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9-10
人形机器人赛道重构的催化剂,要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机器人领域最受期待的 IPO 之一,已经箭在弦上。

从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到擂台上拳拳到 " 肉 " 的机甲格斗,再到运动场上的激情狂奔,今年以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宇树科技 ")的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

此前,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帖称,根据计划,预计将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行业已呈现出技术突破加速、资本密集布局、商业化落地提速的鲜明特征。在 2025 年这一机器人爆发 " 元年 ",行业内外都在期盼这场资本盛宴,也在等待产业商业化节点的到来。

那么,这场铺垫已久的 IPO,能否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催化剂?

铺垫已久的 IPO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宇树科技在 5 月 28 日完成了从 " 有限公司 " 到 " 股份有限公司 " 的更名。

当时官方给出的解释为 " 运营层面的常规变更 "。宇树科技也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原有合同依然有效,业务不变,人员架构保持稳定。

据多位法律界人士的观点,股份制改造是公司上市前必须完成的步骤,标志着其法人治理结构、资本架构和对外合规路径都在为公开募资做准备。因此,这一举措已经被外界认为是在为 IPO 铺路。

随后在 6 月,宇树科技宣布完成 C 轮融资交割,腾讯、中国移动、阿里系资本、吉利控股等产业巨头悉数入局,融资金额接近 7 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超 120 亿元。7 月,首程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首程资本所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也完成了对宇树科技的追加投资。

第三方数据机构天眼查显示,宇树科技已完成 10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15 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红杉中国、中信金石、经纬创投、深创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

宇树科技于 7 月份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备案资料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 23.8216% 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 10.9414% 股权,合计控制公司 34.7630% 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宇树科技是机器人行业内少数可以实现盈利的公司。据媒体报道,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曾对外表示,宇树科技自 2020 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而宇树科技的商业化能力,正是被投资方追捧的核心原因。

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王兴兴也透露,宇树科技 2024 年营收已超 10 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回顾宇树科技的成长历程,2016 年以四足机器人技术切入市场,彼时公司仅有创始人王兴兴一人。而如今,公司员工规模已超千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全链条。

对于上市,王兴兴在 8 月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一直把公司上市当作是一个学生去学习,会面对中考、高考。你可以认为我把上市当作一次‘高考’,我觉得(上市)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的运营的一个阶段性的事,也是对我们过去快九年时间的交代,也是对股东的交代。"

产品矩阵已形成

机器人领域已成为全球除人工智能以外最受瞩目的行业。在整个赛道中,宇树科技更是自带流量。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期间,宇树科技的展位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并且在机器人格斗赛、运动会上成为 C 位角色。

宇树科技的产品线主要分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两大方向。四足机器人包括 Go 系列、A 系列和 B 系列。人形机器人则涵盖 H 系列和 G 系列。

在 WRC 期间,宇树科技展示了工业四足机器人 B2 系列、新款 A2 四足机器人,消费级四足机器人 Go2 及轮足版 Go2-W,以及 G1 格斗款人形机器人与轻量化 R1 人形机器人。

在工业四足机器人赛道,宇树科技已形成完善布局,A2 与 B2 系列相互补充,构建起覆盖不同负载、不同地形需求的产品矩阵,为电力、安防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助力。

据悉,B2 四足机器人凭借出众的负重能力和地形适应力,已经在矿山、消防、电力巡检等复杂环境中稳定作业。轮足款 B2-W 在 B2 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续航,速度和地形适应能力。宇树科技在 8 月初刚刚发布的 A2 四足机器人,整机约 37kg,满载时能连续行走 3 小时(约 12.5 公里),空载状态下续航可达 5 小时(约 20 公里)。

作为面向消费级市场打造的重磅产品,Go2 在设计上兼顾萌趣外观与实用性能。

宇树科技 2023 年开始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2024 年,其通用人形机器人 G1 一经推出便引发热议,基础版起售价 9.9 万元;2025 年初,宇树科技的 Unitree H1 和 G1 人形机器人上线后迅速售罄。

在 WRC 期间,宇树科技最新升级的 G1 格斗款人形机器人与 7 月刚发布的 R1 人形机器人联袂登场,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

首次公开亮相 R1 人形机器人,由宇树科技研发的轻量级产品,重量约 25kg,起售价仅 3.99 万元。R1 人形机器人不仅可完成打拳、跑步等复杂动作,还具备语音和图像多模态交互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其 EDU 版本作为开放平台提供了全面的软硬件接口,为开发者及科研机构提供广阔的二次开发空间,助力人形机器人在教育、服务等领域加速实现商业化落地。

近段时间,宇树科技在不同的赛场检验自身机器人的成色。此前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科技勇夺四金(1500 米、400 米、100 米障碍赛、4 × 100 米),比赛中取得的最好速度成绩 4.78m/s,而基于宇树 G1 硬件平台开发的独立参赛团队们也获得了 1 金 1 银 1 铜。

在此前发布的声明中,关于公司产品的收入结构,宇树科技表示,以 2024 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 65%、30% 和 5%。其中,约 80% 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 20% 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2025 年是上市好时机?

