名片 "。
而依托三江文化与美酒文化,宜宾则将 " 首店 " 作为夜间消费的重要载体。
在高铁南片区 E・PARK 公园内,全国首个在地级市落地的开心麻花战略合作剧场,自今年 1 月开业以来已推出 36 场演出。" 每晚都座无虚席 ",剧场负责人李星透露,这里已成为市民深夜社交的热门地标。
不止开心麻花,公园内入驻的五粮潮饮、左右艺术等品牌均为川南首店,它们与周边餐饮、社交空间形成业态联动,搭建起观演、消费、社交的夜间消费矩阵,赋予千年古城充满时尚活力的夜色魅力。
在依绍华看来,此次调研的四川城市文旅产业各有亮点,其中,乐山以山水美食营造的松弛感深入人心,宜宾靠科技创造力引领,泸州在文旅资源创新融合上做了有益探索,内江凭借非遗赋能展现出充足的文旅活力。
" 成都在四川文旅市场中的极核地位明显,其他地市在发展文旅产业时,应立足自身特色,和成都形成互补与差异化。" 依绍华建议,各地应通过 " 借力成都流量、凸显自身特色 ",助力四川文旅形成 " 极核引领、梯度发展、多点开花 " 的良性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