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见习记者 刘晓诺
2025 年,在中国未盈利创新药企开启上市融资 7 年后,创新药迎来了久违的股市回暖。
自 2018 年 8 月歌礼制药 -B(01672.HK)成为 "18A 第一股 " 以来,已有 70 家创新药企(74 支股)在港股 18A 或科创板上市。在这个中报季,它们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2025 年上半年,已有 15 家企业实现盈利,其中 6 家企业属于首度扭亏为盈,包括百济神州(ONC.NASDAQ/06160.HK/688235.SH)、信达生物(01801.HK)等头部企业。
然而,真正依靠创新药的销售实现盈利的企业,仅有 3 家。
更多创新药企至今未盈利,其中不乏康方生物(09926.HK)等明星企业。这样的企业有 55 家,占比约 79%。大部分企业的股票代码后仍带着 "-B" 和 "-U",这意味着它们上市时未盈利,目前在销售收入或盈利能力上也未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 55 家未盈利的企业中,有 28 家已经有了商业化的创新药产品。对于它们中的一部分来说,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近八成企业仍在亏损
在 70 家港股 18A 与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中,有 55 家仍在亏损,占比 79%。
由于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创新药企存在大面积亏损是常见现象,但盈利仍然是上述上市公司必须努力去跨过的门槛。
经济观察报依照上市年份,统计了各年度上市企业的数量、已有商业化创新药的企业数量,以及实现了盈利的企业数量,列表如下:
港股 18A 及科创板创新药企盈利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
1、在 2018 年和 2019 年上市的企业中,已有 58% 的企业实现了盈利。
2、目前虽然有 55 家企业尚未盈利,但其中有 28 家已经有了商业化的创新药产品,有 21 家企业的营收主要由创新药销售收入贡献。
3、整体来看,一半以上企业已有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不论企业目前盈利与否,2022 年及之前上市的大部分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通过销售创新药盈利,仍是对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考验。即便有了商业化的产品,也不意味着能够成功盈利。
比如 "18A 第一股 " 歌礼制药,自上市以来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但该公司在 2018 年和 2020 年曾推出两款丙肝创新药,包括中国首个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达诺瑞韦。2018 年达诺瑞韦实现销售收入 7230 万元,占当年总营收 43%。但后来,丙肝药物市场被吉利德的特效药索非布韦彻底改变,歌礼制药的创新药丧失了竞争力。
2025 年上半年,歌礼制药 -B 营收为 108.1 万元,其中 105.4 万元来自提供研发服务,而非药品销售。目前,歌礼制药的重点是 GLP-1 受体激动剂口服片,用于体重管理,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即便是康方生物这种明星公司,目前也未能依靠创新药销售盈利。
2022 年底,康方生物与美国 Summit 公司达成首付款 5 亿美元、总交易额达 50 亿美元的 BD 交易,这让康方生物的 2023 年财报实现扭亏,但次年起又重返亏损状态。
2025 年上半年,康方生物已经有了 7 款商业化的药品,商业销售收入为 14.02 亿元,贡献了报告期营收的 99%。康方生物表示,两大产品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在年初进入医保目录,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49.2%。
但上半年康方生物的亏损仍增加了 3.39 亿元,达到 5.7 亿元。康方生物解释,主要是因为对 Summit 的股权投资损失计提金额增加 1.59 亿元,以及研发投入增加至 7.31 亿元——这样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报告期内营收的半数。
为了换取更大市场、实现更高营收,创新药企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医保目录。
于 2017 年成立的云顶新耀(01952.HK),上半年全部营收共计 4.46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47.9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0.50%,亏损收窄到 2.498 亿元。其营收有赖两款创新药产品的销售,而其营收的大幅增长,则主要是因为其 IgA 肾病药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该公司预计该药物全年销售额将达到 12 至 14 亿元人民币。
基石药业(02616.HK)上半年的药品销售收入为 2.54 亿元,同比减少 80.5%。基石药业表示,这是由于筹备申报医保目录,对药物进行价格调整了和相关的渠道补偿,若药物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预计此后的销售增长收益将抵消对收入的短期负面影响。
不少创新药企业已经具备自身造血的能力,至于它们能否扭亏、何时扭亏,还需要一定时间来证明。
盈利都靠卖创新药吗
从经营情况看,2025 年上半年,55 家港股 18A 创新药企中,共有 13 家实现盈利,有 6 家为首次扭亏为盈;19 家科创板创新药企中,有 3 家实现盈利。除去两地上市的百济神州,共有 15 家创新药企实现盈利。
是否所有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都是依赖创新药的商业化收入?
