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科创创新药ETF(589720)开盘回调但随后持续修复,显示市场信心。
资金积极布局,科创创新药 ETF(589720)迎连续 3 日净流入,近 10 日净流入超 1.2 亿元,在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回调或为布局良机。
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加速发展
对于 "特朗普政府或加强对中国药品限制" 的消息,相关机构表示,这一 " 限制 " 或为虚张声势。从美国本土来看,中国创新药企通过 BD 出海,正在抢占美国 Biotech 的生态位,该事件本质是美国部分 Biotech 试图阻止 MNC 从中国购买管线。但美国 MNC 才是 BD 的事实受益者——中国创新 " 多快好省 ",论政府影响力,美国 Biotech 的游说集团或难以抗衡 MNC 的利益集团。
其次,海外竞争格局方面,从美国 MNC 与欧洲 MNC 的竞争来看,若美国 MNC 被阻挠从中国引进创新药管线,欧洲药企将从中获益,美国 MNC 将面临研发掉队等问题。
从根本上看,中国创新药从管线价值到临床验证、BD 出海、商业化逐步兑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全球,管线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中国创新药发展趋势加速——产业逻辑不变,BD 仍在加速,景气度持续向上。
多维硬实力筑牢全球竞争力:中国创新药的三大核心优势
当前中国创新药已构建起差异化、高性价比、全球化的多维度竞争优势,核心能力从药物研发设计、产业效率到国际合规性逐步形成壁垒。
一是药物研发设计的差异化布局。国内创新药研发已实现从 "me-too" 到 "me-better" 再到 "first-in-class" 的进阶。国内药企并未局限于成本比拼,而是主动寻求错位竞争——例如聚焦血液瘤、实体瘤的耐药性难题开展针对性研发,形成独特的技术突破口。从实际成果来看,BD 出海项目中,双抗、ADC 类药物占比显著,印证了研发策略的差异化价值。
二是产业体系支撑的高费效比优势。在同类靶点药物研发中,国内成本约为国际水平的 1/3,这一优势源于多重高效体系支撑。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丰富的临床资源,另一方面,生物医药领域的 " 工程师红利 " 持续释放。这种 " 高效 + 低成本 " 的组合,使得国内药企在研发进度与成本控制上均显著优于国际同行。
三是全球化临床试验的合规能力。国内头部药企已具备按照 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标准开展临床试验的能力。国内药企遵循 ICH 标准开展试验,其临床数据可直接用于国际药品注册,大幅降低了出海门槛,为创新药全球化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从整体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创新药已实现从 " 跟跑 " 到 " 并跑 " 的跨越,部分领域甚至达成 " 领跑 " ——在个别药物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国内研发产品的药效已优于国际大型药企的同类药物。这种竞争力的提升,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多年技术积累、人才沉淀的结果,也为后续持续出海与全球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注 20cm 标的科创创新药ETF(589720),跟踪指数"924 行情 " 以来跑赢主要港股创新药指数
展望后市,创新药行业在出海持续突破、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及中国创新药企业研发实力稳步提升的多重驱动下,正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想要把握创新药行业高成长潜力与国际化浪潮机遇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相关20cm 标的科创创新药ETF 国泰(589720)。
科创创新药 ETF 国泰(589720)聚焦科创板创新药企业,跟踪汇聚 30 家代表性优质公司的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以高成长 biotech 为主,产品 20% 涨跌幅限制使其更贴合板块波动。从业绩表现来看,"924 行情 " 以来,科创新药指数跑赢主要港股创新药指数!2024 年9 月 24 日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市场反弹期间,科创新药 / 港股创新药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分别为 122%/116%/107%,科创新药指数或有助于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时更好地分享科创板的弹性。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 2024 年 9 月 23 日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
此外,创新药 ETF 国泰 ( 517110 ) 紧密跟踪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覆盖 A 股、港股通等优质创新药企,全线覆盖创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等各环节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化学制药、生物制品等细分领域,相对全面地反映创新药产业整体表现,感兴趣的投资者也可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