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价格战升级!
进入 2025 年,无人配送市场一片火爆,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这个赛道里,有大厂平台型(比如京东、菜鸟)、创新型(比如新石器、九识、白犀牛)、有观望者、也有跨界者。
9 月 2 日,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的德赛西威宣布 " 川行致远 " 品牌正式成立,车规级 S6 飞翼款、S6 侧拉门款低速无人车公开亮相。德赛西威计划开辟以低速无人车为核心的第二战场,让新产品驶入园区、楼宇、商圈,解决 " 最后一公里 " 的痛点。
在头部企业与跨界玩家纷纷发力布局的背景下,作为赛道内典型的创新型代表,新石器又亮出了自己的市场策略。
据《证券日报》9 月 3 日报道,新石器针对旗下主力车型 X3、X6 货厢车,正式推出 " 零首付、零利息、48 期分期 " 购车方案,同时重磅宣布两车搭载的 FSD(完全自动驾驶)服务可享终身免费使用与升级权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策略让竞争白热化的无人配送车更添 " 火药味 ",是否会来一波无人配送车的价格战?
一、价格战早已开启
其实,无人配送车的价格下跌早已不是新鲜事。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8 年,一辆应用于末端配送的无人配送车包含服务费在内的价格约 100 万元;2019 年至 2021 年,物流无人配送车包含服务费的价格在 20 万至 30 万元之间。转折出现在 2022 年,毫末智行推出 12.9 万元的 " 小魔驼 2.0",次年又将价格打至 9 万元内。
随后,无人配送车的降价态势持续升温。
2025 年 5 月,九识智能发布的 E6 定价仅 19800 元,配合 1800 元 / 月的 FSD 订阅服务;6 月,新石器发布了 X6 无人物流车,首付仅需 888 元;同月,菜鸟推出新款无人车并同步启动预售,该车型定价 2.18 万,叠加限时优惠后仅售 1.68 万。
从 2018 年到 2025 年,可以看出,无人配从车的价格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下滑,这一趋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技术迭代的技术性降低、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优化、头部企业为抢占市场主动发起的竞争策略,以及商业模式转型的综合体现。
不难发现,无人配送车的商业模式已经从 " 捆绑销售 " 转变为 " 价值拆分 " 的结构性重塑,以往是 " 车体 + 服务费 " 的打包模式,将硬件成本与长期技术服务费用强绑定,无形中抬高了用户的初始准入门槛;如今转向 " 车体销售与 FSD 服务订阅分离 " 的新形态,以灵活的服务模式适配不同用户的长期需求。
如今,新石器开启购车付费新模式,向该领域甩出王炸,把商业竞争拉向了新维度。
不过,这也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初期的 " 拼技术 " 转向更深层次的 " 拼价格与服务 "。
二、品质趋同,价格竞争是必然
从交付能力来看,截至 7 月底,新石器无人车已部署超过 7500 台,余恩源称年底实现 1 万辆的部署目标;九识,已交付 5000 台无人物流车;白犀牛,预计到 2026 年,活跃车辆将达到 5000 台。
量的积累从来不是终点,其背后是服务能力的支撑。
当用户选择无人配送车品牌时,无非考虑以下四点:品质、路权、价格、服务。
品质与路权是基础,当不同品牌的品质与路权逐渐趋同的时候,价格的吸引力与服务的差异化,便成为打动用户、拉开竞争差距的核心决胜点。
整体来看,头部玩家的品质,也就是技术上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差异化不再显著。如今竞争的焦点,集中在路权的获取、价格的优势与服务的差异化这三大核心维度上。
路权,是无人车合法合规、安稳上路的通行证,就像我们开车上路需要驾驶证和行驶证一样。
九识赋能客户自主申请路权,新石器采用包办路权的方式,白犀牛积极获取路权的同时,依托顺丰的网络加速扩展,如今三方在全国多个城市获得路权。
据界面新闻报道," 末端拦派是未来最大的降本空间,派费占单票成本一半以上。基于当前快递行业的情况,中性假设下,若 30% 的件量由无人物流车配送,测算加盟制快递企业可降本约 4%。" 因而,无人配送车是快递企业成本破局的关键,但其费用对于很多网点来说仍然用不起,较低的价格便成为无人配送车企的突破口。
从收入结构来看,当前无人配送车企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车体销售产生的车价收益,二是 FSD 服务订阅带来的持续性服务费。
此前,主流价格结构为裸车价格 +FSD 服务包月或包年收费。
对于这类模式,存在难以核算长期采购成本,被动接受 FSD 涨价,低价套路等问题,新石器推出的这一模式有利于消除这一顾虑。
不过,新石器对这一模式的实际落地成效与长期执行能力,仍需后续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与持续关注。
但是,此类服务费用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搅动行业风云,推动市场竞争从 " 硬件驱动 " 全面转向 " 运营与服务驱动 " 的长期战略维度。
看着无人配送车的价格一路 " 跳水 ",这番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快递行业的惨烈价格战、汽车市场的贴身肉搏,以及智能手机领域那场至今未熄的配置与价格的双重内卷——历史似乎总在重复相似的剧本。
快递行业的智能革命已然开启,这场革命的主角——无人配送车企竞争已然白热化,无人配送车市场的未来值得期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