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近日,中船集团大连造船大船天津取得重大进展—— FCB 流水线焊丝实现国产化,并正式投用。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大船天津在焊材自主替代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更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为船舶制造行业降本增效、保障供应链安全、打破国外产品长期市场垄断提供了 " 天津方案 ",有力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为重工制造行业的一员,大船天津始终将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此前,FCB 焊接流水线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焊丝与焊剂,不仅采购周期长达 6 个月,受海运时效、国际供应链波动等因素影响,还存在断供风险。同时,进口焊材的高单价也让单船焊材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关键瓶颈。
为打破这一困境,大船天津组建专项技术团队,以 " 自主可控、降本提质 " 为目标,开启 FCB 流水线焊材国产化攻坚之路。从焊接实验室的多次工艺性能测试,到质检单位对单机 24 道焊道的 UT、RT 无损检测,再到现场小批量试用的 100% 探伤合格率,每一个数据都为国产化焊材的可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通过 FCB 焊丝与焊剂的试板试验、工艺评定试验、产品试用等多轮严苛验证,成功实现了 FCB 流水线焊丝的国产化应用。
此次国产化替代的成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成本来看,对比进口焊材,国产焊丝每吨差价达 5640 元,焊剂每吨差价最高达 7970 元,以不同船型项目核算,单船最高可节省焊材成本 39.1 万元,项目合计节省成本最高超 470 万元,降本成效立竿见影。从供应链保障来看,国产焊材订货周期仅需 7 天,彻底摆脱了进口焊材 " 提前半年订货、海运时效不可控 " 的被动局面,有效规避了国际制裁、物流中断等外部风险,为生产计划的稳定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FCB 流水线焊丝国产化应用不是终点,而是大船天津探索自主创新的新起点,为船舶制造行业推动国产化替代、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大船天津将持续跟踪国材在后续船舶建造焊接中的质量稳定性,同时深化与国内焊材企业的技术合作,推动焊材配方与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升级,为船舶制造产业链自主可控贡献更多力量。(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