有行业人士指出,选择在 2025 年这一时间节点启动 IPO,正是宇树科技的顺势而为。

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 ......2025 年不仅是人形机器人的 " 破圈 " 之年,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元年。

根据 2025 年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发布的《2025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25 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 52.95 亿元,占全球约 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 82.39 亿元,占全球约 50%。

盖世汽车研究院也指出,随着 2025 年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始量产,综合特斯拉、Figure AI、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各方发展态势,预计到 2029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百万台,市场规模将超 1500 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年初至今,在行业热度的加持下,整个人形机器人赛道爆发的外溢效应已显现,包括宇树科技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明显加快了商业化进程。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便是人形机器人大单开始频频落地。

6 月 30 日,普智机器人与某智能制造公司签订了人形机器人产品销售框架合同,合同金额约为 2825 万元人民币(含税)。采购方将从普智机器人公司采购 50 台人形机器人。

7 月,宇树科技成功中标中国移动旗下公司 " 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中标金额达 4605 万元。

图片来源:优必选

同月,优必选以 9051.15 万元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随后 9 月,优必选又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 2.5 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 Walker S2 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这也是截止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采购合同。

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国内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已超过 83 个,合同金额累计约 3.3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和金额均实现大幅增长。

事实上,订单的增加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信心来源。稳定的市场需求,给了企业扩大产能与持续研发的动力,也为量产提供了现实依据。在 2025WRC 期间,王兴兴表示,未来几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出货量可以达到每年翻一番的水平。在出现更大技术突破的情形下,未来 2 到 3 年的年出货量可达到几十万台。

按照当下这一趋势,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接受度在迅速提升,行业已从 " 展示样机 " 阶段逐渐迈向 " 商业应用 " 阶段。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站上资本风口,宇树科技推进 IPO 更是顺势而为,加速迈入下一个阶段。

第一梯队的资本卡位赛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更是引得资本热捧。

比如,2023 年成立的智元机器人,短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了八轮融资及两轮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北汽产业投资等。不久之前,智元机器人又获国际集团战略入股,本次投资由   LG 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Mirae Asset)联合领投。根据公开信息,这是 LG 电子在具身智能领域全球首次对外布局。

同样是 2023 年成立的银河通用,也是近年来具身智能行业内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在短短时间内已累计融资超过 23 亿元,先后完成了超 7 亿元的天使轮融资及 5 亿元的战略轮融资。

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梯队。

第一梯队公司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和银河通用,估值在 10 亿美元以上。第二梯队的公司则包括它石智航、自变量机器人、逐际动力、千寻智能等十多家,估值在 3 亿至 5 亿美元之间。

在具身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宇树的资本化进程备受瞩目。随着不久之后宇树科技 IPO 申报文件的提交,其研发投入占比、订单转化率等关键数据将被揭晓,这不仅关系到宇树的估值,也可以让外界对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的真实进度做出具体的判断。

此外,智元机器人在今年 7 月以 21 亿元收购控股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筹划通过借壳上纬新材上市科创板。智元当时对外回应称," 公司赴港上市目标不变 "。

Wind 数据显示,A 股人形机器人板块披露半年报的 40 家企业中,36 家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九成,29 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这表明行业正在从早期依赖资本输血的状态,逐渐进入 " 订单驱动—盈利反哺—研发投入 " 的正向循环。企业通过盈利获得资金,再投入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展,从而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占有率。

不过,有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人已经表示,目前机器人领域已经出现了融资泡沫,如果在今年下半年有两家代表性的上市案例,能够有力维持行业热度。

也有分析认为,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领域,产业早期发展阶段,二级市场存在泡沫成分是正常现象。未来产业必然会出现分化,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具备量产能力和客户资源的公司才能最终胜出,并兑现到业绩上。

民生证券指出,在潜在市场需求牵引及 AI 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而宇树科技的资本化将加速这一进程。

结语:

宇树科技的 IPO 征程,不仅是一家企业九年技术积累的成果验收,更是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从 " 实验室概念 " 迈向 " 商业化落地 " 的关键一跃。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宇树科技的 IPO 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分水岭。而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卡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催化剂 ipo 融资 王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