经济观察报梳理了已实现盈利的企业财报,整理出今年上半年占它们营收比重最高的业务板块:
2025 年上半年已盈利的创新药企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艾力斯(688578.SH)、北海康成 -B(01228.HK)、华领医药 -B(02552.HK)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都是创新药销售,不过北海康成与华领医药实现盈利主要依靠大额非经常性其他收入而非创新药销售。
据此可见,虽然有 15 家企业在财报上实现盈利了,但仅有 3 家企业盈利的主因是创新药的销售:除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外,只有艾力斯。
艾力斯的核心产品是其自研的肺癌药物伏美替尼,这款药于 2021 年获批,当年年底艾力斯便依靠这款大单品实现盈利。2025 年上半年,艾力斯营收 23.74 亿元,其中伏美替尼的销售收入达 23.6 亿元。
其他实现盈利的企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仿制药等其他商业化产品的销售,二是以对外授权为主的 BD 交易,分别以连续多年盈利的复宏汉霖(02696.HK)与和铂医药 -B(02142.HK)为典型。
2019 年,复宏汉霖在港交所上市,当时有 " 生物类似药第一股 " 之称。2023 年上半年,复宏汉霖首次实现盈利,便是凭借 4 款生物类似药的海内外销售,此后生物类似药一直为该公司贡献约 70% 的销售收入。
2025 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产品销售收入为 25.56 亿元,其中有 18.62 亿为曲妥珠单抗等生物类似药的销售收入,而复宏汉霖首个商业化创新药 PD-1 上半年销售额仅约 5.94 亿元。
与复宏汉霖类似,东曜药业 -B(01875.HK)、博安生物(06955.HK)、迈博药业 -B(02181.HK)几家港股 18A 企业,也是靠贝伐珠单抗、度拉糖肽、西妥昔单抗等几款生物类似药实现盈利,科创板盈利企业上海谊众,依赖的是 2021 年上市的改良型新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百奥赛图 -B(02315.HK)的盈利业务则是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和基因编辑,并无任何创新药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
和铂医药是业内公认的 "BD 之王 ",据医药魔方数据,该公司已经完成 17 次 BD 出海交易,在 2023 年上半年就已经通过 BD 实现扭亏。和铂医药的主要营收来源并非药品销售收入,而是分子许可费、研究服务及技术许可费。
和铂医药的营收依赖于合作,因此不算稳定。2024 年上半年,和铂医药的分子许可费收入是 2080 万美元。2025 年上半年,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科伦博泰、大塚制药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有 9370 万美元的分子许可费入账。这让它 2025 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7300 万美元,狂涨 4936.38%。
乐普生物 -B(02157.HK)上半年也通过 BD 首次扭亏。上半年,乐普生物来自 BD 的许可收入约 3.09 亿元,而销售自研创新药普特利单抗注射液的收入为 1.5 亿元,该公司实现了 4175 万的归母净利润,去年同期为 -1.924 亿元。
一款创新药卖上百亿元
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被称为 " 创新药一哥 " 和 " 二哥 ",它们都在上半年依靠创新药销售扭亏,但它们有着不同的路线:前者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高支付能力,后者则证明依托中国市场也可实现盈利。
2025 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的总营收达 175.18 亿元,同比增长 46.0%,归母净利润达到 4.5 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 28.77 亿元。
百济神州扭亏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收入大幅度增长至 173.6 亿元,去年同期为 119.08 亿元。其中,BTK 抑制剂泽布替尼贡献了 125.27 亿元,PD-1 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贡献了 26.43 亿元,两款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 56.2%、20.6%。
值得注意的是,百济神州的营业收入更多是来自全球市场。泽布替尼在海外的销售额达到 113.35 亿元,占上半年营收的 65.3%,而在中国的销售额为 11.92 亿元。
半年报发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 9 月 2 日,百济神州 A 股大涨 8.28%,盘中股价创下 346 元的纪录。这也让百济神州的 A 股市值在当天突破 5000 亿,超越了恒瑞医药(600276.SH),成为当时 A 股市值最高的医药股。
信达生物也在今年成功扭亏。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53 亿元,其中 88.76% 来自中国。
信达生物上半年的营收有超九成是产品收入,达到 52.34 亿元,同比增长 37.3%。该公司表示,这主要得益于 " 肿瘤产品的强劲表现和综合产品线的扩展 ",具体数额并未披露。
信达生物精准地踩到了两大全球现象级靶点的风口。2018 年,信达生物的第一款创新药信迪利单抗上市,这是首个国产 PD-1 药物,也是信达生物最重要的肿瘤产品。2025 年 6 月,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获批,这是全球首个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今年 3 月,信达生物提出目标:2027 年产品收入要达到 200 亿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